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 55名泸州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将与春天一起归来

2020年04月03日10:50  来源:泸州新闻网
 
原标题:4月3日 55名泸州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将与春天一起归来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奋战在疫情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就是那束最亮的光!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名队员1月25日驰援武汉,4月3日将回到泸州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15名医护人员1月25日出征,4月3日将回到泸州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名医护人员2月13日奔赴武汉,4月3日将回到泸州

4月3日,55名泸州支援湖北医疗队的白衣战士,脱下层层防护,将带着最亮的光,与春天一起归来,继续做救治众生的盖世英雄!

总有一种经历让人此生无悔

逆行:出发已不再平凡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然而,当他们离家踏上武汉征途的那一刻,已经不再平凡。

1月25日,庚子鼠年第一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35名医护人员,来不及和亲友说声“新年好”,就背起行囊加入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参与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发热七、九病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这是泸州市派出的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

35名队员深夜到达武汉,次日即直奔医院。四川医疗队队员和武汉市红十字医院医护人员联合工作,统一排班。医生组注重规范化、个性化救治患者,使用电子听诊器进行诊治,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注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及心理疏导。护理组采用整体优质护理,注重患者营养、心理护理与支持,开展密闭式吸痰、压疮护理等。经医疗队35名队员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发热七、九病区医护人员的联合奋斗,3月14日发热七、九病区住院患者清空;3月18日晚上,九楼ICU(重症监护室)清空;3月19日,七楼ICU清空。35名白衣战士累计治愈出院122名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症25人。队员周凯、高晓岚、梅松涛在ICU病房开展和参与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15例、持续床旁肾脏替代治疗6例、体外膜肺氧合4例。

2月13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0名医护人员从泸州出发到达成都,加入四川省第七批、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前往武汉。出发时,队员们除了携带工作服、洗手液、口罩、隔离衣、防护服、面罩、护目镜等物品外,还带了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设备——体外膜肺氧合,助力战“疫”。2月15日,队员们正式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负责十病区的救治工作。

“我们医疗队到来后,这个病区才开始收治确诊患者,前后收治了80多名确诊病人。”医疗队队长刘英告诉记者,队员们分批分区域分时段工作,最长的一天工作近十个小时,大家没有轮休一天。3月15日,病区绝大数患者康复出院,极少数患者转入协和医院本部,病区实现清零。

无论是哪批次的队员,他们不仅为患者治病,还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带领患者练习呼吸操和中医养生功法八段锦、开展推拿按摩治疗、为不能进食的患者自制“暖心营养餐”等。“我们是医生,是护士,是保姆,是服务员,是清洁工,是搬运工,也是患者的朋友……大家经历了,付出了,此生无憾了!”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勇往直前

逆行:你们皆是勇敢的战士

疫情阻击战的特殊战场,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武汉一线的病房里,共产党员是抗疫一线的中坚力量,勇敢战士。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多教授,党龄23年,参与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等抗震救灾工作。这次武汉抗疫一线,他带头穿上防护服,笃定地走进隔离病房。“这次援助与前几次不一样,医护人员承担的风险和危险性更大。但这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职业,越困难越要上。”在武汉一线的50多天,李多和队员们打硬仗,打胜仗。

