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拐棍的“何大爷”

税清静

2020年05月07日16:57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90后小伙杨添财喜欢和忘年交何守鑫爷爷打电话,聊得差不多了,杨添财“斗胆”多提了一个要求:“何爷爷,我以后能不叫您何爷爷吗?”

“你想啷个叫?”

“想跟全县人民一样,叫您何大爷!”

小杨口中的何大爷,尽管身体健硕,从不用拐棍,可是在全县人眼中,他却是个“爱玩拐棍”的人。

何守鑫近照。李明政 摄

拐棍倒起杵

还在政协当主席的时候,一头白发的何守鑫因为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就像邻居家大爷一样,被大家尊称为“何大爷”。

2003年,何守鑫从成都市蒲江县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县关工委执行主任。

一开始他做的事,在人们眼里颇有些“本末倒置”,都道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何守鑫首先关心的却是“老同志”。

为了抓好队伍建设,何守鑫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广泛宣传动员,号召广大退休同志都加入到关工委工作中来,有些老同志对关工委工作有所了解,知道这是为了更好地“关心下一代”,是做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抹不过何大爷的“面子”,且来“试一试”。也不乏像王松全老人这样的,他退休后,不会打牌,不搓麻将,不爱旅游,不跳坝坝舞,成天在家闷得快要生病,儿女担心得不得了,四处打听,哪有让老爸“散散心”的好地方,打听到何守鑫这儿,大爷一锤定音:“快让老王来,跟着大家一起做工作,好耍!”

何守鑫“不拘一格降人才”,广泛“招兵买马”,让有爱心有余力的退休老人都成为关工委的一份子,仅正科级退休干部就有三十多人。但当时浦江县关工委是什么景象呢?何守鑫刚刚接手工作,才晓得关工委全年办公经费只有四千元。何守鑫看这种境况,并没打退堂鼓,生了一副犟脾气的他想,当初共产党干革命,“小米加步枪”都能打胜仗,未必现在还能退缩?

何守鑫以人格魅力,团结了一大批老同志,经济上不宽裕,他就从精神上做文章。许多老同志是从县委县政府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要让他们一上手就干具体工作,可能效果差强人意,说不定还要落下埋怨。何守鑫一开始没有给老同志压担子,而是采取“交流会”的方式,定期开会,大家在会上能学习新知识,了解时事,增长见识,让大家多给关工委的工作提意见、出点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老人们在思想上达到真正的交流和认识,感情上更为融合。县里竟有一些年迈的老人,不顾高龄,坚持要来开会。何守鑫担心老人年岁大了,出门会有安全隐患,“90后老人”还不高兴,说我难道不是关工委的一份子?既然你承认是,那就该来和大家一起工作。

老人们在关工委,找到了年轻时的豪迈与激情,凝聚力日复一日地增长,像是有一块磁铁,将大伙的心都牢牢吸在这里,他们带动着更多的亲朋好友加入进来,因为干工作“又好耍,又有意思”。

老人们在一起也爱较真,那时队伍刚刚组建,大家想法很多,但目标尚不明确,开会时,就数老年大学的最为“出风头”,站起来发言,动辄是“我们老年大学今年又做了什么什么”。别的老人听了,难免有些不服气,心想就你们平台好,我们还不是想要做事,真做事也不会比哪个差!何守鑫通过带大家出去学习,又请进专家来讲先进经验,他创新地提出,要实行关工委、老年人协会、老年大学、老体协“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五老的主体作用,老年人的队伍建设好了,同样是能打硬仗的“钢铁之师”。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既然组建了这么好的一支队伍,何守鑫心里有了底,他开始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和交流,争取办公经费。政府有个工作人员,曾开何守鑫玩笑,说何大爷,也只有您敢半夜三更还给书记发短信,汇报工作!从每年捉襟见肘的4千元,2012年,争取到县关工委年办公经费4万元,再到如今的20万元,这哪里是简单的数字跳跃呢?经费背后,有县委、县政府的关心,省、市关工委的支持,还有一支能打硬仗和胜仗的“资深队伍”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奉献,“何大爷”是毫无疑义的领军人。

在何守鑫的带领之下,蒲江县关工委不是一个干巴巴的组织团体,而是一个充满人情之美的温馨大家庭,他发自内心地关心老同志、老干部,哪位老同志生病了,关工委要亲自去慰问,即使老同志的家属生病,也享受“同等待遇”。感动得家属们都说:“何大爷,你们关公委把老干局的饭碗都抢了!”

