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突发事件中“缺人缺物”现象,代表委员建议——

建区域应急救援“中央厨房”

2020年05月26日07:21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建区域应急救援“中央厨房”

  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救援,无疑是今年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要求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

  众多相关提案和建议中,有一个视角尤为值得关注:近期突发事件中为何会出现“缺人缺物”现象?这背后折射出哪些不足?又该怎样去完善?记者就此采访了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住川全国政协委员。

 

  缺人怎么办?

  从培养专业人才入手

  现状:每年全国毕业的应急管理专业本科和研究生仅400人,且“质”也有待提升

  建议:设“应急管理”一级学科,探索建设完整的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国内多起突发事件中,都出现工作人员伤亡。多位代表委员提到,这和我们在应急管理和救援领域的人才“缺口”有关。

  “比如对于救火或泥石流,如果判断不来风向、把握不好降水情况就容易出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表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亦提出,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重大突发事件专业化应急人才缺乏的问题,急需加强包括公共卫生与流行病、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等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郑鈜提到一个数字:受专业目录、学科发展目标等限制,每年全国毕业的应急管理专业本科和研究生仅400人左右。

  “量”不够,“质”也有待提升。不同高校,应急管理依托的学科各不相同,导致培养目标和内容千差万别。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一份文件,应急管理将作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招收研究生。“问题是应急管理需要的一些专业知识,像安全科学与工程等等,公共管理都不涉及。”为此郑鈜建议,设立应急管理一级学科,从而探索建设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和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盐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符宇航提到,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教学存在“割裂”,要培养“不偏科”的复合型人才,建议在学院和课程等设置上予以调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亦提出,希望未来疾控和卫生部门融合,形成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缺物怎么办?

  提升统筹物资的能力

  现状:有些地方还以“县”为单位储备和调配应急物资,一跨行政区就容易“调不动”

  建议:确定若干城市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统筹物资保障

  除了“人”以外,“物”也很关键。今年疫情初期,由于应急需求突增,多地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物资出现短缺。除了疫情的特殊性外,这背后也存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的问题。“各地缺乏一个地方性的‘中央厨房’,来统筹调度救援物资。”郑鈜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还在以“县”为单位储备和调配物资,保障能力有限不说,一跨行政区就容易出现“调不动”等尴尬。

  郑鈜建议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辐射能力等因素,分别在东北、西北、西南、华中、东南等区域确定若干城市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从一个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来统筹物资,提升相关物资保障能力。”

  符宇航从公共卫生角度提出类似建议:建立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并在区域节点城市建设区域储备分中心,形成科学完备的国家公共卫生储备制度和应急保障能力。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根据需要调用相应中心的储备物资。

  崔鹏则从信息化角度补充建议,加大对重大事件风险防控领域的资金投入,发展智能化巨灾应急物资配送系统,高效保障应急处置需求。(四川日报记者 熊筱伟)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