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山光福寺内,从庙门处攀爬上一处陡峭台阶,再在林阴中穿行数分钟,就能看到一片密密麻麻的古老石碑一字排开镶嵌于山岩之上,这就是西昌地震碑林。200余通石碑,从不同角度记录下西昌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地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它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与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并称为中国四大碑林。此次西昌森林火灾,对光福寺一带的重点布控,碑林也是重点保护对象。
凉山州博物馆馆长唐亮介绍,西昌地处安宁河、则木斯河断裂带,是我国西南部震区之一,历史上多次发生强烈地震并且有一定的周期规律。彼时的人们虽然无法科学解释地震这一自然现象,却以石碑形式刻录下明清时期西昌发生的三次大地震的时间、前震、主震、余震、受震范围及人畜伤亡、建筑破坏的情况。
从斑驳的碑文可以看出,西昌500年来发生过三次大地震,分别是明嘉靖15年(公元1536年),清雍正10年(公元1732年)和道光30年(公元1850年)。在1536年2月28日这天,西昌北发生强烈地震。蔡毓盛、马腾霄两人此后在碑文里记下其惨状:大小衙门、官厅……城门俱行倒塌填塞,压死千户、百户以及军民客商等死亡近万,伤者不计其数。碑文还记下地震时的情形:间有地裂水涌,陷下三、四、五尺者。而泸山光福寺一带,地震(坍)塌,段氏所施之田皆化为沧海……
地震波及到西昌以及附近的冕宁、甘洛、宁南等地。唐亮说,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四川文物工作者和地震、地质等部门开始在西昌展开地震考古工作,在西昌及邛海周边收集到包括碑刻、家谱、地震痕迹等相关资料。当时发现的碑刻有90余通。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凉山州博物馆将这些石碑安置在现在的位置。此后,博物馆又陆陆续续收集到上百通地震石碑,如今,碑林石碑已超过200通。
“如果说西安碑林的价值在于众多书法名家的字迹,那西昌碑林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唐亮说,碑林每一块石碑来自哪里,均有记录。根据地震石碑的分布,可以基本划定每次地震影响的范围。此外,石碑记录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与史料文献对照补其不足,为研究强震是否在同一地点重复、发震周期、内在规律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