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滩,精准脱贫奔小康的带头人

——记国开行下派第一书记李学征

2020年04月29日15:37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花灯表演。

“花灯唱了千年,过年求喜气,越求越穷志越短。共产党如今带领我们麻柳滩奋斗脱贫,天天有喜气,天天都要唱。这也是乌蒙山区老乡的共同心愿,我们想富一百年!”这是麻柳滩村里的“灯首”、古蔺花灯非遗传承人谢建刚常常向乡邻和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麻柳滩村,过去曾经是“头顶高速路,脚踏古蔺河,腰缠蔺郎路,望天要饭吃,抱着甑子饿肚皮”的贫困村。而今,一条水泥路直通村委会敞亮的活动广场,成了乡民来看花灯的好地方。

当我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便想起他们村的第一书记李学征刚到村上我去采访的艰难情形。

泸州市古蔺县永乐镇麻柳滩村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有着光荣的历史传承。1935年1月29日拂晓,中央红军从贵州仁怀土城、元厚渡过赤水河后,分左右两路进入古蔺县境。左路为军委纵队、红三、五、九军团,一渡赤水后从太平渡、麻柳滩、孙家坝等处渡过古蔺河,途经太平、石夹口、大村等地,从摩尼等处进入叙永。红军长征过麻柳滩,给我们留下来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成为激励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

2017年底,全村在李学征书记的带领下,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方的帮助下,终于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一路走来,人们感慨万千,不负好时光,感激党的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更感谢李学征书记带领他们实干巧干科学干,走出贫困,在小康的路上奔跑。

上任

2015年9月15日,古蔺派出专人到重庆机场接回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客人。

中午时分,客人与前来接机的人一同坐车离开机场后,转车在高速路上一路飞奔前往古蔺。一进古蔺地界,车子一头钻进了磅礴的乌蒙大山里。山路一弯又一弯,高山一重又一重 ,车子一会儿爬上高山,一会儿下到谷底,钻来转去,似乎到了一条无尽头的山路。窗外的绿色屏障晃晃而过,看得有些着急了,客人不时地问:“还有多远才能到古蔺?”车上的人只是笑笑,不时回答:“不远了,快到了……”过了两个多小时,腰痛了,头晕了。“哎呀,还有多久到古蔺哟!”

车子不停往前开,惊险一程又一程,发问一次又一次。看得出客人一路过来不免有些惊慌和疲惫。尽管他从北京出发之前在网上查了大量资料,对古蔺有了一定了解,做了很好的心理准备。但是,面对车窗外延绵不绝的乌蒙大山,迂回曲折的山区公路,心里的落差不断加大,切身体会到了自己对贫困山区的认知还差之万里。心里既为古蔺县的偏远感到困惑和震撼,也对此行的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任重而道远。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到古蔺的第一程绝对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

李学征,一个近一米八个头的山东大汉,这一天,带着到古蔺县扶贫攻坚的使命,离开环境优越的工作单位,告别家中妻小,带着简单的行囊,只身从北京出发,来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古蔺。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文件精神,国家开发银行对口帮扶古蔺县,帮扶单位要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对口贫困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古蔺县选择了麻柳滩村作为国开行的重点扶贫村。到古蔺县的第二天,李学征就去麻柳滩村上任了。

麻柳滩村,山重水复,一路小轿车,又换一路越野车,最后又换上摩托车。驶过村社的泥结碎石路,走过一段段泥泞小道,最后到达山腰占用村小校舍的简陋村活动室。

一路走来,麻柳滩村山高路陡,土路泥沙飞扬,破旧的民房,其偏僻和贫困映入眼帘,李学征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内心有些酸楚,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调研

到了麻柳滩村,村民对李学征非常热情、真诚。让初来乍到的李学征感受到了村民的善良和淳朴,真实感受到了村民们一心想脱贫的迫切愿望,很受鼓舞。刚到村里,几个老人找到李学征说:“小李啊,你来我们村,什么都不用为我们做,就帮我们把村社公路修通吧!”李学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看到了中国贫困山区农民决心摆脱贫困的坚强毅力和斗志。每当想起几个老人对他说的话,就会热泪盈眶。

