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蔺:易地搬迁换新居 基层治理展新颜

2020年04月22日16:1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人民网成都4月22日电 “实施易地搬迁,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增收渠道,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四川省古蔺县按照“五年攻坚、三年实施”总体思路,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聚居点108个,集中安置贫困户4950户20727人。由于聚居点群众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未彻底转变,搬迁后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增收不稳定等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如何治理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问题,古蔺县通过近三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治理新路子。

党建引领,为聚居点管理搭平台

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古蔺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通过在易地搬迁聚居点搭建管理服务平台,切实为搬迁群众谋实事、解民事、化民忧,让搬迁群众找到归属感。

二郎镇复陶村聚居点,搬迁户来自卢山村、玉林村等13个村,共144户,为了让搬迁群众更快适应新环境、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复陶村直接将党群服务中心搬迁到聚居点。“老百姓有事情,第一个想到就是村上,这里居住的都是来自全镇各个村的搬迁户,回村办事花钱又花时间,我们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群众出门就能找到组织,减少不必要成本。”在说起聚居点的管理时,复陶村支部书记李俊平说。

双沙镇河屯村大榜上聚居点自治管委会主任马国强退休后没有选择退隐的生活,而选择了忙碌,“我们三个是老百姓投票选起来的,信任既是责任,作为退休干部,我义不容辞。”在谈及为何担任管委会主任时,马国强老师说:“我们主要通过自筹资金来管理聚居点的环境卫生、路灯照明、维修维护等公益事业,定期组织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而村“两委”负责道路建设、绿化管理等重大涉资项目。”

目前,全县108个聚居点中,30个依据靠近场镇和产业带建设的聚居点已全部纳入了社区管理;78个依据中心村建设的聚居点纳入村级管理。

创新机制,为聚居群众“安居”立矩

贫有千样,穷有万种。安置到聚居点的贫困户曾经大多以散居为主,风俗习惯各异、思想意识不同,古蔺坚持将管理制度化、办事规范化、帮扶常态化,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古蔺镇王堂村聚居点通过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开设“法德讲堂”和“报告质询会”,围绕身边事“以案说法”,揭露身边不赡养老人、阻工阻路、缠访闹访等乱人、乱事、乱相线索,充分发动村民自治,对其教育、训诫,并且将“乱象”治理典型案例作为对村民实施法治教育的素材,公开曝光,形成了向善向好的社会风气。

茅溪镇酱香苑聚居点通过搭建多元化治理体系,形成“社区主管、公司协管、楼长直管、成员自管”的多元化立体管理体系。社区统筹全面指导居民管理工作,长欣公司开发岗位协助管理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无职党员认领担任楼长联系楼栋,负责按期开展检查发现、梳理上报、政策宣传。居民推举产生小区管理委员会,并参与制定《居民公约》,坚持政府主导、居民主体、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实施小区居民积分管理制度。先天残疾的肖红是茅溪镇酱香苑聚居点的一名贫困户,以前因身体原因没有学到安身立命技术,经济来源全靠政府兜底。2017年搬迁到聚居点后,根据无职党员帮带贫困户制度,作为党员的摩托车店主王鑫选择了作他的“帮扶责任人”,手把手教他学修车,每天无偿提供午饭,每月还发给他800元,每当提及此事,肖红总是热泪盈眶。

古蔺县创新基层治理制度机制,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设成为凝聚群众的主心骨,引导群众自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公共服务,为聚居群众“乐业”赋能

易地搬迁改变的不仅是生活条件更是生活质量。古蔺通过摸清群众底数、了解群众需求,点对点制定“保姆式”服务清单,让易地搬迁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脱贫致富。

居住在太平镇潭酒小镇聚居点的吴磊,一家3口原来挤在破旧房屋里面,依靠农业生产和就近务工勉强度日。搬迁到聚居点后,管委会通过劳动力信息和就业资源匹配,介绍吴磊就近学开挖掘机,每月能挣4000多元,介绍其妻子到仙潭酒厂车间务工,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吴磊内心充满感激的说:“我现在有了新房子、有了稳定工作,每天都能回家照顾孩子,真是太感谢党委和政府了。”

依托旅游产业建设的黄荆镇金鱼溪聚居点安置贫困户88户293人,按住房分区,把贫困户分成了五个组团,由各组团贫困户推选出既信得过、又能干的邻居担任团长。团长就是村“两委”与居民间的桥梁,一方面上传下达,另一方面及时协调处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团长杨勇说:“尽管团长没工资,但大家也乐意干,我们没花一分钱就从大山里的木房子搬到现在的楼房,我们更应该用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住房旧貌换新居,群众脱贫致富展新颜,古蔺县在聚居点管理过程中的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提升,切实解决了贫困户“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冉德君 周潭)

此页面预览技术由永中DCS提供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