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石留印

——记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藏区帮扶足迹

2020年05月14日10:44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邓光洪(右一)到贫困户家里为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德格县两年的时光,对于邓光洪来说,是他四十多年的生命里印刻最深的两年,期间走过的路,长过从前四十多年的路。这样的奔波和行走,在别人眼里是艰辛 ,而在他的眼里,守住这条正道,却是“值得”。人生中有那么一段路、那么一串坚实的脚印,那便是一个人立于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的支撑。

德格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历史久远,景色壮阔,有中国三大藏传佛教印经院之首的德格印经院、格萨尔王故里阿须草原,还有无数散落其间绮丽斑斓的海子。这里平均海拔4200米,高原气候,空气干燥,日照长,气温低,最低时达-20.7℃。农民经济来源单一,以牧业为主,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使经济相较落后,一些如包虫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也长期伴随着他们。

壮美的景色,艰苦的条件,这鲜明的反差,曾吸引着邓光洪,使他产生了想要帮助这里农民的愿望,想要让他们的生活和这里的景色一样“富美”起来。

2018年6月,邓光洪所在单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有派驻德格县帮扶工作的机会,他便主动请缨。不过等他报完名,却遭到了妻子的极力反对:“女儿刚上大学,她走了,你也走了,留下我一人,多寂寞啊。而且我听说那里结核病人比较多,多危险啊。”妻子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她的处境和担忧,让邓光洪犹豫了。

然而单位派驻命令很快下来,打断了他的犹豫。他一咬牙,“只有舍小家为大家啦”!再说,改变这个美丽的地方的贫窭面貌,是自己心中潜藏已久的愿望啊。

6月底,邓光洪前往德格县,担任柯洛洞乡燃卡村驻村干部,参加为期两年的精准扶贫工作。

燃卡村为纯牧区,有3个村民小组:美丽组、马曲组、忽日组。农户共133户、435人,其中贫困户28户、98人,五保户11 户,低保户21户,残疾人口25 人。脱贫攻坚进入到最后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县上没呆几天,邓光洪便进驻燃卡村。他和其他3名派驻干部挤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宿舍。这里没有洗澡的设备,一周才能到县城里洗一次澡。听室友说,冬天冷得很,矿泉水都要结冰。而大家的工作是“5+2”“白加黑”。邓光洪生性乐观,面对艰苦的条件和超常规的工作量,他不以为意:“生活条件嘛,适应了就好了,人都是有很强的适应性的。周末嘛我反正也没地方去,倒不如去牧民家走走。大多数村民白天在外放牧,晚上才回家,我们的走访、调查、宣讲工作,大部分只能在晚上进行。”

邓光洪驻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对28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进行摸底,将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情况进行整理归档,做到数据清、底子明,并对每个贫困户做了卫星定位,为下一步扶贫项目落实提供精准信息。

通过走访,他与村民们密切了关系。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况他都非常熟悉,哪家几口人、多大年纪、什么性格,都在做什么,有什么病没有,都弄得稔熟。村里的藏族同胞对政策记不住,汉人名字也记得混淆,而“邓光洪”这三个字倒是记得非常清楚。至于搞不懂的政策,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弄明白。邓光洪和村支书一道,一家家门到户说,大部分村民们都懂一点点汉语,他们听不懂的,村支书帮着翻译、补充,每一条政策反反复复地讲,还常常利用农民夜校授课时讲。现在村民们连政策都记住了,怎会不记得“邓光洪”三个字呢。

邓光洪在农民夜校里,给村民传授各种实用知识,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义务教育法、感恩与孝道、怎样预防地质灾害、冬季交通安全知识等等。而他讲得最多的是疾病防治,如“珍爱生命 珍惜身体”,小学生常见疾病预防,包虫病、结核病、大骨节病的防治等等。

重点宣讲疾病防治,不仅仅因为涉及他擅长的专业知识,更因为贫困地区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两年间,邓光洪共授课50余场,涉及疾病防治相关内容的多达30余场,他积极传播防病治病知识,让好的健康观念潜移默化成为老百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燃卡村的贫困户都是邓光洪特别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土多家。小土多患有癫痫,时常发病,家里只有妈妈一人照顾,非常危险,稍有不慎他就会弄伤自己。妈妈操碎了心,每年都要送他到大城市寻医治疗,高昂的医药费以及住宿和往返的路费,让一家人不堪重负。邓光洪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单位医院联系,多次询问神经科主任,咨询诊疗方案,并将获得的信息及时告知土多妈妈,在生活饮食上,也多番叮嘱:“尽量避免强光、噪音刺激,少吃牛羊鱼肉,多吃蔬菜水果,少喝可乐汽水,多吃乳制豆类的食品。”

2019年7月的一天晚上,土多的癫痫病突然发作了,晕厥后面部朝下摔倒,造成头部和眼部重伤。邓光洪接到土多妈妈的求救电话,立即叫来村上一台越野车,和同寝室的几位驻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往土多家查看病情,并亲自将土多送往县医院救治。由于近期土多癫痫发作频繁,需要得到更好治疗,也为了彻底治愈小土多的疾病,所以他联系了自己单位医院,请他们做好接收土多入院及治疗准备。