关怀问候如春暖,在一个有爱的集体中,每个人不仅找到了“退休后的好归宿”,还找到了与同志团结一致的奋进感,发光发热的个人价值感,以及彼此关爱互相温暖的家庭感。老同志的心热乎乎的,更有劲头来好好工作了。

蒲江县公安交警大队,许久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找不到合适的交通义务劝导员。一开始,交警大队招来老百姓做劝导员,有些老百姓做几天就撂担子,缺乏持久性。无奈之下,交警大队又请各单位出人,轮流换着做劝导员,有的单位好说话,有的却牢骚满腹,还怪怨交警大队干扰了人家的正常工作秩序。县里领导为此事颇感头疼,看何守鑫将关工委队伍组建得有声有色,便试着和他商量,看能不能请他筹建一支劝导员队伍呢?

何守鑫认真思考一番,从县城交通情况看来,亟需义务交通劝导员的十字路口,因农民搬家进城、外来人口迁入,车、人流量颇大,只靠交警指挥,十分吃力,的确存在着不小的交通隐患。更重要的是,这些路口都邻近学校,娃娃上学放学,过马路时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再从人的层面考虑,让六十多岁的老人去做劝导员,他们有事做,排遣了退休后的无聊生活,重新找到“上班的乐趣”,对于心态也是很好的改善和调整。

想清楚了,何守鑫开始找老年志愿者,组建义务交通劝导员队伍,通过交警培训,正式上岗,老人们积极配合交警疏导交通,劝导人们不闯红灯,行人走斑马线,看着学生们朝气蓬勃的小脸蛋,像是护送自家的孙儿孙女上学放学,内心也获得了愉悦感与成就感。

何守鑫并不是将队伍组建起就完事了,他始终关心和爱护着这支老年劝导员队伍,通过爱心企业的捐助,劝导员上班时有了能遮风挡雨的太阳伞,穿上了统一制服,精神面貌骤然一新。虽然一小时十元的补助微乎其微,但他们不在于钱多钱少,而是心中是否装着老年人,信任老年人。劝导员们年初开会、年中开会、每天考勤,将内部管理抓到了实处,打造成了一支极具向心力的“铁军”。五年来,这三十多位交通义务劝导员,分布在蒲江七个十字路口,不管刮风下雨都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在他们和交警的共同努力下,这些路口从未发生一桩交通问题。

之前谁去当几天交通劝导员便怨声载道,如今情形完全反转过来,想要加入队伍的同志不在少数,还有不少人将“后门”走到了何守鑫这里,打电话哀求,说想要当劝导员,能不能通融一下?何守鑫抱歉地告诉人家,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坑中都有萝卜”,想要当劝导员,除非原队伍中有人申请退出。劝导员老同志们越干越欢,已经形成了蒲江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县上市上都认可,党和政府满意,老百姓高兴,学生娃笑得眉眼弯弯。

之前笑何大爷“拐棍倒起杵”的人,如今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何守鑫将“老和小”的辩证关系,从一开始就理顺了,“看似在慰老,其实还是为小。”关心和爱护老同志,老同志又将爱洒向下一代,这是人间最美的春风,最暖的循环。如今,全蒲江县有各级关工委组织200多个,近万名五老,从事着关心下一代工作。

尽管县关工委的五老们时常“抱怨”:“跟着何大爷干,有做不完的活路。”但大家“抱怨”完后,还是继续干。蒲江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亚莉对此总结道,“何主任特别善于发动老同志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让大家团结在关工委这面旗帜下。”

何守鑫在十佳五老颁奖典礼上。李明政 摄

拐棍两头杵

一个人心中,总会有一个最柔软的地方,装着他最想呵护的,在何守鑫心中,装的永远是孩子。

有一次,何守鑫在一个荤豆花小馆子吃饭,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本该是上课的时间,却在帮着端蘸水碟子打杂。何守鑫半开玩笑地问老板娘:“你们还敢请童工嗦?”老板娘赶紧解释,哪里是童工呢,是自家儿子。何守鑫把孩子叫到跟前来,和颜悦色地问他为啥不上学?孩子回答说下午老师有事,放半天假,不上课。老板娘有点紧张地补充,儿子是将作业全都做完了,主动来店里帮忙的。何守鑫没说话,出于“职业习惯”他拿出手机,马上打电话向学校核实,结果孩子说的都是真的,老师的确放了他们半天假,而且老师还说这孩子在班上成绩很好,品学兼优。