麻柳滩村位于永乐镇东北面,毗邻太平镇,距古蔺县城30公里,蔺郎路、叙古高速(永乐段)穿境而过,幅员11.3平方公里,有耕地1960亩,林地6850亩,山坪塘28口,下辖8个村民小组,715户3538人。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534人,已脱贫117户520户。实施脱贫攻坚以前,全村没有硬化水泥路,没有安全饮水,电压不稳,用电成本高,外出人口多,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

麻柳滩村山清水秀,但却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山对面说句话听得见,走过去要半天。为了尽快摸清村里情况,他用一个月时间,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走遍了全村的山山水水,硬是将全村各家各户走访了两遍。当爬上全村最高点的磨子石窝氹处,一汪清水从地下冒出,李学征激动万分,遥望东方,似乎站在了奔腾不尽赤水河的源头上,看到了红军两次渡过赤水河太平渡口时的胜利喜悦。李学征说:“在山东老家,一个星期就能访完全村,村里道路平坦,农户集中。麻柳滩村太大了,山高路险,农户又分散。这种调研是艰辛的、心痛的、感人的,知道得越多肩上的担子越重。”

古蔺麻柳滩村里需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

由于条件艰苦,村里的女孩出去打工都远嫁他乡,外面的姑娘不愿嫁进村,导致村里光棍多。村里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多,老百姓说,村里留守的大军就是“386199”部队。大量田土抛荒,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等等。走村入户中,经常会碰到触动内心的一幕幕,李学征说:“在一次走访的过程中,就碰到一个叫王芳的小女孩,竟然头枕着书包在路边上睡着。把她叫醒,跟去她家里看,家里的房子外面墙体开裂,里面破烂不堪,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因为常年柴火做饭,屋内被烟熏得漆黑。家里只有她和父亲两人,父亲50多岁,一直未婚,王芳是抱养的。”

“在麻柳滩村,像这样的情况很多,真是处处催人泪下,特别是一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艰苦、孤寂。”在走访贫困户李雪家时,也深深被她家的情景刺痛。李雪家有五个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四岁。她的丈夫两年前去世,李雪常年在外面打工,长期患病的婆婆在家照顾孩子,五个孩子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家贫不是孩子的错,但是贫穷却让孩子们承受了很多!”李学征说。在为生活奔波的时候,再苦不能苦孩子。李学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我觉得自己来到麻柳滩村后,感情比以前更丰富了,这感情既有对当地村民艰难度日的感伤,也有对当地村民的感激,感激他们让我的心灵一次一次得到洗礼。”

谋划

静下心来,李学征开始谋划怎样入手开展扶贫工作。“水电路住产业信息”,先易后难,步步跟进。通过对路的感受和走访,综合镇领导和村委会领导的意见,李学征意识到麻柳滩村要脱贫,需要解决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通公路,然后才能更好地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句话,“精准扶贫,交通先行。”

为了尽快修通公路,李学征白天走访,晚上和村委会的干部研究修公路的有关事项。遇上问题又多又棘手时,李学征和村干部们通宵达旦研讨。因为问题来了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修路的进度,在修公路的同时,既要协调解决好修路占地的赔偿,还要筹备一些扶贫的相关工作。有的时候,当面协商说好交办的事情,转过背又变了。“比如修公路占了谁家一点地,和村里的干部结束了白天的工作后,又要熬夜去找这家人协商赔偿的事,费了很多口舌,好不容易谈妥赔偿对方5000元,一个晚上过去,又变成要赔偿8000元。在修路时,有村民拦住挖掘机死活不让施工,搅拌混泥土用的水管被割断,拉石子的车被拦住不让过等等。”李学征无奈地笑笑说:“遇上这种事,要说不心酸,那是假的。”

