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话“双城”:成渝文旅咋合作?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2020年05月22日07:20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原标题:成渝文旅咋合作? 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今年以来,成渝两地在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生态环境、人才医保、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频频碰撞出火花。这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事关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自然也成为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

建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不管是“宽(宽窄巷子)洪(洪崖洞)大量”CP高调牵手,还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大气撒糖,向川渝籍游客推出总计120万张免费门票,无不传递出川渝两地文旅领域合作的紧密。然而,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看来,成渝两地文旅领域的合作还有更大的空间。

今年,他准备了8条建议,有7条是涉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其中一份就是《关于建设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议》。在郑晓幸看来,推进成渝城市群的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打破城市间壁垒,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高效配置,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工作,也是满足重庆和四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目前,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系列短板,比如缺乏统一规划、城市间产业链合作滞后、文化创意IP缺乏协同共振、文旅消费辐射拉动薄弱等问题。”郑晓幸认为,建设“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此,他建议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出台《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增强重庆、成都、宜宾、泸州、南充、内江、自贡等城市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

成渝两地制造业发展 要总量更要高质量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制造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陈金山说,成渝两地都是国家非常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两地的制造业发展不仅要提总量,更要高质量。

如何实现成渝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陈金山分析说,成渝地区跟东部地区相比,不缺制造能力,也有市场空间,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他认为,成渝地区要通过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来弥补发展短板,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增强研发能力不仅仅只是在某个企业、某个产业的产品开发技术上下功夫,还要努力建设一个完善的科学创新体系。”陈金山认为,成渝两地共建西部科学城,将从根本上增强区域研发能力,也是提升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

陈金山说,共建西部科学城首先要找准“特色”,既要有科学城的“基础内容”,也要与其他地区的科学城在发展方向上有所区别,更多聚焦成渝地区的主导产业,从而体现产业特色。比如,汽车产业发展是成渝两地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导产业,西部科学城就可以更多地聚焦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平台。

陈金山最后提出,西部科学城建设还要加大科技金融的支撑。“没有资本的嫁接,技术创新就只能仅仅停留在成果上。”陈金山说,有了科技金融的支撑,技术成果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成都市委会主委罗霞:

建议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成都市委会主委、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教授罗霞,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加快成渝经济区交通一体化的建议,引起了不少全国人大代表的热议。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罗霞在今年关注的点也更细致,“高质量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经济联系势必会更加紧密,规划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会进一步加强,为两地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多重机遇。”为此,她建议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如何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罗霞提出,首先需要加快建设两地物流快速通道网络,提升成渝两地互联互通水平,比如支持开通成渝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区间巴士”班列,拓宽“集拼集运”模式适用领域等等,进一步提升物资交换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推动成渝地区对外物流通道高质量发展。

“要发挥成渝西部核心城市整体优势,构建泛欧泛亚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罗霞表示,这就需要完善立体综合物流运输通道,她建议将成渝中欧班列打造成为全国的深度融合典范,加强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与国内互联互通、沿江通道的运输衔接和货源交换,巩固国际物流大通道全国领先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刘旗:

川渝携手游客互访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川渝地理相近,文化一脉相承。

文化旅游如何携手,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旗表示,川渝两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将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4月29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召开。

刘旗介绍,围绕共建巴渝文化旅游走廊,双方在会上审议了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工作方案、2020年重点工作等文件,并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两地文化旅游行政部门联合成立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化和旅游专项工作组,共同建立文化和旅游工作机制。

5月16日上午,在重庆弹子石广场、成都太古里两大城市地标,川渝两地同步开启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本次活动川渝两地旅游景区分别面向重庆、四川籍游客推出免费门票优惠政策。

“下一步,两地文旅部门将继续携手推动川渝文旅市场共享,游客互访。”

刘旗说,除此之外,两地还将依托成都、重庆“文旅双核心”和知名景区景点,大力开发文旅+大熊猫、文旅+影视、文旅+数字动漫、文旅+主题游乐、文旅+新艺术创作、文旅+音乐产业等新文旅业态;共同实施“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工程等。

成渝 “一家亲”“一盘棋”

两地协同搭台 助企业“跨界”安家

这周,家住重庆永川的赵杰带着父母自驾到四川旅游休假,让他没想到的是,凭着他和家人的重庆籍身份证,他们进入乐山大佛、峨眉山等景区参观时享受了免费的政策。

这种亲如一家的“优待”,得益于最近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和四川省文化旅游厅联合开展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

近年来,随着川渝合作走深走实,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与四川朝着一体化的方向迈进,成为中国西部发展的典型。

一条新的起跑线

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至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川渝之间往来互动愈发紧密。

2018年6月6日至7日,双方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一家亲”“一盘棋”成为共同心声。

2019年7月9日至10日,双方共同签署“2+16”系列合作协议,协议中的《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提出“共同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上升为国家战略”。

两省市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汇报,积极对接中财办赴川渝两地调研,最终成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票货运报关单

川渝携手对外开放 立马出成绩

今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中涉及重庆、四川的内容很多,其中着笔最多的要数支持重庆、四川的对外开放。

2019年,四川以46615.82亿元的GDP排全国第6,重庆则以23605.77亿元位居全国第17。如果将两省市的GDP相加,总量达到70221.59亿元,在全国排名第4。川渝携手对外开放,既有底气,也是必然。

今年1月,四川成都首票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货运报关单在天府新区海关申报成功。这标志着四川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至东南亚国家的公路货运模式全面开启。

在去年签署的“2+16”系列合作协议中,《关于合作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框架协议》就是“2”中的一个,四川的加入也扩大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朋友圈”。

一幅亲情交融图

企业“跨界”布局 两地协作共兴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在位于四川广安的邻水机电产业园,这里70%企业来自重庆、80%产品为重庆配套……

冯娟是产业园区内四川劲德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原本企业设厂在重庆渝北,2010年搬迁至邻水。这里离重庆很近,企业不仅能继续为重庆长安做配套,还通过扩展生产线、丰富产品线实现了新的突破。

重庆企业积极融入四川,四川企业也加快在重庆的布局。

这两天,位于重庆永川国家高新区三教产业园的帝王洁具“智能卫浴项目”正在加快复工复产节奏,项目目前已进入生产设备安装阶段。这个来自四川成都的国内最大亚克力洁具生产商,有望在今年7月投产,预计未来5年内产值将达到40个亿。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川渝现代产业协作共兴,近年来两地以产业链协作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促进区域产业优化、联动发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瀚祥 刘波 陈翔 王淳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