生命奇迹!四川武都引水工程隧道垮塌176小时救援纪实

2020年05月31日06:50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出来了!出来了!”5月29日20时许,位于四川江油市厚坝镇的武都引水工程永重支渠在建隧道垮塌事故救援现场一阵沸腾,所有的挂念、担忧都化作了激动与喜悦——被困整整176小时的3名工人兄弟被全部救出!

多方救援力量迅速出动 现场有太多不确定

救援现场。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当看到3位工人兄弟被陆续抬出,医生检查后表示没有生命危险时,我真是长舒了一大口气。”5月30日,一脸倦容的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救援中心副主任吴建超止不住地兴奋起来,7天来,他日夜守在救援现场,坚信虽然早已过了救援的“黄金72小时”,“不管还需要多长时间,要用尽全力去争取奇迹的发生”。

7天前,四川绵阳江油市厚坝镇香龙村武引二期永重支渠Ⅱ标段在建隧道约210米处发生垮塌,3名施工人员被困。

“报告省应急管理厅,我是绵阳市应急管理局,5月22日11时57分左右,江油市厚坝镇武都引水工程永重支渠在建隧道发生垮塌致3人失联,目前伤亡不明。”

“收到!请立即组织当地救援队伍,赶赴事发现场。”接到事故报告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快速派出工作组赶赴前方,会同绵阳和江油市委市政府迅速投入救援。

5月22日13时,四川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6车26人、广元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2车10人携带雷达生命探测仪、坑道送风、破拆、顶撑等专业救援设备赶赴现场参与救援。

“大概是5月22日中午12点多,接到绵阳市应急管理局以及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的电话,称江油厚坝镇一在建隧道发生垮塌,18名队员立即带着装备出发。”参与救援的广元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剑波回忆,在队员们赶赴现场的同时,前方的救援指挥中心已经设立,由地质、水电工程、勘察、救援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咨询组、应急救援物探技术组也已迅速成立并投入工作,紧张赶制救援方案。同时,内江安全生产救援支队、医务人员等各方力量也争分夺秒奔赴现场。

5月22日14:50,广元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抵达事故现场,听取指挥部相关情况通报后,立即派员入井侦查。到了事发隧道后,陈剑波发现,隧道井下巷道被冒落物堵死了,无法与失联人员取得联系。3名被困人员是生是死?如果是被困,有没有生存条件?现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情况紧急,陈剑波和队友们立马带着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和生命探测仪向洞内走去。还没走几十米,多功能气体探测仪便报了警——一氧化碳超标约6倍!

“我们马上退了出来,背上40斤重的氧气呼吸器,再次向塌方点行进。”据陈剑波介绍,由于常年参与煤矿、隧道等有限空间救援,在来之前他们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将可能会用到的设备全部带上。与此同时,救援支队调整了安设在地面的局部通风机位置,确保井内的氧气供应。大概走到离井口217米的位置,队员们便无法再前行。

“前面顶板冒落严重,堵住了进去的路。”陈剑波通过与现场管理人员交流,救援队根据已安装的隧道井下支护数量和间距,大概判断前方还有20米左右,但这20米塌方的情况不明。

“一路行进,一路通过敲打金属、喊话以及用生命探测仪探测的方式来确定里面是否有生命,但一直都没有回应。我们想,如果冒落来得快,3名工人在冒落区,可能生存的机会就比较小。如果他们刚好在冒落区外,只要不是巷道整体冒落,躲避及时,就还有生存的空间。”陈剑波说,大家想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

5月23日凌晨5点,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13名指战员到达现场,合力参与救援。同时,指挥部还调派了扒渣机2台、运渣车4台、装载机1台、挖掘机1台,专业救援队2支31人、施工队3支44人,在避免垮塌的同时进行24小时轮班作业,力争尽快打通救援通道。

“现场救援条件复杂” 科学研判制定救援方案

救援现场。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隧道质结构复杂,为浅表层土质,而且构造复杂、裂隙发育,岩体比较破碎。再加上常人在缺水的情况下一般存活时间是72小时,随着时间的迅速流逝,被困人员生存几率也在慢慢变小。”谈起此次救援,吴建超深感艰难,通过现场侦察,救援队判断出距离巷道口210多米处是一段10多米的垮塌区,被困人员就在这10多米的垮塌区后面,“掘进这短短10多米,可谓困难重重。”