何守鑫这才放了心,不仅放心,他还赶到孩子所在的学校,与之交流,如何以这个学生在课余帮助家庭做事为例,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切实的“爱劳动教育”。这个小学生,后来站在全校师生面前,分享了他自己的劳动故事,他说父母起早贪黑地劳动,他很想为他们分忧,自己做完了功课,将玩耍的时间用在劳动上,感觉更有意义。这个例子激励了学生们真真切切地爱劳动,思想素质得以提升,至今,这所学校在“三教结合”“三爱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有的工作还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嘉奖。

在何守鑫眼里,时时都能看到孩子是否得到呵护茁壮成长,只要经了他的眼,绝不会落下一个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掉队,没有谁被忽视。

2017年的一天,一位雅安名山县的老朋友忽然打电话给何守鑫,开门见山问,你们那儿的娃娃,在我们县上要饭,该不该你们关工委管?何守鑫先觉得不敢置信,名山县的老朋友说千真万确,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五六岁姓但的小姑娘,自称是蒲江大塘镇人,白天祖孙俩就在名山县沿街乞讨,晚上也不知她们在哪里歇身。

何守鑫一听,赶紧和大塘镇关工委简荣昌主任联系,问大塘镇是否有姓但的小女孩?但姓并不常见,简荣昌很快就查到了,在大塘镇有个叫但某婷的小姑娘,今年满6岁。接下来简荣昌汇报的情况,让何守鑫一颗心被狠狠揪了起来。

何守鑫与孩子们在一起。李明政 摄

但某婷的奶奶彭某霞,因为左手天生缺失,是镇上纳入低保帮扶的对象,还专门为她家修好了新房,解决了住房之忧。彭某霞是个苦命的女人,自己是残疾人,生下一个好手好脚的儿子,千辛万苦地养大,没想到儿子不成器。儿子和媳妇感情不好,两人离婚,媳妇带着孙子远走高飞。儿子到处游荡,又认识了一个西昌的女人,很快两人打得火热。那个女人与小但在没有办理合法结婚手续的情况下,生下一个女儿但某婷。彭某霞在西昌女还未怀孕时,就不太喜欢这个女人,但她的意见儿子从来不听,即使感觉这女人“来路不太对头”,老人也无法制止他俩在一起。

彭某霞的预感没有错,成日呵欠连天的西昌女,并不是天生睡不够瞌睡,而是身染毒瘾。在她的“带动”下,小但很快也吸上了毒,变成一个瘾君子。两人吸毒,犹如在烧人民币,彭某霞一点压箱底的钱都被他们搜刮一空,买成毒品。家里实在没有钱了,小但先是卖掉了镇上给他们家修的新房,没过几天瘾,囊中空空,他铤而走险,行了贼道,被人抓获,判刑入狱。小但这一坐牢,但某婷的生母怎肯留在家里?随即脚底抹油,不见踪影,只丢下一个小孙女给彭某霞。

彭某霞哭得嗓子都哑了,她怨自己命苦,养的儿子是祸害,可怜了小孙女。孙女还在幼儿时期,看上去就和常人不太一样,好心的邻居指点她带孩子去看看大夫,大夫遗憾地告诉彭某霞,但某婷是天生的脑瘫儿。彭某霞一屁股坐在地上,手拉着但某婷,眼里流不出一滴泪。她浑身发抖,不知天大地大,哪里才是她们祖孙的容身之地了,她当了一辈子的残疾人,现在小孙女竟然也残疾!医生得知但某婷的生母吸毒后,说很大可能孩子在胎里已受了影响,落下病根。彭某霞看着可怜的雨婷,没有流出的泪统统倒折进心里,蛰得一颗心疼痛无比。

继续留在蒲江?房屋已经被儿子卖掉,上无片瓦,用光手里一丁点钱以后,想要活下去,只能要饭了吧?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彭某霞晓得蒲江待自己不薄,镇政府那么关心他们,还专门修好房子,是儿子不争气,辜负了好人的一片心,她若留在蒲江要饭,这张老脸实在没搁处。

就这样,彭某霞带着相依为命的小孙女,辗转到了雅安名山县,在名山乞讨。

彭某霞和但某婷的遭遇,令何守鑫震惊又酸楚,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决不能让一个苦命的孩子,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何守鑫赶紧安排了县关工委三位同志,奔赴名山,找寻彭某霞祖孙的踪迹。

