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全国人大代表、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文武社区村党总支书记兼县妇联副主席赵思学
全国两会开幕前,赵思学已早早做好准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赵思学将提交3份与乡村发展有关的建议。其中一份建议关注村社干部“青黄不接”问题。
去年底,宜宾市启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赵思学所在的社区村与周边两个村合并,组建新的文武社区村。赵思学说,“这样调整的一大好处是资源更集中,更利于发展产业;另一大好处是干部队伍优中选优,配置更强。”
虽然干部队伍有优化,但赵思学在调研中发现,包括文武社区村在内,村两委找不到优秀“接班人”的问题普遍存在。
赵思学已在村上工作28年,“在电脑网络办公、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不得不承认,年轻人更能干。但要让年轻人留在村社,有难度。待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很多年轻人不愿一辈子在农村工作”。
5月16日,宜宾市组织的一场考试,让赵思学看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宜宾市将从农民工村支书中选拔1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这将激发农民工村支书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赵思学认为,有了好“出口”,才能吸引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进入村社干部队伍。她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村社干部政治激励,扩大选拔覆盖面,增加选拔渠道,比如在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考中,有针对性地为村社干部设置部分岗位等。(四川日报记者 任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