通过调查摸底,李学征又深刻地认识到,脱贫的根本是教育。不管是道路环境的改变,还是发展产业,都是外在的改变。真正的脱贫是内心和思想观念的改变,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思想观念得到改善的重要环节。村里共有两所小学,其中麻柳小学近100名小学生,山顶的千峰小学50多名小学生。两所小学的教室都破烂不堪,包括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具都陈旧落后。山里的娃娃太苦了,改善教学条件的事刻不容缓。李学征立即着手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又积极联系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学校得以将教室粉刷一新,外墙也贴上了瓷砖。还添置了几张乒乓台,篮球框。联系泸州市美琪学校的教师到麻柳滩村义务为学生上了几堂舞蹈、音乐、绘画课。

经过不懈的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先后三次到麻柳小学和千峰小学走访慰问。为两个小学购置了约三万元的文具、教学用品和办公用品,惠及150名小学生。还为千峰小学购置了书籍,建立了爱心书屋,为留守儿童添置冬衣,送去温暖。开发银行还安排了两所小学校7名教师到北京培训学习,为村里的大学生、职高生和职专生解决助学贷款,有效保证了每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切实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了实处,真正做到扶贫先扶智,不让贫穷传递到下一代。考虑到两所小学都在很高的山上,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决定在村子平坦的地方村里已经着手建设一所新学校,把两个学校合二为一,彻底改变学校条件,引入优秀教师,留住老师,留住学生。再过几个月时间,150名小学生将搬进设备良好的新学校。

解决了棘手的事情,李学征又着手谋划远景。他说:“没有规划,脱贫攻坚犹如无头苍蝇。”在充分调研了后,按照“最能体现川南乌蒙山区农村特色、最符合麻柳滩村自身实际、最有科学性可行性”的三最要求,与村委会研究决定后,特聘请深圳四川中恒设计公司进行新村规划设计。为了让村民看得明白,李学征还亲自绘制了一张村域发展规划图,将养殖和种植进行结合,既有短期发展,也有长期布局。养殖业以生态猪、鸡、牛、羊四类为主,采取分散与集中养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养殖基地,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支持村里的能人大户来带动贫困户的脱贫发展。他发现村里有个叫罗刚的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就支持他建立养鸡基地,并与罗刚一起争取,与古蔺名食麻辣鸡加工厂家签订长期的原鸡供应合同,这样就稳定并避开了市场风险,同时带动贫困户养鸡。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每户贫困户每年新增至少5000元的收入。种植业方面,已种植甜橙2000亩,桃子1000亩,再种植1000亩茶叶,着力形成甜橙、桃子、茶叶三个千亩纵向分层板块。

脱贫前的麻柳滩。

凝聚

第一书记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增强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培育一支好队伍,充分调动党员和干部的积极性。搞好脱贫攻坚,党员干部的示范带领作用是关键。干部手里的权利能不能用好,群众都盯着你。群众对新的支部班子都持观望的态度,看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能不能干点实事出来。如果你干好了,群众看到希望看到效果,就跟上来跟你干,群众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麻柳滩村有党员35人。书记带头培育好党员干部队伍,对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学征说:“脱贫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单位把我派出来,只保证自己干好,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点,这样就会辜负上级领导的重托,其实这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大伙儿,要靠党员干部,要靠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

有一支好队伍,还要有一套好机制。说到底,村民最后还是要靠一套好的机制去管理规范。所以,建立好一套管用实用,长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就是为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想法,有了小想法就要有一套机制去管理约束。干部群众自觉规范约束自己,才能保证在长期的扶贫攻坚战中,按照既定的方向去奋斗,去前进。”李学征深刻地认识到。脱贫工作纷繁复杂,没有一套制度来规范约束,就会功亏一篑。干部如此,群众如此。要让群众相信你,就要接受群众监督:党务村务及时公开,既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给村干部一个清白。对老百姓的表现打分,根据分数评出星级,打分最高的是五星,低的四星三星,低于三星的,将受到应有的处理。结合实际制度实行村组考核管理办法,全力推行信用评价。制定针对全村的星级户评制度,以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评比,通过星级户评议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加树立好风气,快脱贫的步伐。

