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蜜饯“橘饼”甜 果品原料是“苏得柑”

2020年04月03日07:56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内江蜜饯“橘饼”甜 果品原料是“苏得柑”

  内江有“甜城”美誉,不仅甘蔗种植及糖业发达,蜜饯也一度闻名遐迩。红橘,是仅次于甘蔗的第二大经济作物,其栽培历史已有300多年。相传,这一优势果品引入内江,离不开清朝乾隆时期内江籍举人苏鸣鹤。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苏鸣鹤任云南楚雄知县,回内江省亲时,特意绕道浙江,带回120株包括红橘、佛手、金钱橘、寿星橘、麻橘子、香椽、广柑等树苗,先在内江白马庙八角井(今白马林场)处种植。其中,红橘适应性强、产量高、口感好,而且皮、核等可以入药,适宜大量推广栽培。随后,当地陆续在白马庙周边几十里的药王庙、吴家湾、石墙土凹、杨成湾、石盘滩、谢家坝等地普栽红橘。

  红橘的种源是苏氏引进的,受惠农民便把这种果品称作“苏得柑”,其名口口相传。

  内江蔗糖业发达,用蔗糖汁煮制“小锅煮货”(亦称蜜饯)颇受欢迎,以“苏得柑”为原料制成的“橘饼”煮货,成为老少皆宜的大众食品。当时,内江罗姓和朱姓两家制作的家庭蜜饯远近闻名。

  1939年,在位于白马庙江家坝的玉森农场内,新开辟了占地800亩的果园,栽种的果树以红橘为主,兼有苹果、葡萄、桃等,聘请当时燕京大学农业专家张文兴负责品种改良,砧木嫁接,“苏得柑”的年总产量高达500吨以上。冬季,是红橘的收获期,精明的内江人将红橘作为蜜饯的重要原料,既解决了产果期的红橘销售难题,又为“内江蜜饯”增添了新的品种。城区内河坝街、东坝街、南街一带以柑橘、樱桃等用水果做蜜饯的糖制品作坊老板,纷纷到果园内收购红橘,用来制作“橘饼”。

  每年冬季,内江农村满山待收的甘蔗及红橘,成了川南一景。1951年,作家沈从文在内江山间采风,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蔗园橘园一山一山连接,这几天橘子还未下,一片金黄。”

  李建友 记者 郑志浩整理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