困难在于,垮塌隧道所处的位置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地质构造非常脆弱。同时,隧道断面积小,坍塌堵塞严重,支护垮塌、巷道变形严重,不断有矸石坠落作业空间受限,大型机械快速掘进无法展开。加上垮塌隧道内经过长期浸湿,有水分渗出,岩层湿度大,现场救援条件十分恶劣。“最开始的救援方案是采取小断面、掘小巷的方式推进。”陈剑波说,这边刚挖一点,那边又落一点,一天推进两三米都难。

眼见救援处于胶着状态,指挥部技术咨询组立即召开专家会商会,决定不采取地表打钻作业救援方案,以“小断面,掏小巷”的救援方案实施救援,在救援过程中出现顶板冒落不断、已有支护变形的异常情况,无法正常推进,专家组又采取 “小进度、全断面、强支护、稳推进”救援方案,连接加固支护并根据救援需要及时调整改用梯形支护,进行全断面密集支护,确保救援安全。

救援人员在差不多3平方米的工作断面施工,垮塌后,隧道里面支护破损严重。经过不断测算,救援方案由小断面推进改为全断面推进,同时改用矿山专用的梯形支护,并且缩小支护间距,减少焊接点。

“这期间,保证掘进过程中不发生二次坍塌尤为关键。为此,我们改变了井下支护的方式,改用矿山专用的梯型工字钢支护,并且缩小了支护间距,加密了超前导管,以增加支护力度。”陈剑波说,救援队员就这样一边搭建支护,一边掘进,一点一点向被困人员靠近。机器不熄火,救援人员轮换作业,救援通道一点点延长。

“不抛弃不放弃” 救援创造生命奇迹

救援现场。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在掘进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想法跟被困人员联系,前几天都没收到回应。但我们在掘进的过程中发现有渗水流出,这坚定了救援的信心。因为有水,就说明有裂隙,有空气进入,人有水喝,就有存活的可能。”陈剑波称,5月29日中午,大家仿佛听到里面有声音,但多次敲击金属后,都没有再收到回应。大家停下作业,生命探测仪经过约一个小时的探测,仍然无果,“那种从希望又到失望的感觉,很难受”。

在救援的几天里,工人们一直被困在黑暗的地下。救援人员甚至不知道他们还活着。“我们一直相信会有希望,也一直不愿意放弃!”5月29日下午6点左右,奇迹发生。“掘进到了离井口229米附近,里面传来了更清晰地敲击声。我们立马回应,过了一阵,对面传来‘老师老师’的呼唤声。”确定有人活着,现场欢呼声一片。

救援队伍决定,先派人过去送营养液,大家赶紧使用工具挖出一个能通行一人的洞穴,救援队员胡仕林带着营养液钻了过去。

“出了洞口,我看见3个人待的地方,大概有厕所大小,其中有2个人没大碍,另一人受了伤躺在地上,但神志也清醒,能说话。”胡仕林说,3名被困人员看到他就哭了,没受伤的2个人紧紧握着他的手,一边哭一边说感谢的话。“看到他们还活着,我也很激动,忍不住跟着哭了起来。”在等待继续掘进的时间里,胡仕林对受伤的被困人员作了初步检查。

“这名工人是被困几天后被落下的石头砸中的。我问了一些情况,以确定他的脊柱没大碍,要不救援的时候不敢轻举妄动。”胡仕林告诉记者,他了解到,这3名被困工人5月22日早上7点后就再没有进食,好在井内有水源。“那个水像是石油与水的混合物,闻着都难受。他们只有把表面的油荡开,用手捧下面稍微干净的水润一润,也不敢喝多了,实在难以下咽。”

5月29日晚7点过,救援队员挖出了能过担架的洞口,晚8点左右,3名被困人员依次被抬出。陈剑波说,单架送进去后,由于开挖的洞不规则,无法顺利抬出。“我们队员梁开杰就爬在地上,单架从他的背上推出去。”5月30日,陈剑波得知,梁开杰背部被单架拉伤,已经出现感染。

一场持续7天7夜的惊险救援总算结束。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一个也不能少”的信念凝聚着救援人员的信心和承诺,让他们不抛弃不放弃。

(朱虹 谭晶 胡嘉岩)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