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专家解读无症状感染者特点、发现途径和传播风险

2020年04月03日07:25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不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

假设10个人接触了病毒,可能最终会有6-8人发病,2-4人始终不发病或者症状非常轻微,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没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排毒量相对于有症状的病人而言应当较低

四川省本土病例零报告快一个月了,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应当也没有传染性了

4月1日,我省首次向社会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情况。无症状感染者是如何定义的?个人该如何防范?带着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省卫生健康委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领导小组疫情防控组副组长栾荣生。

何为无症状感染者?

栾荣生说,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的感染谱分成无症状感染者、临床轻症、中症和重症直至死亡。致病力强的病原体导致的临床发病或有症状的感染者比例较大,反之亦然。毒力较强的病原体导致的死亡比例较大,当然还同患者的身体状况或基础疾病有关。

栾荣生说,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主动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一是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三是在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开展主动检测。

无症状感染者传染强度如何?

无症状感染者有多大比例?一般来说,假设10个人接触了病毒,可能最终会有6-8人发病,2-4人始终不发病或者症状非常轻微,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所以,不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我们对无症状感染者要重视,但不必恐慌。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栾荣生说,一是传播隐匿性。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导致的传播也难以预防;二是症状主观性。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认为自己没有感染,不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在日常诊疗工作中难以被发现;三是发现局限性。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现有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通过病例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感染来源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对高风险地区人员的主动检测发现的,尚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难以被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没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排毒量相对于有症状的病人而言应当较低。不管有无症状,感染者都是急性,不会持续携带病毒。四川省本土病例零报告快一个月了,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应当也没有传染性了。面对境外输入,我们严防死守,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也很难再造成传播。

专家提醒

做好个人防范很必要

在个人防范上,栾荣生认为,公众要加强自我保护和健康文明意识,强化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护,养成勤洗手、讲究手卫生、一米线、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分餐制、生病时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和科学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本着既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健康的理念,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个家庭和个人,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水平。如个人核酸检测阳性后不必恐慌,要主动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健康监测和隔离医学观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及时报告,接受医疗机构规范诊治。

□记者石小宏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