遗憾的是,蒲江关工委三位同志扑了个空,他们找遍了名山的大街小巷,也没找到乞讨的祖孙俩。她们既然不在名山,应该回蒲江了。何守鑫又给简荣昌打电话,让他一定要想办法找到祖孙俩。

简荣昌通过彭某霞原来村庄的妇女主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老家寻到但某婷和她的奶奶。彭某霞晓得自己外出要饭的事被家乡人知道了,羞愧难当,不肯见人。何守鑫火速联络了县上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又请镇党委政府“特事特办”,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祖孙二人做出妥善安排,速度要快,绝不能拖拖拉拉,全心全意帮助祖孙二人解决实际困难。

当地党委书记赞许何大爷“做事实在”,关工委都是切切实实工作的,退休老同志还能这样做,难道坐在位子上的人不应该向何大爷学习吗?

就这样,第一天,镇上为非婚生子女但某婷解决户口问题,派出所以“闪电速度”办好了孩子的户口。第二天,镇党委划拨三千元应急资金,解决祖孙俩生活上的燃眉之急。第三天,民政启动低保申请。第四天,解决重度残疾人和困境儿童生活补助,并进入福利院保障,从此,祖孙俩不用再沿街乞讨,能够衣食无忧了。在此期间,何守鑫一天数个电话地询问工作进展情况,用简荣昌的话说,他是真正被何大爷的责任心和仁爱之心感动了,为了一个孩子,何大爷掏出的是整个肺腑。直到亲自看到祖孙俩生活稳定下来,何守鑫才放下高高悬起的一颗心。

何大爷对孩子好,已是蒲江人尽皆知之事,他是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甚至还出现了相隔十六年,两度帮助一个家庭的故事。

2018年11月,蒲江县五星小学一个二年级小女孩某雅萱,身体忽然出现了状况,先是皮肤下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紫色出血点,接着身体出现各种说不出原因的病痛。妈妈带小雅萱去县里看大夫,医生以为是过敏性的皮疹,让她服用一些抗过敏的消炎药就好。经过半个多月的服药治疗,雅萱皮下出血现象并未好转,妈妈带她抽血检查,被检查报告吓到了:雅萱的白细胞数超出了正常值数十倍。家人不敢再耽搁,将孩子转院到成都,确诊是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最后住进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儿科,进行化疗治疗。

某雅萱父亲在县城一家家电商城上班,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原本小日子也不富裕,孩子忽患重疾,一下子就给这个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父亲丢下工作,在医院照料雅萱,母亲情绪崩溃,整日以泪洗面,以往和美幸福的小家庭,罩在了一片凄风苦雨中。

在某雅萱最难受时,何守鑫及时来到了她身边。他先是到学校实地走访了雅萱家里的情况,发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为她捐款,还安排工作人员和雅萱父亲对接,及时提供孩子的治疗情况,他积极奔走,向上级申请救助。雅萱住院期间,何守鑫专门来到儿科病房看望她,鼓励她好好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回到课堂。老人像是自己亲爷爷一样,细声抚慰孙女不要难过和悲观,在何守鑫的鼓励下,雅萱母女俩的情绪都变得明朗许多。

父亲含着泪告诉雅萱,这并不是何大爷第一次帮助他们家了。十六年前,雅萱的叔叔,当时是蒲江鹤山中学的一名高中生,原本学习成绩很好,可因为母亲生病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窘境地,一度拮据到快要失学的地步。何守鑫给了雅萱叔叔很多切实的帮助,不但在经济上施以援手,还在生活上多加关心,看到他学习压力大,营养又跟不上,经常将他带到自己家里,让老伴做好吃的,给他改善伙食。在何守鑫的一路扶持和鼓励下,雅萱的叔叔,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优异高考成绩,顺利考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现在已经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军事记者。

叔叔对雅萱说,何守鑫爷爷与县关工委的那些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给予了他们家庭多么无私又可贵的帮助,让侄女一辈子都要牢牢记住。雅萱一开始感到很震惊,不知这是怎样的缘分,他们家庭能得到何守鑫爷爷的两次帮助,后来想通了,因为何爷爷是一个将大爱献给下一代的人,所以相隔十六年,帮助了雅萱他们家两次。

在何守鑫眼中,哪怕是众人眼中染上污点的孩子,他一样敞开胸怀,心无芥蒂地帮助和指引,教导和鼓舞。

彭某豪曾经以为,少年时代最坏的一件事,便是随着家人移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离开他熟悉的故乡风物,与儿时伙伴远远隔开,内心的郁闷和愁绪,无从言说。但后来,他觉得最幸福的一件事,是能来到蒲江,如果不来蒲江,又如何认识何爷爷呢?

