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旭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新发传染病的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2020年05月22日07:11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新发传染病的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刘旭光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并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体系、卫生应急管理、医疗资源保障、社区群防群控等多个方面还有短板和不足,亟需建立和完善一个更为灵敏可靠的、能够应对未知传染病的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刘旭光建议,要通过哨点前移、社会参与、信息支持、专业支撑,建立权责清晰、协调联动的,可应对未知传染病暴发的更为敏感可靠的监测预警防控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响应、早处置、早公开”。

  加强基层机构的哨点作用

  刘旭光认为,首先要坚持哨点前移。根据感染性疾病常见发热(体温超过37.3℃)、腹泻(24小时拉肚子超过3次,或排便量超过200克且有急迫感)两大症状,把监测哨点从医疗机构前移到全社会,监测对象从已知传染病的确诊病人拓展至发热腹泻患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这四类人。

  其次,要建立机制。通过个人健康申报、公共区域体温监测、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健康管理等手段,筛查发热、腹泻患者,由管理责任人与属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公立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对接,及时做好发热腹泻患者的追踪、筛查工作。

  在数据挖掘方面,刘旭光表示,对于短时间、同一区域内,聚集性发现发热、腹泻患者,或者某一时间段相关患者数量同比迅速增加,应当高度关注,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保传染性疾病的早发现。

  建立新发传染病上报优先通道

  刘旭光认为,应建立未知传染病报告的“VIP通道”,在现有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单独设计一个未知传染病的特殊模块,完善内容并提升优先级,确保各地优先看到,优先处理。

  同时,要加强基层“守门人”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意识,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报告人。技术上,直报系统要对基层医生更友好,不能让他们为上报传染病信息而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

  他还表示,要加大奖励惩处力度,建立按时报告有奖、迟报瞒报受罚的机制,宁可错报,不能漏报。“鼓励大家多报告,即使发生错报,最多虚惊一场,可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效率。”刘旭光说道。

  提升疾控系统的地位与责权

  刘旭光认为,CDC不应只是卫生健康部门下属机构,其地位和责权要提高,同时整合机场、车站、码头相关职能职责,参照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由属地政府常务负责同志分管,协调整合疫情防控所需公共资源,相对独立地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作出如何应急响应的决定。同时,要根据监测未知传染病的“三间”分布情况,按照应急预案,启动不同级别应急响应。

  他还认为,应建立社会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总结本次新冠肺炎工作经验,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医务室,大型商场、超市、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专兼职卫生干事,药品零售企业的门店负责人,交通卡口,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等,都应落实传染病应急响应要求,一方面识别可能的传染源,尽早隔离就医,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还应加紧生产储运疫情防控所需物资,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所需的粮、油、肉、菜等物资。

  明确各级决策指挥的责权规范

  刘旭光建议,要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构建有效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由医疗系统和疾控系统互相配合提供病例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等情报信息,由专家体系进行评估研判、给出建议,由各级政府作为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指挥主体,参照现有已知传染病风险级别作出决策。

  同时,要按照协同联动原则,构建全社会、全网络的联防联控与信息互通机制,实现系统内、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对新发传染病不一定要等待病原清楚、诊断方法建立,可以根据症状、流行病学特征等,分析研判传播途径,及时采取社会行动,通过检疫、隔离、消毒、个人防护等卫生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此外,还要按照分区管理原则,根据不同区域“四类人”数量情况,实行不同处置方式,既要尽快处置好传染病暴发流行隐患,也要尽量减少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完善疫情信息公开的制度法规

  “信息早公开是传染病最好的杀毒剂,是公众最好的防护服,也是政府最好的执行力。”刘旭光说,对疑似新发传染病的预警信息公开要比对已知传染病更严、更有力,把预警公开从病例病原确认前移到发热、腹泻等传染病典型症状未知原因群发,使全社会广泛参与,让人民群众早知晓、早防范、不恐慌,科学有序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刘旭光还表示,要用法律手段作出明确要求,针对所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明确公开的目的基础上,给出时限,给出程序,明确由谁、对哪些情况信息、通过何种方式公开,使政务公开透明让群众信任,公众参与不断提高健康素养,卫生机构的专业意见能够在全社会落实,全民防控水平真正提高。(成都日报记者 张家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