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排名全国城市第7位、上升1位

成都首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

2020年05月15日07:22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成都首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

  5月14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众多代表关心的话题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最高频的热词。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之年。作为全省“主干”,成都如何抢抓机遇?2020年的征程里,成都又将书写哪些故事?

  强基础 加快建设韧性城市

  当天,成都公布了2020年工作安排,不同于往年具体的量化目标,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不确定因素较多,成都提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全省态势、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

  2019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万亿元、增长7.8%,总量排名全国城市第7位、上升1位。2020年尽管没有目标量化,但要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势头,并非易事。

  信心何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经济新消费的市场机遇。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运行秩序,成都首次将“韧性城市”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韧性城市,是指城市以主动姿态适应新环境,并在遭受灾难后快速恢复城市功能并维持正常运转,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针对疫情中暴露的短板和不足,成都明确要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具体来看,2020年,成都将完成48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积极推进成都市疾控中心重大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能力提升等7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同时切实增强综合应急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城市运行平稳有序的前提下,稳增长、提质效,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主题。2020年,成都将坚持走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产业发力。今年成都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迈上1万亿元台阶,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推动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同时,加快发展氢能、核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构筑战略竞争新优势。

  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发展区块链、5G、8K、人工智能等产业,培育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无人经济等新业态,谋划实施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提能级 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成都样本”;挂牌成立东部新区,面向全球吸引更多人才要素资源集聚发展……进入2020年,成都不断突破既有发展格局,寻求更高质量发展。

  频繁的大动作,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加快提升城市能级。这也成为2020年,成都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重要抓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是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都将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中最为重要、最为独特的国家定位。2020年,成都将科学编制总体方案和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制定新经济、公园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等领域机会清单、改革清单和政策清单,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国际赛事、公共服务攻坚等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同样在规划上高点起步的,还有5月6日挂牌的成都东部新区。“东部新区是成都离成渝经济圈最近的一个区域,是‘双城记’的前沿阵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成都市政协委员李娟说。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央明确支持成都东进、重庆西扩。东部新区这片成都“东进”热土,不止将为成都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城市空间,更将担负推动成渝相向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的使命。

  坚持“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营城理念,加快推进天府奥体公园核心区、龙马湖片区、通航产业片区等9大片区综合开发,完成片区产业规划编制。当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也为“新生”的东部新区建设画下蓝图。2020年,东部新区铁路枢纽站、先进汽车科创空间、国际合作教育园区等273个重点项目将为东部新区发展再添动能。

  促合作 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跨出成都,唱好成渝“双城记”,深化合作是关键。“这是国家战略,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成都市人大代表刘俊看来,未来成渝两地将在科技、经济、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多领域协同发展,共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

  2020年,成都将围绕“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深入落实川渝合作部署,共同争取国家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系列专项规划。同时,共同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尽早开工,共同培育电子信息、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科学城等重大工作落地落实。

  企业已经先行。“我们将积极发挥央企担当,促进双城经济圈在城市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装备的研发制造、维保服务等能力互为一体,助力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互补合作,提前布局适应双城经济圈发展的轨道交通设施。”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成龙说。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关系到的不止成都和重庆。成渝要形成相对均衡的“双核”,必须在更大范围审视。“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成都需要发挥更大的溢出效应。”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下好“先手棋”。成都将同城化发展作为发力点,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等战略性工程规划论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同时创新跨区域产业和市场协作机制,共同打造成德临港产业发展带、成资临空经济发展带、成眉创新经济发展带,探索创新交界地区一体规划、融合发展机制。(四川日报记者 程文雯 张红霞)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