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央纪委挂职凉山州干部裴启斌

一起苦干实干 凉山的明天会更美好

2020年05月28日07:10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一起苦干实干 凉山的明天会更美好

  “捧起一捧五色土,把凉山贴在额头。14个世居民族,这山这水,融进我的骨血和肌肉……”

  在近期一场为挂职期满同事送行的简单晚饭上,裴启斌满含热泪地朗诵了一首即兴创作的诗。裴启斌说,这是写给凉山的诗,写给奋战在凉山的每一个人。

  5月24日,四川日报记者对话中央纪委挂职干部,凉山州委常委、副州长裴启斌,走进他心中的大凉山。

  “我是凉山脱贫攻坚一小卒,把自己融入这片热土”

  记者:在凉山工作两年,您怎样看待凉山的脱贫攻坚?

  裴启斌:中国脱贫看四川,四川脱贫看凉山。凉山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州1市16县中就有11县被列为了国家级贫困县。从某种程度上看,凉山是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记者:如何评价自己这两年在凉山的工作?裴启斌:凉山脱贫攻坚一小卒,是我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凉山两年,我已把自己融入到了这片热土,和彝族乡亲们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也乐在一起。

  到凉山挂职,不是说给自己镀金,而是给我骨子里面穿了“钢筋”,让自己为党工作的“筋骨”更加强劲。

  “这真是一片净化党员干部灵魂的热土”

  记者:凉山的干部,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裴启斌:凉山脱贫攻坚,群众苦拼,干部苦干。所以说,这真是一片净化党员干部灵魂的热土。

  脱贫攻坚有多难,扶贫干部有多拼。在大凉山的峡谷高山,始终活跃着无数支天天走村入户的当地扶贫干部队伍。过去5年来,就有23名各族干部牺牲在凉山脱贫攻坚战场。他们用自己的辛苦甚至生命,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

  脱贫攻坚,也是提升凉山基层干部素质能力的大考场。脱贫攻坚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极大改善上,而且也使我们四川,特别是凉山州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和工作能力作风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凉山脱贫攻坚的锤炼和洗礼,为凉山锻造和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干部队伍。这才是凉山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

  记者: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裴启斌:有个故事,为挖掉穷根,雷波县八寨乡甲谷村的村两委班子,在村党支部书记吉日木石带领下,发展竹产业。该村村两委每天天不亮就带着村民上山,干到天黑才下山。连续一个多月栽种了25万窝竹子,面积达2000多亩。为了村里搞建设,吉日木石不计个人得失,他家的老房被推了,他都没主动要过赔偿。村里发展种养产业,又是这名彝族基层干部冲在最前面。这体现了当地干部的奉献与苦干。

  还有申海世,木里县沙湾乡党委书记。建设通村入户路时,申海世组织老百姓投工投劳就地取材。施工队要价400万元的公路,他们最后只用了47万元。今年,木里森林火灾发生后,申海世带着乡里的打火队始终冲在第一线。

  由于表现不错,州里就把申海世调到州上工作。哪知他只在西昌工作了一个月就“闹”着要继续回乡里干。前段时间,他又回去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遇到困难不回避,遇到危险带头上。这体现出绝大部分凉山干部的为民情怀。

  “老百姓‘我要脱贫’的意识更强了”

  记者:这两年,您眼中的凉山发生了哪些变化?裴启斌: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苦拼苦干,凉山州这两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凉山州甘洛、雷波等4个县实现脱贫摘帽,14.19万名贫困人口奔向前景可期的新生活。

  现在,凉山的不少乡村都已有了新农村发展的雏形。发生在村里实实在在的改变,都清晰地写在了彝族老乡们的笑脸上。现在,老百姓都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意愿,“我要脱贫”的意识更强了。

  胜利已在眼前。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温暖下,大家一起苦干实干,凉山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四川日报记者 袁敏 陈松)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