十七岁的彭某豪,在寿安中学念高三,他家原本在雅安市汉源县,因为当地要修水库,移民搬迁,来到蒲江。父母都在广州打工刨生活,家里只剩外祖父和他一起生活。外祖父年龄大了,文化程度也不高,只能照顾孙子的起居饮食,难以在思想上和他交流,彭某豪便显得几分内向。

内向的孩子,在学校新环境中也有了自己的“好兄弟”,岂知他性子太实诚,向往着侠士精神,太讲哥们义气,“兄弟”约他一起打群架,他二话不说,冲在最前头。因为打架导致一个同学颈椎受伤,当时正处于教育和法制部门针对校园霸凌行为,在全县进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关键时候,学校按相关规定,对彭某豪的“校园霸凌行为”,而给予其劝退处理。

还有不到一年就高考了,在这个节骨眼上退学回家,彭某豪头脑一下子空白一片,他不知如何面对今后的人生,迷茫混沌中,索性破罐子破摔,对外祖父小心翼翼的关心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将老人静心烹制的饭菜一把掀翻。

外祖父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他听人说了有个组织专门在“关心下一代”,他的外孙未必就不是国家的下一代嗦?哪怕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要试一试。

当何守鑫得知彭某豪事件来龙去脉,以及家庭背景,晓得这是为支援国家水电站建设,而从汉源搬迁来蒲江的移民家庭孩子,是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与牺牲的,来到陌生地方重新扎根。应该重点关爱帮助这个孩子,他这么年轻,如果一辈子背着个“开除”的痕迹,可能人就“废”了。

何守鑫去看望了在群架中受伤的学生,所幸那个孩子的颈椎只是暂时受伤,现在已无大碍,通过与该学生和家长用心交流,达成了谅解。何守鑫和学校商议,既要贯彻落实维护关于对校园霸凌行为的规定要求,又要达到教育挽救孩子的目的,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终于,何守鑫与学校达成共识,制定了详尽的帮助方案。

何守鑫第一次去彭某豪家里,不管外祖父怎么喊他,他先都不肯下楼,后来终于出来见人,一个原本高大俊朗的少年,如今蓬头垢面,一脸颓丧,眼里一派死灰。何守鑫没有气馁,他知道彭某豪只是暂时封闭了心灵,一定能找到一把钥匙,打开锁头。

何守鑫邀请三位县教育界退休的资深校长和教师,多次到彭某豪家里,面对面交谈,畅谈人生和理想。彭某豪最初不以为然,后来眼神越来越明亮,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他感受到了关工委帮助的温暖,并认真接受了学校对他的要求:每周回校一次,上交书面认识,并向德育主任汇报思想,三个月后看表现再决定是否让他回校试读。

在此期间,何守鑫多次到家里看望鼓励,和学校保持密切沟通。彭某豪也很争气,为自己赢得了回校试读的机会。试读期间,何守鑫又与学校商议,要给予他“量体裁衣”的教学辅导,尽可能帮助孩子成才。根据其特长,学校专门为他开小灶,辅导音乐舞蹈。2019年8月,彭某豪终于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锦江艺术学院本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这个曾经迷途失航的孩子,高兴得眼里闪烁着晶莹泪花,他没想到前面还有大好的光阴和前途等着他,这一切,都离不开何守鑫与关工委同志的爱心帮扶。

在彭某豪眼里,何爷爷像是一座灯塔,指引他这个迷失航向的小舟,校正航向,驶向美好未来。何守鑫的确是灯塔,他无私地散发光和热,也吸引了无数爱心人士,集合社会力量来帮助下一代。

何守鑫和圣象集团四川分公司总经理朱玲英,多年前就认识,还曾同在政府工作过。朱玲英非常钦佩何守鑫的人格与品德,发展企业不忘回馈社会,多次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持县关工委的工作。成都蜀西制药的老总范毅,是一个心地纯孝的孩子,他以过世父亲的名义,设立了“显柱阳光奖学金”,以每年五万元的标准,奖励本县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到2019年,此奖励已延续了六年,共有16名学生获奖。2020年,蒲江史志办有史以来第一次编写《教育志》,显柱阳光奖学金列处其中,作为地方贤达重视教育的重要史实,载入了志书。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使许多人生活受到影响,在人们“一罩难求”的二月初,范毅给蒲江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杜冬如发了一条微信:“杜阿姨你好,你和教育局领导商量一下,统计蒲江县有多少师生,快上学了,我捐赠口罩给同学老师用,尽量每一个人都有口罩用,辛苦了,谢谢。”范毅一口气捐赠了22900个口罩,还有15支体温枪。

