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府过“紧日子”成为一种常态

2020年05月12日10:32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又到一年两会时,最近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在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中,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都不约而同释放出了一个明确信号:政府要继续过“紧日子”。

让“紧日子”成为常态。客观而言,在每年的各级两会中,政府过紧日子都在提及,不过今年却更“紧”。一方面是因为今年是决战决胜之年,各方面的投入比较多、比较大,无论是产业扶贫,还协作扶贫,或者是异地搬迁扶贫等,都需要在民生保障和投入上加大力度。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要在短时间内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还有一个过程,经济发展受影响,自然影响财政和税收总盘子。同时,还要加快落实各类惠企惠民政策,要确保困难人群,财政支出又将加大,多重因素影响,让政府过“紧日子”成为了一种常态。

树立“紧日子”意识。今年的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收入减少,支出加大,如何弥补资金缺口,需要地方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意识,切实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压缩一般性支出,要量入而出,量力而行,开源节流,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可花可不花的钱最好不花,要时刻捂紧“钱袋子”,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少一些大场面、大制作,多一些求真务实,多一些普惠为民,多一些节用裕民。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越大,越是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越是要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

发挥“钱袋子”作用。过紧日子的目的是让群众过好日子,要把政府的紧日子转变为群众过好日子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关键要强化对钱袋子的监督管理,要强化对政府过紧日子的政策举措。“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建立健全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让每一分钱花出效益,确保资金使用达到预期目标。越是在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时候,越是要监督用好各类财政资金,要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增加民生领域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优先支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保障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政策性支出需求的导向。

让政府过“紧日子”既是一种现实倒逼,也是一种主动作为。凡事要精打细算,要统筹考虑,要注重结果与效益。不仅要在今年让政府过紧日子,更要在每个年头,在日常的工作推进中,注入这种过“紧日子”的意识作风。各级政府苦一些、紧一点,把节省出来钱用在民生发展上,用在民生福祉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张继)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