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小目标”:地产生猪出栏400万头!粮食产量稳定在227万吨左右

2020年05月27日07:52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原标题:成都今年“小目标”:地产生猪出栏400万头!粮食产量稳定在227万吨左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六大行动”,确保城市运行平稳有序、推动了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5月26日,“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释放了更多细节——成都市政府官网发布了《成都市“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对粮食、蔬菜、生猪等划定了“小目标”——

  ■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8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227万吨左右;

  ■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600万吨左右,叶菜自给率达到100%;

  ■地产生猪年出栏稳定达到400万头,通过生态补偿在市外建设20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

  ■“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到2022年底,全市“米袋子”“菜篮子”生产稳中有进、质量更加优良、流通更加顺畅、储备更加充足、监管更加完善。

  >>基地

  成都将在3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95万亩

  “米袋子”“菜篮子”要强,首先,基地很重要。

  《行动方案》指出,成都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支持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具体而言,成都将在3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95万亩,尤其是支持成都益民集团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4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扩大粮食面积,成都还将支持粮食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区(市)县开展市级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确保2020年扩种3.5万亩。

  成都还将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推动建立市外优质粮油供应保障基地。

  在蔬菜类方面,成都将启动全市60万亩常年蔬菜基地认定挂牌工作,稳定100万亩“水稻+蔬菜”水旱轮作优势区域生产基地。

  在生猪产能方面,《行动方案》明确,成都将确保完成400万头地产生猪生产任务,并加快推动200万头市外生猪生产基地建设。此外,成都还将大力推进生猪规模养殖,3年内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60个以上,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0%以上。

  >>保障

  成都将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

  《行动方案》指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成都也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农业试点。

  比如,成都将实施“天府好米”工程,积极开展“鱼凫杯”优质米评优推介活动,扶持现代种业做大做强。继续实施农机购置市级累加补贴20%和薄弱环节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培育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区域服务中心。

  在绿色农业方面,成都将加快推动农药、化肥减量,扩大安全利用类耕地治理修复试点,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3年内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7万亩。

  成都还将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等政策。同时,推广“共营制”“托管式”等多种规模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在市域内种植水稻、小麦50亩及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每亩给予200元奖励。

  >>流通

  今年底成都益民菜市将占农贸市场总数50%

  根据《行动方案》,成都将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冷藏保鲜、仓储运输等冷链物流设施。加大省内外区域合作,优化外埠农产品补充调剂,拓展本地农产品出川渠道。

  在线下,成都也将大力抓好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便民菜店)三级农产品市场建设——

  到2020年底,成都将在“5+2”区域(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内,设置益民菜市点位200家、占农贸市场总数的50%左右;到2022年底标准化农贸市场达到90%以上。

  >>储备

  研究落实满足全市5个月销量规模的粮食储备方案

  《行动方案》透露,成都将推动多元储备。

  具体而言,成都将夯实政府储备,鼓励商业储备,科学引导居民开展家庭储备。提升市、区(市)县两级国有粮食企业储备能力,研究落实满足全市5个月销量规模的粮食储备方案,并落实2万吨市级冻猪肉轮换(投放)制度。

  成都还将探索建立蔬菜在地储备机制。强化农资储备支持力度,加强重点保供企业主要生活必需品库存动态监测,按照日常消费折算和产品保存期限,保障保供库存基本稳定,有效预防断档脱销现象发生。(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邹悦)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