这些年,何守鑫为蒲江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家,据不完全的统计,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共有七个,每年接受资助方5000元的补助,最早那批研究生都毕业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

何守鑫努力解决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实际困难,不说大话套话,不做官样文章,做的都是扎扎实实的事,将关心下一代的“拐杖”杵得十分稳扎。

何爷爷在杨添财公司考察.李明政 摄

拐杖中间硬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何守鑫曾担任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说起蒲江农业方面的事来,大家都会伸出大拇指,首推“何大爷对农业门儿清”。他本人是农村娃出身,生在旧社会,成长在新中国,得了党的恩情,农民翻身解放当主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1963年,何守鑫高中毕业后,教过书,当过村干部,从村走向乡,又从乡走向县,他的工作岗位在变,对于农村和农民的感情,从未改变过。

说起这些年来的蒲江农业,何守鑫用了“巨变”两个字。的确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之前蒲江以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这些年里,产业结构经历重大调整,如今整个蒲江,已形成三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型结构,全县有柑橘25万亩,猕猴桃和茶叶各10万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何守鑫竭力推进关工委工作融入乡村振兴的中心工作中。他认为培养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有知识、会经营的现代青年职业农民,是解决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耕地谁来种,农民谁来当”问题的关键。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是让“拐杖坚硬”的不二途经,减少留守儿童,对于娃娃的成长和教育,大有裨益。

说干就干。2017年,何守鑫在原蒲江县关工委“五老科技辅导团”的基础上组建了“蒲江县五老科技服务团”,在各乡镇设立科技服务分团、在村(社区)设立科技服务小组,围绕全县猕猴桃、柑橘、茶叶三大农业产业,以农业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推广、“互联网+”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规模实用技能培训。

何守鑫是个思想与时俱进的人,时代在进步,农民的形象不再与过去的苦难深重、缺少文化挂钩,如何培养新型农村人才,他具体设定了“三大培训”。

其一是针对农民中的佼佼者进行质量提升。今日蒲江,有国家颁证的“现代青年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数千人,他们是蒲江农产业的带头人,如何提升自我素质,实现知识更新,与世界接轨,和国际同步,是当务之急。仅仅以2018年为例,何守鑫就先后请了四川省农业大学教授周庆阳、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克玲,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副研究员江东、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分别讲授了猕猴桃、柑橘、茶叶的种植新技术,共有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种植大户1600多人参加培训。专家教授立足自身智力、技术、信息优势,着眼农民要求,深入浅出的精彩授课,让参训人员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想、拓宽了视野,对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

其二是对广大农民基本知识的培训和提高。为了强化培训的师资力量,何守鑫总是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打听和咨询相关培训师资信息。一旦听说有“好专家”,他便千方百计地联系,甚至徒步10多里的田间小路请专家到蒲江乡镇传授技术。两年时间,在何守鑫的带领下,科技服务团开展培训达330多场、培训6.2万人次。培训内容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实用技术提升,满足了各个层面青年职业农民的发展需求,涌现了一大批“双创”青年致富带头人,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标杆示范作用。

其三是彻底改变营销思路,以前的“老黄历”是果子成熟了,肩挑背磨地去售卖,如今却是讲究商业营销的新兴时代,开展电商培训,成为何守鑫践行关工委工作的一大时代亮点工作。鹤山街道清溪村青年杨添财,在个人困顿与如漆黑暗中挣扎太久,现在,何大爷要领他走进黎明的曙光了。

六岁时,杨添财患上了神经性肌肉萎缩,家里穷,没什么钱给孩子治病,医生给他判了“死刑”,说这个孩子活不过十八岁。一开始,小添财还未意识到命运的残酷性,他自幼聪明,上小学时名列前茅,成绩在年级数一数二,每次拿到成绩单,都会“收割”周围同学一片艳羡目光,但老师欲言又止的神情,令他敏感地觉得,哪怕拿到高分,自己也和别的同学不一样,高兴的情绪顿打折扣。

稍大一点,杨添财下课时不能像同龄人一样奔跑和玩耍,体育课永远是“靠边坐”,拉开了他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调皮同学给他取绰号,形容他“坐如钟”,他听进耳里,心中像毛刺一般难受。

