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0年05月06日08:35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南海Ⅰ号”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昨日下午发布消息,备受瞩目的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成功入选。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按时代早晚排列):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发掘单位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项目负责人是孙键和崔勇。

  “南海Ⅰ号”沉船1987年发现于广东省台山、阳江交界海域,国家先后组织开展过多次水下搜寻、物理探测、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等工作。2007年在多次水下考古工作基础上,以空前的整体打捞方式,完成钢沉箱静压下沉和水下穿梁后把5500吨的钢沉箱包裹的“南海Ⅰ号”古沉船及其船货整体起吊出水,最后采用气囊拉移的方法平稳移入专门为之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

  据介绍,经多方努力,2012年即开始组织场馆改造,陆续建设了配套现场考古发掘的文物保护实验室等,建成世界最大最先进的现代化考古实验室。2013年底“南海Ⅰ号”保护发掘工作全面启动,2015年完成沉船本体及船货的堆积清理,“清理用田野考古的发掘方式见证了沉船沉没下压,到海水激荡冲击扰乱,海生物侵蚀,淤泥掩埋,再到意外发现,水下调查、发掘,到最后打捞的整个过程,同时也为水下沉船考古甚至陆地田野考古发掘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对比借鉴和经验”。

  据介绍,从已发掘暴露的船体结构判断,该沉船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是宋代造船史上不可多得的活标本。发掘提取的文物种类丰富,主要有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截至2019年,共发掘文物近18万件套,其中瓷器约16万件套,铁器凝结物124吨。其中既有船货,还有船上的生活用具及旅客所携带的贸易用具或随身物品等。船货构成丰富,瓷器种类、样式、窑口等在原来出水发现基础上更加丰富,几乎囊括了当时南方主要窑口与瓷器种类,大部分产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为南宋南方瓷器研究提供了一大批年代性质明确的标准器。

  专家介绍,“南海Ⅰ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结构完整的水下遗存,其蕴藏的信息极为庞大,其发现及打捞发掘工作前后历经近30年,也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我国从无到有,再到成熟壮大的水下考古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