德格县距成都市800多公里,为避免路途颠簸加重病情,邓光洪待土多脑部和眼部伤势稳定后,便对接早已联系好的车辆,由土多妈妈陪伴,将土多送往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临行前,邓光洪再三嘱咐土多妈妈:“送儿子途中,多让儿子平躺,如果癫痫发作了,不要强行按压,以免骨折。到达医院后,会有医生在门口接你们,这个电话你先存好。”看着土多妈妈存好电话,他又接着说:“治疗期间,一切事情都有医生护士安排,医疗费报销的事,你也不用担心,我已帮土多申请了医疗救助,你就安心照顾土多好啦。”

邓光洪所在的医院也高度重视,不仅及时安排土多住进了神经内科,制定诊疗方案、稳定病情,院领导也纷纷前来看望,还细心地安排了一位可爱的藏族女护士照看土多。

在燃卡村的邓光洪,时时牵挂着土多的病情,每天都要发信息询问情况。土多是个懂事的孩子,进院的第二天,他用妈妈的手机给“邓叔叔”的微信发了他在医院的图片:他半躺在床头,脸上的伤已经结痂,旁边柜子上,堆满了营养品。土多在微信中写道:“邓叔叔您好!刚才刘院长来看我了,这些水果、饼干和牛奶是这里的刘院长帮我买的。医院里有个藏族护士叫洛桑桌玛,盆子和帕子这些都是她帮忙买的。昨天下午周老师(注:住院部负责人)亲自到医院门口来接我们,我们到的时候,周老师把就诊卡都已经办好了。感谢您邓叔叔,您的恩情我一辈子都报答不了。”

土多的微信让邓光洪倍感欣慰,知道他一切顺利,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们又如此关心他,神经内科主任饶萍也是具有20多年丰富临床经验和精湛诊疗技术的专家,土多一定会好起来的,他们家以后的日子就轻松了。

在燃卡村,有两户身体受到严重损伤的残疾人,因为不清楚政策,未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邓光洪便帮他们申请残疾鉴定,领取了残疾证。他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阿各,在去年11月被评为二级残疾,被民政部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也由县人民政府补助。同时,还可以享受医疗机构减免检查、治疗、住院等有关费用,以及享受创业等其他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现在,曾经悲观的阿各又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望,每当他看到邓光洪就不住地感谢:“邓医生啊,突及其!突及其!(谢谢!谢谢!)”

邓光洪帮助燃卡村的患病农户家庭,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村民们都很感激。他自己倒觉得平常自然得很,他说:“这些其实都是小事,是我该做的分内事,也是我自己良心上想做的事情。”

在村民们眼里,邓光洪的身份有好几个。在走家串户,看望有病人的家庭,关心他们的病情,叮嘱如何防护治疗时,他是可敬的“邓医生”;他喜欢孩子,常常抱他们、逗他们开心,给他们可爱的小礼物,那时的他是笑容可掬、可亲的“邓叔叔”;在农民夜校里,在劳碌奔波于乡村学校时,他又是服务于教育事业可钦的“邓老师”。

邓光洪在扶贫日记中写道:“只有教育才是真正能够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脱胎换骨的最有效的途径。”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提高一个民族受教育程度,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只有优质良好的教育,才能让一个社会长远地发展。

刚来燃卡村不久,邓光洪便听人说了关于贫困户仁青康珠家的事。康珠是位单亲妈妈,育有两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曾被当地寺庙的活佛看上,想让他们进寺庙做小沙弥。虽然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康珠家的负担,但她坚决拒绝了,她说不管再苦再累,借再多的钱,也要让两个儿子好好读书。邓光洪钦佩康珠的志气和远见,也很想帮助他们,便决定去她家看看。

可惜那天康珠不在,只见到他的大儿子赤称降措。降措是个帅气的小伙儿,他见邓光洪这位眼镜叔叔面容可亲,也不觉陌生,便吐露了自己的想法。小伙儿今年甘孜卫校藏医中专毕业,很想继续读大学深造,弟弟也是今年初中毕业,面临上高中。可家里妈妈辛苦了一辈子,自己又很想早点工作,分担一些家里的负担。

邓光洪(右一)与康珠家的大儿子降措促膝攀谈

邓光洪看着这个懂事又上进的孩子,想着他勤劳有志气的母亲,便对降措说:“你放心,好好去念书,读大学,钱的事情大家会帮你想办法的。”说着他从自己包里掏出准备好的2000元钱,说:“这个你先拿着,这是我和几位驻村叔叔们的心意。等你妈妈回来,你告诉她你要读大学的决定,也告诉她村里和乡里的干部都会帮助你们家的。”

像康珠家这样支持孩子上学,孩子也想读书的家庭不多,村里仍有一小部分家庭希望孩子去当小沙弥。

柯洛洞乡有三座寺庙,有时寺庙会派和尚出来物色一些聪明的孩子去当小沙弥。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邓光洪曾和几位乡上干部一起去寺庙找住持或老和尚,希望能让这些小孩多读点书,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生活更有帮助,等将来他们有了知识,再来做比丘,也不迟,这对弘扬藏传佛教也是有益的。经过几次谈判,那三个寺庙现在都很支持娃娃读书,也未有劝他们做小沙弥的事了。

控辍保学的工作不容放松,怎样鼓励和支持那些想上学的孩子继续读书,又该怎样激发和引导那些不重视教育的家庭愿意让孩子上学呢?

