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年24岁的生日是在武汉的医院里度过的;她,为了不影响繁重的护理工作,剪掉了自己舍不得剪、父亲不准剪的长发;她,在53天武汉红字会医院的战疫中,为1200多人次患者做过精心护理。她叫胡汐,中共党员,现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从事护理工作。
请战出征武汉 泪别父亲兄妹
胡汐,出生在荣县乐德镇,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家里三兄妹,她排行老大。2018年5月21日她考入荣县人民医院,成了感染科的一名护士,从此拿上了工资,圆了父母22年的“工薪”梦。
天有不测风云,刚刚看到希望的母亲,去年却因患癌撒手人寰。当时,二妹11岁,三弟10岁。曾在福建打工的父亲,不得不回到家里起早贪黑洗衣做饭,寒冬酷暑下地种田,挑起了既当父亲又当母亲的双重责任。而胡汐,则成了父亲、兄妹的依靠和希望。
疫情蔓延,国难当头。2020年新春佳节,胡汐和战友们一样,无法与家人团聚,无法享受新春佳节的喜悦。1月23日,她所在的荣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了一名发热患者,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从这一天起,胡汐就再没有与父亲和兄妹见面,她不能让家人感染。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医院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作为感染科唯一的一名党员护理人员,胡汐主动请战并入选。
1月26日下午5点过,医院通知她作为驰援武汉储备人选后,胡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父亲打了电话:“爸爸,我给你说一件事,现在疫情太严重了,尤其武汉更为严重。我报名驰援武汉,医院通知我明天早上出发。”说完这番话后,电话另一端迟迟没有回声。一两分钟后,父亲才用深沉的话语说:“汐汐,你妈妈死后,我们相依为命,弟弟妹妹还没长大,你是我们一家人的希望,你要去武汉,我咋个放心。”“爸爸,你放心,你说我从小聪明,我会保护好自己的,我会平安回来,我还要带弟弟妹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胡汐安抚着父亲。
1月27日凌晨5点过,胡汐租住在西街的房门被敲响。正在收拾行李的她打开房门一看,是满头汗珠的父亲。原来,是父亲骑着摩托车从乐德镇乡下赶到县城为女儿送行来了。看到眼前慈祥的父亲,胡汐哭了。“汐汐,出远门,路途那么远,我给你煮面条。”吃着父亲亲手煮的面条,一股暖流涌向胡汐心头。
手机铃声响起,医院的车已经到楼下。父亲提着行李箱,一边走一边无数次地对胡汐重复一句话: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上车时,父亲情不自禁地把胡汐抱向怀里。此时,父亲哭了,这也是胡汐有生以来,第二次见到他哭。第一次,就是去年母亲去世时。
凌晨披挂上阵 53天一如既往
1月28日晚6点过,飞机着陆在武汉机场。这个昔日人潮如涌的地方,异常地宁静,只有医护人员的脚步声、集合队伍点名声。“这凝固的气氛,我更感到了武汉疫情的严重。”胡汐回忆说。
没有休息,没有停留,抢救生命时不我待。经过了一天的防护专业培训后,1月31日凌晨4点至8点,胡汐和另一名护士上了第一个班。
伴随寒冷刺骨的晨风,她们提前2个小时从酒店乘车来到约2公里的武汉红字会医院。全副武装的防护服,需要40分钟的消毒和穿戴,需要同事帮忙才能完成。“凌晨4点,准时走进了我们驰援的该院8楼病区。”胡汐说。
胡汐他们接班时,这里共有31名患者,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年轻的30多岁。第一个轮班,胡汐负责跑病房,另一个队友负责处理医嘱。换输液瓶、喂开水、为大便患者洗身子、为患者接尿、为患者采血、为患者采咽拭子,4个小时,胡汐不停地跑,没坐一分钟,汗水湿透了衣服,雾水模糊了护目镜,看体温表只有憋一分钟气,让护目镜不再有雾才抓紧时间读数,自己穿的尿不湿湿透了不能换,口渴了不能喝水,防护服充气了蹲不下只能跪在地上为患者找血管输液。
