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过去并不怎么起眼的口罩突然热门起来。由于销售紧俏,不少民众不得不将“一次性口罩”反复使用,一只口罩戴上个把礼拜都是常事儿。
口罩到底能不能反复用?记者了解到,本市制定的国际首个《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团体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口罩重复使用将有标准可依。
口罩“重复用”一直无标准
随着复工复产节奏加快,民众对口罩的需求逐渐增多。而此前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进行二审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中也曾提出,“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要佩戴口罩”。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短期应急需求,还是兼顾长期战略储备需求,“必要时,戴口罩”将成为本市的一种新常态。
国家卫健委2月5日发布的《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中建议,“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为此,面对巨大的需求和紧俏的市场,一些市民自主自觉将一次性口罩反复利用。
口罩是否可以清洗消毒后再使用?一只口罩能重复使用多少次?我国此前与口罩相关的标准,还暂时无法解答这一系列的问题。制定出台“可重复使用”口罩的标准迫在眉睫。
今年2月以来,本市组织开展防护口罩再利用平台项目研究,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后,得出了通过高温烘烤和高温干蒸对口罩消毒处理后再利用的技术方法。大量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表明,在当前疫情应急时期,高质量的口罩重复使用是可行的,可缓解当前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由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制定,市科委、市药监局等多部门参与起草的国际首个《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团体标准,近日通过专家评审。这一标准将由社会单位自愿采用,推动可重复使用口罩的生产供应。
存储“保质期”不得少于5年
记者了解到,标准提到的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主要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阻隔微生物、飞沫、花粉等颗粒物。按照口罩功能及使用场景,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被划分为“防护”口罩和“卫生”口罩两种。
其中,可重复使用民用防护口罩定义为潜在高污染或高风险场景下,用于滤除病原微生物、粉尘、烟、雾等颗粒物的具有高度防护性能的可多次使用民用口罩,对防护效果和密合性能要求较高,核心指标为过滤效率、呼吸阻力与总泄漏率。
而可重复使用民用卫生口罩则定义为日常环境下,用于阻隔飞沫、花粉、微生物等颗粒物在人与环境间传播的具有一定保护功能的可多次使用民用口罩,对口罩材料阻隔性能和透气性要求较高,主要适用于日常生活环境下的佩戴,核心指标为过滤效率和通气阻力。
由于考虑到“可重复使用”这一特性,标准特别提出了“强度”的要求。标准指出,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应出现破损或变形。
与一次性医用口罩往往只有一两年“保质期”相比,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规定了超长待机的“寿命”。标准指出,适用于战略物资储备的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应能够长期储存,存储期应不少于5年。
此外,在设计方面,标准贴心地提出,口罩上应配有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鼻夹。
制造商应提供具体清洗方法
既然标称“可重复使用”,这种口罩不光能洗,还能消毒。标准提出,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应能够耐受制造商推荐的消毒、清洗及干燥处理后重复使用,洗消不少于3次,累计佩戴时长不低于24小时。24小时后口罩鼻夹不应脱落,口罩无明显变形。
制造商应提供具体的消毒、清洗方法,应适用于居家操作。制造商提供消毒和清洗方法宜合二为一,如果不能合二为一,应先消毒再清洗;宜选用不破坏口罩过滤层荷电及结构的消毒和清洗方法,以及能够使口罩过滤层荷电再生的干燥方法。
口罩可重复使用,是否就意味着过滤抗菌效果没那么好?
记者发现,标准规定,可重复使用民用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90%。这一数值,与GB2626-2019标准中KN90级口罩性能指标要求一致。此外,明示具有抗菌效果的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抗菌率则应大于90%。
为了让使用者一目了然,标准提出,口罩产品的明显部位应附有清晰的中文标识,标识上要标有“可重复使用”字样和重复使用时长、洗消方法、洗消次数等内容。(北京日报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