邓光洪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妻子沟通。自从邓光洪和妻子分开后,妻子对他的埋怨渐渐变成了思念,不解也慢慢变为了理解,常常帮他出主意、想办法,成了他帮扶工作的得力“助手”。

这次,邓光洪的妻子找到了自己单位——四川天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领导联系,领导一听事关民族地区贫困孩子教育,当即答应捐赠10万元助学资金。柯洛洞乡第一批受捐助的孩子有42位,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的小学生、中学生、专科生以及大学本科生,在捐助对象的选取中,品学兼优也是重要条件之一。仁青康珠家的降措,也在受捐助之列,大学3年,每学期将定期给他发放2000元的生活补助。这次共发放了39600元教育助学金,剩下的他们派了专人妥善保管,继续支持那些需要助学的孩子们。

教育扶贫,资金扶持只是邓光洪行动的第一步,他头脑灵活,想法很多,而且想了就努力付诸实施,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两年艰苦的帮扶工作,已把他塑造成皮肤黝黑、行事果断、做事有气魄的标准扶贫干部形象,你很难想象他两年前那皮肤白皙、文质彬彬、学究气息浓郁的医生模样。

邓光洪与一同派驻柯洛洞乡的干部周兵,主动对接成都国图广告印务有限公司,希望支持乡小学教育。公司董事长和经理听完他们和乡干部的汇报后,毫不犹豫地答应给予支持。

2018年4月初,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下,邓光洪和几位乡干部将满载着企业家们的爱心——价值5万余元的工具书、3000个作业本,分送到乡中心小学、独木林村和色巴村村小。这些工具书包括小学生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英汉双解词典、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书五经名句鉴赏等上千册。

值得一提的是,那天随这些教学用品发放的还有6箱糖果。之前邓光洪在成都印作业本时,和印刷厂老板聊天,听说这些是送给贫困地区孩子们的,老板立时到附近买了6箱糖果。这着实把邓光洪感动坏了。这一路帮扶,他触碰连接的一件件人间温暖,这善良与爱,不仅流向了贫困地区,也流进了邓光洪的内心深处。

我这次因为脱贫攻坚纪实散文集《先行者》的编写,有幸在成都采访到他,他也是刚从甘孜州出来。他说,自己一年大约回家四五次,每次都是带着“任务”回来的。

这次出来,是准备联系给学生们印练习册的事。那可不是一般的练习册,都是省内名校老师编辑的。除此,他还想联系一家企业,希望帮助把德格县柯洛洞乡优质的虎掌菌加工后卖出来,推向内地市场。在他们那里,新鲜的虎掌菌不好保存,容易坏,很多都烂在地里,十分可惜。

毕竟提升贫困地区经济要靠产业带动,而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参与才能注入强大的生命力。邓光洪说:“虽然我省藏区贫困县在去年全部脱贫,德格县位列其中,燃卡村也成功出列,但燃卡村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政策性收入占比偏高,返贫仍有风险。”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邓光洪还协调单位医院为乡里筹集、发放了5万元的防疫物质,且自己出钱购买了500个口罩,利用“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的机会,到各家各户发放。

今年6月,邓光洪两年的帮扶任务即将圆满完成,但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任务艰巨,按照组织的安排和自己的意愿,他将在燃卡村延期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两年的帮扶时间对个人来说很长,对扶贫工作来说很短。”邓光洪说。

四川省脱贫攻坚立体战已全面铺开,甘孜州德格县作为雅砻江上游深度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桥头堡”,今年3月便已开启了“追赶春光”战疫战贫的强烈攻势,集中力量统筹人力、物力、财力,汇聚起攻坚拔寨的磅礴之势,为赢取全面小康胜利,而发动每一位德格人的力量。做为贫困地区帮扶干部,邓光洪深为这样的大背景下,奋战脱贫攻坚一线,为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为贫困群众富裕奔康而自豪。他深感这付出,是源自他内心的精神渴求、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人类同等命运的情怀。它随时光沉淀,而足迹愈加坚实——当走过这片贫瘠的土地,生命里还留有那为之奋斗的痕迹。

 

作者简介:

罗薇,汉族,贵州安顺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四川班学员。现供职于政府机关,从事宣传工作。曾在《中国扶贫》《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四川扶贫》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记叙文、散文、诗歌、新闻通讯、论文等近百篇文章,并著有散文集《风随四季》。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