上初中后,杨添财的病情越发严重,为了回避同学们复杂的视线,他每天很早起床上学,为了锻炼身体肌肉,他一直选择骑自行车上学,骑在薄薄的晨雾中,天色将明未明,他像是在无尽的黑夜中穿梭,周围空无一人,只有越来越沉的心跳声。多少次,他感到心脏已超过负荷,骑在车上,双脚如灌铅一般沉重,难以蹬动脚踏,咬牙攒着胸口全部的力,才能继续前行,到了教室,后背早已汗湿,凉凉地贴着瘦削脊骨。

双腿肌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缩下去,为了减少课间上厕所的次数,他尽量忍着不喝水,实在忍不住了,要麻烦同学扶着他去,午饭也要请同学帮忙带进教室,时间一长,杨添财觉得自己像是同学的负担,大家即使热心帮助他,他也给人家添了太多麻烦。

就在杨添财心里举棋不定时,发生了一件事。为了躲避别的同学,他早上是第一个到校的孩子,晚上又是最后一个回家。那天晚上,学校外有段街道路灯坏了,他没留神路上有石子,硬生生骑过去,石子硌着轮胎,他像一片秋天的叶子,被掀翻在地。他试了又试,腿脚怎么都攒不够力气站起。天色已晚,这条路冷寂得像是世界尽头一般,杨添财无助地趴在上面,肩膀瑟瑟发抖。父母在家等他吃饭,左等右等不见人,父亲沿路找来,看到儿子趴在地面,大吃一惊,赶紧去抱他起来。这一抱,抱出他满脸的泪。

杨添财是一个自尊心颇强的敏感孩子,纵然再爱学习,爱知识,因为不争气的身体,他最终选择了退学。这一年,他才是个念初二的孩子。

从那时开始,漫长的七年时间,杨添财将自己封闭在房间里,一间小小的卧室,一台半新不旧的电脑,成为他生活的全部。杨添财不愿和外界接触,怕别人说他是残疾人,怕看到人家异样的目光。他不分白天黑夜,将自己锁在房间,现实生活中没有玩伴,不和人交流,他就去网上找伙伴,沉迷于电脑游戏中,玩得昏天黑地。

那时,疼爱关心他的父母,不知如何才好,他们说的话,杨添财一句都听不进去,稍微不顺心,就摔东西发脾气,让父母无可奈何。

即使在最沉沦最自闭的七年时间,杨添财依旧没有放弃自己,他在网络游戏中尽情厮杀,发泄心底郁闷,但就算升级成为“大神”,内心始终有一块空白之地,让他疼痛和不甘。他这么年轻,真的就要让生命成为无用的废物吗?难道医生说他活不过十八岁,他当真要在“门槛前”咽气毙命?

杨添财终究是不甘心的,他打开电脑,开始自学PS和美工知识,学着一切让他感兴趣的东西,他缺乏系统性训练,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暂时抚慰了他急躁的心灵,能沉下心去,在辍学后糟糕的境地中,找到知识的鼓励。

杨添财自学了设计做图,他想在网上找相关兼职,其一是想减轻父母负担,转眼自己都是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了,还没挣过一分钱,一切都靠父母养着,心里有愧;其二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废物,虽然没有健康的身体,但有不算笨的头脑,也想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他非常认真地在网上自荐,并得到一次兼职机会,但兼职效果并不如想象中美好,身有残疾,加之自己不是科班出身,他想要找工作自食其力的路,仿佛是满布着千荆万棘。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理想破灭了,杨添财陷入了更为颓唐的境地,他更深地封闭自己,常年不出门,原本模样清秀的小伙,变得邋遢不已,竟保持着一年出门一次的频率,还只是为了剪短垂到了肩膀的头发。

何守鑫知道杨添财的事,上门探访,第一次到杨家,杨添财实在躲无可躲,索性将自己从头到脚藏进被子里,避不见人。何守鑫离开后,添财爸爸叹着气劝儿子,说何大爷以前是县上管农业的县长,和咱农民心连着心,你试着和他聊一聊,老人家又不会害你。

杨添财稍有触动,但心想既然何大爷是个“官”,他给了人家闭门羹吃,哪有再上门的道理?何大爷却很快打破了小杨的思维定势,再度登门,和他谈天说地,以最柔和的方式做心理辅导。

