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对话地方领导”系列访谈

杨克宁: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阿坝州州长

2020年05月26日07:34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人民网成都5月26日电 (记者 陈曦)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北部,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是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的革命老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更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全域旅游对阿坝来说意义非同寻常。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杨克宁。

身着民族服装的民族同胞行走在村子里。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阿坝州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组成部分,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如何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

杨克宁:近年来,阿坝州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施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全州13个县(市)成功摘帽,60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0.34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3%,绝对贫困难题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

一是基础设施整体提升。按照“缺啥补啥”原则,统筹推进房、路、水、电、网等建设,全州累计完成易地搬迁9355人,建成藏区新居15687户;农村公路里程达9778公里,3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6.2万贫困人口用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所有贫困村实现通宽带。二是产业助贫功能凸显。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甜樱桃、青脆李、高原牦牛、藏系绵羊等特色农业发展迅猛,乡村体验游、康养休闲游、红色文化游等文旅产业上档升级,全州共培育贫困村专业合作社668个、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0户,累计带动8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三是就业水平明显提高。深度对接东西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建设扶贫车间61个,组织3.6万余名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同时,立足生态功能定位,创新实施生态扶贫,2.4万名贫困群众在生态管护岗位就业,实现了保护生态与精准脱贫“双赢”。四是兜底保障有力有效。深入推进十五年义务教育、藏区“9+3”免费教育,累计减免学费、发放补助13亿元,受益学生达42万人次;不断完善“三保四救助两基金”九道防线,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个人自付占比控制在5%以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得到有效遏制。五是群众收入大幅增长。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625元增长到2019年的8503元,年均增长34.2%,高出全国年均增幅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通过开发公益岗位、扶贫车间和扶贫企业吸纳等方式,确保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不降低。

脱贫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的基础上,我们把防止返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检验。

一是从严落实“四不摘”要求。继续压紧主体责任、行业责任和帮扶责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今年,全州14个扶贫专项,计划投入74.3亿元。同时,纵深推进“回头看、回头帮”,扎实开展“问题清零行动”,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二是从实加强“动态化”监测。建立健全集“事前预防、事中救助、事后保障”于一体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开展“两摸底”工作,摸排核定边缘户和不稳定户601户、2653人。同时,加强实时动态监测,针对出现的问题,限时对标补短。三是从细健全“长效化”机制。及时出台“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方案”,对标提出了69条具体措施,努力让阿坝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飞禽在草原上觅食。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阿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是国家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对于阿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阿坝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了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的战略目标,那么具体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建好生态示范区、做好生态大文章?

杨克宁:加强生态保护,不仅关系美丽家园建设,更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生态立州”理念不动摇,坚持保护、建设、治理“多管齐下”,扎实做好生态保护“大文章”。具体来讲,重点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生态理念”为本,强化上游意识。深刻认识阿坝的最大价值、最大责任、最大优势在生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以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为主要路径和工作抓手,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不断加强、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健康发展、文化和谐包容、人民幸福美满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全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

二是以“生态保护”为基,筑牢生态屏障。科学处理有增有减、有调有优、有控有转的辩证关系,以森林草原、冰川湿地、河流湖泊为重点,全方位、全地域推进生态保护建设;以创建生态脆弱区综合修复治理典范、世界自然遗产地灾后恢复振兴典范、川西北高原生态系统保护提升典范为抓手,全过程、全链条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大力建设天蓝、水绿、山青、土净的全域生态屏障。

三是以“生态治理”为要,维护生态安全。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制度,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体系。全面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狠抓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散乱污企业等重点领域整治。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全力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四是以“生态产业”为先,推动生态富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清洁能源、全域旅游和民族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藏羌医药、生态食品饮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加快构建西北草原特色产业、西南清洁能源产业、东北文化旅游产业、东南绿色经济发展“四个示范带”,形成全域联动发展格局,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黄龙景区。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阿坝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长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大地震遗址、大禹故里等享誉中外、闻名世界,如何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强化旅游业在全域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让全州各族群众在旅游发展中增收致富?

杨克宁:旅游既是阿坝州的优势支柱产业,也是特色富民产业。当前,阿坝州旅游正处于全速恢复、全域发展、全面振兴的关键时刻。我们要紧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坚持“重建”与“创建”相结合,加快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创新、转型发展,增强其在服务业乃至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调优产业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一区四带”产业发展新格局(一区:大熊猫生态文旅经济园区;四带:山地文化、嘉绒文化、东女文化等交相辉映的西南文旅经济带,草原文化、安多文化、长征文化等紧密结合的西北文旅经济带,古羌文化、大禹文化、茶马文化等融合发展的东南文旅经济带,自然遗产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联动发展的东北文旅经济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二是加力夯基固本,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汶马高速、绵九高速、成兰铁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896公里,九黄机场、红原机场先后开通直航线22条,全域旅游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运输保畅能力稳步提升。同时,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国省干线和旅游沿线的游客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体、高压氧舱等公共游憩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要素保障水平,构建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快多元融合,助推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大力推动“文旅、绿旅、城旅、农旅、牧旅、体旅、交旅”等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长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大地震遗址、大禹故里等“九大品牌”。重点结合“一县一节一品”,推动文化旅游差异化发展、多业态融合、产业链延伸,培育更多新产品,做靓“红原音乐季”“黑水红叶节”等特色品牌,形成更多增长点,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是加大创新力度,助力群众增收。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家园变花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五项行动,积极构建核心景区引领、示范村寨带动、特色园区支撑的产业体系,探索创新羊茸哈德“管理公司+村两委+农户”、虎头山“能人+农户”等发展模式。以传统村落为载体,精心打造“传统村落+非遗+民宿”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精品化高端民宿、多元化中端民宿、规范化低端民宿,让传统村落成为民俗建筑的“活化石”、非遗传承的“展示地”、特色农业的“体验园”。

当前,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要求,在抓紧、抓实、抓细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加大整合营销力度,探索创新“旅游推介+文化走亲+媒体宣传+游客体验”等营销模式,精心举办“战疫归来·感恩有你”免费游阿坝等特色活动,推动旅游全面振兴。同时,加紧制定“支持涉旅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措施,推动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产业恢复发展,最大限度满足游客需求。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