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现场
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再度到来,省内各大博物馆专门推出的活动精彩纷呈:开放文物修复室让观众近距离观看书画修复,邀请观众走进文物库房进行高端鉴赏,组织亲子家庭观看皮影感受传统手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在博物馆走心的活动中得以生动践行。
现场看文物修复很稀奇
18日上午,四川博物院的书画修复室再度向公众开放。一排蓝色的隔离带外,是慕名而来一脸好奇的观众;里面,则是身着白大褂、拿着画笔、刷子、糨糊等工具安静忙碌的书画修复专家。
年轻的修复师黄一帆正在对一幅清仿明代的画作进行全色。只见她屏气凝神,毛尖细毫在泛黄的纸面轻点,几乎看不出任何进度变化。来自都江堰的观众冯卉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终于知道文物起死回生怎么回事了。”
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修复室副主任于甜介绍,一幅书画从“确诊”到“出院”,短的要一两个月,长则几个月。修复程序视情况不同,有的需要上百道工序,相当考验修复师的耐心。
看博物馆展柜里的文物不过瘾怎么办?进文物库房来个高端鉴赏。“10个名额,挂到官微上不到两分钟就抢光了!”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
看热闹转为看门道。对一株汉代摇钱树的欣赏,工作人员先搬来的是几盒还未组装的单片摇钱树。见观众面露疑惑,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胡蔚解释,“摇钱树并不是整株铸造,而是分节组装。”汉代为何流行随葬摇钱树?摇钱树上真的铸造钱了吗?胡蔚从摇钱树寄托的升仙思想讲到制作工艺,从摇钱树如何得名讲到它在西南地区的流行,一旁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免费开放 观众也很走心
每年的博物馆日,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等都免费开放,能吸引20多万观众来“打拥堂”。原以为今年受疫情影响观众可能不多,但博物馆日当天,各家博物馆仍然分别拥入了数千人。
早上8点过,成都杜甫草堂外就有观众排队等候。戴口罩、出示身份证、查看健康码,大家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等候进馆。成都妹子冯意轩和朋友身穿汉服也等在队伍中,她毫不遮掩地说,“平时草堂要收费,大家就舍不得多来。今天免费开放,天气又好,一定要到草堂的茅屋红墙拍个够。”当天,草堂进馆观众达到7100多人。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免费发放门票之外,在博物馆官网推出“云”游武侯祠、线上精品展览赏析等活动,还把流动博物馆开到了成都玉北社区。成都博物馆则从16日起推出从配合展览举行的讲座到“趣行成博”的探秘亲子活动。18日下午,成都博物馆还邀请了近40名医务人员参加了“成都漆器”和“汉代的百科全书——画像砖”两场专场主题社教活动。(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