硕果

自2015年李学征任麻柳滩村第一书记以来,通过他的不断奔走相告,呼吁争取,国开行通过实施贫困户“五个金融全覆盖”,推动麻柳滩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争取各种项目资金共计1000余万元。金融扶贫方面,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贷款640.1万元,帮助45户176名贫困人口改善住房条件及生活环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新街、小水田两个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实现48户201人的住房安全。基础设施方面,国开行捐赠资金225万元硬化通村主公路5公里,另整合建设生产、入户便道12.5公里、蓄水池11口、山坪塘6口、渠道2.5公里、灌溉用管道9.5公里。整治山坪塘一口新建小水窖30余口、改建泥结碎石路6公里、改善民居100户。

他引进先进地区的做法,帮助成立麻柳滩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支持大户能人带动贫困户发展。成立土地合作社1个,生态农业合作社1个,水果合作社1个,养殖合作社4个。采用“公司+基地+大户+贫困户”经营模式,发展种养殖业。麻柳滩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古蔺姬三三麻辣鸡签订定销合同,公司出资50万元建成占地10亩的原鸡养殖基地,诚邀养殖专业大户参与日常管理,吸纳本村贫困户入股分红,本村已有20多户贫困户贷款入股购买鸡苗。预计年出栏20000只,按集体公司占20%股份、大户占40%股份、贫困户占20%股份,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8元以上。发展甜橙、优质桃3000亩。甜橙是当地苦干加巧干的见证。瞄准了甜橙产业,引导村民种下2000多亩甜橙,成立村集体农业公司,对口帮扶的国开行在网上发起“甜橙爱心银行——甜橙认养计划”众筹活动,以村集体名义面向全社会筹集资金,通过京东众筹平台,消费者仅需128元,就能认养1棵甜橙树,挂上认养树苗铭牌,帮扶1户贫困户;同时,依托绿色资源和环境,种植生产绿色、无污染、原汁原味的甜橙,将当年新采摘的数十斤甜橙回馈奉献爱心的认养者,所筹资金将用于幼苗的管护和爱心银行运营,实现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2018年以来,村里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

点赞

李学征说:“从北京来到麻柳滩村,心里也有落差,但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一个年轻人,应该做点有情怀的事,做点有意义的事,做一点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扶贫就是这样一件事,既帮助了很多人,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作为一名第一书记,心里不能光想着自己,要把扶贫工作当成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干好。”

谈到工作,李学征总是精神抖擞,自信满满,话语掷地有声,言谈间不失山东汉子的豪爽。问及家庭,李学征有些腼腆,说自己平均两个多月回家探亲一次,目前妻子正怀起二胎,孕期反应强烈,不能好好吃东西,身体很虚弱,还要自己照顾三岁的女儿,压力非常大。与妻子相隔千里,在妻子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不能陪在妻女身边,感觉自己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每当想起这些,心里满是愧疚。

村支书赵立远竖起大拇指:“我当了两任村支书,心里总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李书记下派到麻柳滩村来,带来了丰厚的优质资源。他像医生:把脉、对症、处方、预防,帮助村民摆脱贫困。他吃透村情,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瞄准项目、争取资金,带着大伙儿一起干。一个从北京来的干部,为了麻柳滩村的脱贫,在下雪天,白天干工作,晚上搞研究,有时连续三四个晚上没有休息。从最初的语言不通到现在能说‘麻柳滩村话’,都是为了帮助村里脱贫。到山里来吃这些苦,受这些累,麻柳滩村的村民都看在眼里,记上了心头。”

2018年,他被评为泸州市最美第一书记,并被网络媒体推荐为四川省最美第一书记,许多网友为他的事迹感动,留下了数百条赞美之词。让我们用网友的网评为这位行走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攻坚克难奔小康的道路上的李学征点赞吧!

 

作者简介:

李定林,笔名茶客,古蔺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偏爱散文随笔,常有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获2016年度“荣塑杯”四川省散文创作奖,获泸州市“商业银行杯”2017《泸州作家》年度文学奖,被评为《泸州作家》2017年度优秀作家。2017年出版散文集《钥匙》。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