从穿上防护服到脱完防护服回到酒店,整整10个小时,为5名患者更换尿不湿,为1名患者洗身子,为10多名患者更换输液瓶,为6名患者采血,为2名患者采集咽拭子……驰援武汉抗疫的第一个夜班,胡汐说她今生不会忘记。
女孩都爱美,胡汐也不例外,但当美丽成了生命安全的负担,她忘自己女儿家的矫情。剪发那一刻,同事含泪说:“对不起,把你变得不再美丽了。”胡汐回了一句,“没事,活着,比感染漂亮”。
虽然酒店离医院只有2公里,胡汐每次上班都会提前2个小时做好准备,吃饭、解完大小便等等,准时到达医院接班。
由于当时防控物资匮乏,好多都是各地捐赠的,口罩、防护服等一天一个样,有的口罩特别硬,戴在脸上取下就是深深的一道痕迹。为了节省防护服,穿上后就不能脱,因此每次上班后都不吃、不喝、不大小便,每次上班就要坚持9至10小时。
胡汐说,用了两天尿不湿,觉得上班特别不方便,于是就采取憋尿的方式熬过9至10小时;由于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要起雾,影响查看体温表和输液插针视觉,就学着憋气;由于防护服会充气,影响下蹲,为患者插针输液就跪地操作。一日三餐为患者端饭,胡汐从来不会迟到;患者不方便吃饭,胡汐就一口一口地喂;患者情绪不好,胡汐会给他们唱歌、讲故事。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胡汐不仅用笑声鼓励他们,用故事启发他们,还带领他们做呼吸操。
53天48个上班日,患者记下了胡汐,而胡汐也忘不了每一个患者。在这些日子里,胡汐护理了1200多人次的患者,兑换输液瓶白班最多时300多瓶。在她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她们护理的患者无一人死亡。
胡汐回忆说,2月22日那天,她上夜班,那天晚上特别忙,我不停的跑,由于缺氧,途中突然心慌呕吐,当呕吐至嘴里时,自己稳了一下又吞下去了,因为,她不能更换防护服耽误时间。
“提前2小时准备,按时接班;穿防护服40分钟,脱防护服40分钟;10小时不吃喝拉撒,认真护理每一名素不相识的患者,把笑声带给同事带给患者。53天,我天天如此,这就是我的战疫日记。”胡汐自豪地说。
53天的战疫,胡汐的笑容经常出现在患者、同事们的手机里,她用乐观的态度引导着患者树立信心,度过难关。
最美24岁生日医院过 凯旋归来妹妹抱
2月20日,是胡汐24岁的生日。今年的生日,身边只有渴望生命的患者,但这个生日,让她一生难忘,康复出院患者的感激之声,就是送她的最好生日礼物。
胡汐回忆,生日当天由于自己上夜班,父亲打的电话没能接到,兄妹给的视频也没看到。直到下班后,看到微信上父亲和兄妹发来的一朵朵红玫瑰、妹妹唱的生日快乐歌,让她热泪盈眶。
武汉,有许多美食,53天的战疫,她和战友一样,没走上街头品尝一次荆楚大地的佳肴。土豆、胡萝卜、冬瓜,就是她在武汉最丰盛的佳肴;武汉,有太多美景,53天战疫,她和战友一样,两点一线是唯一选择,没能一睹荆楚大地的秀美河山。2月22日的一场大雪,就是她在武汉欣赏到的最佳的风景。
从进入武汉的第二天开始,胡汐的双手就脱皮,直到离开武汉的那一天,但她没有叫一声苦,没耽误一天上班,更没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53天的日夜奋战,胡汐感慨:人活着真好;53天与病魔抗争,胡汐感慨,敬畏生命,珍惜生活。
3月20日,撤离武汉时,胡汐和平时一样,一次又一次用消毒液清洗了房间物品后,又将房间地面进行了消毒,她要给酒店留下最美的回忆。因为,53天,英雄的武汉激励了她;53天,她与武汉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临别时,武汉人民一声声感激的话语、一句句祝福的话,更激发着我在未来的工作中,立足本职,勤学苦钻,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用更加科学、更加优质的护理,为更多的患者服务。用精益求精的精神,诠释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胡汐说。
4月3日,父亲带着兄妹来到自贡,迎接胡汐。胡汐看到了父亲的笑容和他竖起的大拇指,迎接了来自妹妹的拥抱。(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