“若有战,请用我!”重症监护病区需要重症医学医生,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周凯副主任医师主动请战,守护在最危重病人身边。在他看来,如果说医务工作者在病毒和病患之间竖起了一道墙,那么重症医生就是和死神做殊死搏斗的一群人。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90后护师邱少平,出征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感动着无数人。他不是说说而已,在武汉的日日夜夜,他用行动诠释一个年轻党员的誓言。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刘英博士,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带着医院的19名医护人员,奔赴在救治患者的一线。当收到出院患者一封封感谢信,一条条祝福短信,她和队员们倍感欣慰。刘英还有一个身份,担任四川省第七、第八批援湖北医疗队临时联合党委委员、院感控制管理组组长,不仅负责防护物资查验,驻地、所管病区感控,还要确保全队队员健康调查、预防保健……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李玉娟,和护理团队一起制定适合特殊时期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监督队员做好个人防护,帮助高龄老人进行生活照护。她说,这些平凡的工作,是白衣战士的职责和使命。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罗英,到武汉一线,圆了她17年前的梦。2003年非典,因为怀孕36周,罗英没能去支援前线。这次,从医院发出倡议书到递交申请,再到决定出发,30个小时让她如愿以偿。到武汉第一天,罗英第一个上,她先去熟悉环境了解病人,回来后,把病区情况、患者危重程度、注意事项等,详细告诉其他队员。“共产党员要挺身而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孩儿立志出川关,不胜冠肺誓不还。武汉山中有老虎,偏向虎山施妙方。旌旗十万驱病魔,背靠强大的祖国……”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刘操,在武汉给父母写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在武汉期间,他不惧感染、不畏疲劳,五十多天一直坚守,治愈了患者,也收获了患者送来的锦旗。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勇往直前。曾经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和护目镜的他们,履行着这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榜样力量创造的奇迹,更多是它所能影响身边的人。3日即将回家的55名白衣战士中,出发时有中共党员21名,凯旋之际又有12名战士新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16名战士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总有一种记忆让人今生难忘

逆行:每个人都是英雄

“川鄂一家亲,共饮长江水……”“风雨与共,守望相助,携手奋战,感谢有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55名白衣战士仍清晰记得,结束抗疫工作离开武汉那天,武汉用最高的礼遇送别他们,感谢他们为武汉拼过命。“我们又何尝不感谢武汉,留给我们无数此生难忘的记忆。”队长李多说,在武汉的日子很苦很累,付出很多,但是,值了!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新华社等央媒关注的患者“胖哥”邵某康复出院,是一次生命的拯救,更是跨越地域的温暖。“胖哥”是出了名的“难打针”,三四个护士相互协作,花很多时间精力来找血管,完成静脉穿刺。医护人员为了减少他的痛苦,每次特别仔细,他见一次医护人员就感谢一次。更让“胖哥”感动的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护师杨梅给他说:“汶川地震时,湖北乃至全国各地给予四川很多的支持和帮助,这次四川的医疗队怀着感恩的心来武汉。”

有的武汉记忆,不仅是一个人的,还是一群人的。到武汉战疫不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雷波队长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战友们,你们说为了防护,每天上班头都被勒得疼痛欲裂,就像戴上紧箍咒一般。可是,带上金箍你就再也不是凡人。对于家人,戴上金箍,恕我暂时不能爱你,但对于众多患者,不戴金箍,我又如何救你。我们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坚持,等全面胜利的一天,头上的金箍自然就没有了。有人问我们来武汉是渡劫吗,答曰:不是渡劫,是渡众生。

雷波没想到,一条朋友圈,得到周星驰为所有的白衣战士们打call:“看到你们为了挽救生命全副武装的紧箍咒,我非常感动。你们确实是普渡众生的如来佛祖,更是我心中的盖世英雄,请让我亲你们一下,mua!你们一定要保重平安归来!加油!”

在刘英看来,称医务人员为英雄,是对他们的褒奖和鞭策。在武汉,酒店的志愿者、清洁工、服务员,接送医务人员的公交车司机,不分昼夜,不顾安危,默默付出,武汉战疫的胜利,他们不可或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武汉的这些天,刘英和队员们觉得,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换了一家医院上班,救治的患者成了武汉同胞。刘英多次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积累了不少经验。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她深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波及范围更广,传染性更强,渗透更深。在武汉救治一线,全国各地医疗队和武汉的同仁一起,为疫情而战,真正彰显了“天下医生是一家”的团结和默契。正是因为这样的精诚团结,携手合作,才能换来患者康复,病房清空,最后的胜利。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