何守鑫的关怀,渐渐打开了杨添财的心扉,他对何大爷吐露了自己想要创业的打算,之前他担心别人嘲笑他自不量力,从来不敢对任何人言说,何守鑫认真倾听之后,对他的想法表示了郑重支持,县关工委组织农村新型创业人才进行电商培训,何大爷一定会叫上杨添财。

何大爷殷殷鼓励,杨添财父母也非常支持儿子,拿出全部家底打亲戚朋友东拼西借凑了五万元,又通过残联、团委协调贷了五万作为启动资金,小杨开始了创业第一步。杨添财在网上卖起了蒲江特产的猕猴桃,他负责线上销售,父母负责线下采购、装箱邮寄发货。初试牛刀便取得成功,仅从2015年7月到2016年2月就卖出了一万多件猕猴桃,销售额近百万元。

电商工作看似简单,却涉及宣传、营销、售前售后等多个环节,对肌肉严重萎缩的杨添财来说,并不简单。为了找客源,他在社交平台积极交友,为了提供完善的服务,他凌晨两点还在电脑前处理订单。在创业最艰难的2017年,他撑着病弱的身体,曾试过三天两夜守在电脑前,和客户沟通交流,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体重竟降至八十斤以下。可杨添财从未后悔,高强度的工作也让他找到了成就感,“正常人能做的事情,残疾人通过努力也能做到,我创业并非是为了钱,更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何守鑫一直密切注意着杨添财的创业之路,通过多方联系,帮助杨添财落实扶持政策、协调孵化场地、争取金融贷款。如今,杨添财在何守鑫的关爱下,小杨的电商事业迅猛发展,于2015年成功创办农业公司,2018年杨添财又携手耳朵失聪的吴云一起,正式启动“一起走吧”残疾人品牌项目,从而带动了更多留守在农村的特殊青年加入电商创业。

付出总会有回报,2019年,杨添财所在公司在全国多个省市建立了自己的产销仓储基地,带动就业300多人,实现了网上销售1.3亿元产值。杨添财也先后获得了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拼搏奖”“感动成都十佳市民”“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共青团中央和农业农村部授予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除了事业,他还收获了爱情。所以,经过慎重思考,杨添财才打电话给何爷爷,提出了两个小要求,一是想和全县人民一样,从此称呼何爷爷为何大爷,因为这样更为亲切熟稔;二是以后想向何大爷和关工委学习,他的企业发展得好了,也想做公益,帮助更多的人。

有人说何大爷这个县关工委主任是“爱操心”,乡村振兴的事他也要来插一竿子,何守鑫不这样想,怎么才是真正地对娃娃好?不是逢年过节去家里搞搞慰问,送点大米牛奶就是关心帮助了,娃娃要成才,父母的关爱培养很重要,倘若大人都去外面打工,留下老人和小孩,许多农村老人,顶多能管住孙儿的温饱,要让娃娃不再成为留守儿童,必须要让蒲江当地的三大产业做大做强,外出打工的人回流,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到蒲江创业扎根,繁荣乡村经济。

何大爷围绕县上三大产业做文章,带领服务团成员深入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田间地头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开展现场培训,蒲江县涌现出一大批“双创”青年致富带头人。2018年,蒲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50元,居全省第九位。科技服务团加强青年职业农民培训,在培养农村有生力量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现在,蒲江县“无留守儿童村”已达74%,并连续7年实现青少年零犯罪。

话说何守鑫2003年退休时,老伴相当不情愿他刚卸下革命担子,又挑起关工委的重任,老伴身体一直不好,好不容易等到老何退休了,老两口搬去乡下,准备种种菜喂喂鸡安度晚年,老何却又要为关工委的事,忙得脚不沾地。为了让老伴安心支持自己的工作,何大爷每天凌晨五点半起床,八点前,先将地里的事做好,家里的活理顺,这才去干关工委的工作,日复一日,风雨不改。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何以有这样好的精神和毅力?也许这个模样朴实,笑容温煦,一双手老茧深重的何大爷并不是天生精力过人,只是因为他对蒲江这片热土深沉的爱,对孩子真诚的爱,愿将这爱,化为春风细雨,去滋养更多的人,去鼓舞更多的心,共同编织蒲江万紫千红的美丽春天。

 

作者简介:

税清静 四川射洪人,70后,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从部队到地方,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重点扶持、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中国报告文学》《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解放军报》等国家级报刊。著有长篇小说《大瓦山》、儿童小说《喜神来了》系列,长篇报告文学《新丝路——从成都出发》、评论集《文学‘鸡’因论》等,获有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