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两自一包”成果发布 教师活力被激发

2020年05月29日18:19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人民网成都5月29日电 (王军)武侯区“两自一包”改革学校推行以来,反响如何?今日,国家级重点规划课题《区域教育赋权学校制度供给改革实践研究》——“两自一包”教育综合改革成果发布会在四川大学出版社召开。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崔昌宏,成都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强,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郭勇等参加会议。

武侯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虹代表课题组做成果公报,该课题以武侯区实施的“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学校制度、新制度主义、制度变迁和制度供给等理论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深入开展改革实践研究;揭示了此项改革对推进“管办评”分离的现实意义,及其对教师管理制度、重建政校关系和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实践突破;剖析了赋权学校制度体系核心制度、实施机制和配套制度三者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构建了赋权学校制度供给的行动逻辑、路径选择、供给模式等实践方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赋权学校制度大规模扩散,赋权学校制度改革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学校和教师管理得到明显改善。

2014年成都市武侯区率全国之先,在新建的川大附中西区学校试点探索“两自一包”。回顾这几年学校的改变,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学长胡平以《坚持共同治理理念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题,从共建、共治、共享三个维度,分享学校“两自一包”改革经验。

北二外成都附中校长何光友以《“两自一包”,高品质的源头活水》为题,分享了学校在组建班子确定育人目标、自聘教师开发特色课程、自主管理达成改革效益等方面的经验成果。

政府放权,学校如何接得住?用得好?沙堰小学校长李国惊以《用好体制 创生活力》为题,分享了学校在自主组建团队的系统筹谋、自主治理的综合开展、自主建设的创新推进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成都市第三十三幼儿园园长王亚丽以《“两自一包”改革背景下公办幼儿园教师星级管理实践与探索》为题,分享了园区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探索成果。成都市天府新区、哈尔滨市道里区、贵阳市云岩区的代表还通过视频分享寻访武侯,“两自一包”改革成果。

背景资料——

“两自一包”: 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

赋予“人事权”——教师自聘。

武侯区打破编制内招聘“铁饭碗”,把自主选聘教师的权力下放给学校。区教育、编办、人社、财政等多部门协同制定并动态管理学校教师规模控制数,教师工资、五险一金和特殊津补贴由财政全额保障。学校在规模控制数内面向社会自主招聘教师,所聘教师不占用事业编制,教师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学校按需设岗,按需聘任,建立“长期合同”“短期合同”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同时建立了“约谈提醒——帮扶整改——依法退出”三步退出机制,对于不能达到学校续聘要求的教师严格退出。6年来,全区23所改革学校共有 33 位教师被依法辞退。

赋予“事权”——管理自主

武侯区积极探索学校法人治理模式,首先明确政府“管”和学校“办”的界限。教育部门将学校发展规划权、教育教学管理权、课程设置开发权、教师及其他职工聘任权、中层干部选聘权、学校经费支配权等“办学自主权”下放给学校,将履职重心转移到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依法监管和办学质量评估上。“两自一包”教育改革,以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求学为宗旨,实施扁平化管理,通过分权治理和对学校民主监督,从制度设计上规避了决策失误或权力膨胀的风险。

赋予“财权”——经费包干

武侯区破解学校“财权”瓶颈,将生均公用经费总额和教师人头经费组成包干经费,经核定后每年一次性打包划拨给学校,由学校自主管理使用,教育局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实行“一年一审计”。学校设施设备、基建维修等项目经费则不纳入包干经费。

改革六年来,“两自一包”成果丰硕。《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深度报道10余次。中央办公厅、国家教育体改办、省委办公厅专报刊发武侯经验。2017年,“两自一包”改革被评为成都市“教育影响城市”年度管理创新奖。2017年,改革实践入选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三周年典型案例。同年12月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2018年入选教育部“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成果集、“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2016年至2019年,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以及四川省、成都市党政主要领导都支持和肯定了武侯区“两自一包”改革。市委编办、市人社、教育、财政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市推广武侯改革经验。改革辐射面现已扩大到全国各地。

正式出版研究专著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在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课题组主要成员受邀参加中国教科院首届“实验区局长论坛”、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做学术报告和专题交流。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