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疫”路同行

——我的驻村抗疫日记

晓宇

2020年04月01日12:07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这个春节,发生了一件重大又可怕的事——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支援……这件大事情,让春节变成了一场全民“抗疫”。作为一名原阳县纪检监察系统抗疫志愿者,我用笔记录下近几天的生活轨迹,用我的实际行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月27日 天气晴

庚子年大年初三,单位通知上午十点在会议室开会。走进会议室,突然感觉气氛有点紧张,不像是平时的工作会议。扫视一圈,同事脸上的表情都很凝重。我也不由地紧张起来。

主持会议的领导讲话很简短,主要内容是:根据《四川省突发应急预案》,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2020年1月25日四川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同时接到南充市通知,抽调事业单位人员增派到社区、村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联防联控工作,要求第二天八点前到指定社区集合报到。正值春节放假期间,有些同志回家陪家人过年,情况紧急,必须全部按时到岗。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听了领导关于疫情的介绍后,瞬间有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急匆匆赶回家里,收拾换洗衣物、洗漱用品及被褥等。原本打算初四去探望父母,如此一来也去不成了。忙给父母打电话说明情况。父母都很通情达理,说,工作第一,放心去吧!

临出门时,孩子递给我一大包吃的东西,牛肉干、酸奶、胡萝卜汁等,都是我爱吃的。似乎不是去蹲点,而是奔赴战场。转身的一刻,眼睛一下湿漉漉的。我知道未来的几天,我都不能见到家人了。

1月28日 天气阴

天空灰蒙蒙的,我和同事赶赴社区,心情如天气一样有些沉重。盼望着太阳出来,如此心情就能好一点。浓厚的雾霾,让我的期待成为一种奢望。

社区陈书记布置了当天的工作任务,社区干部主要对本村外出的56人,通过电话、微信、短信、视频等方式劝导业主暂时留在当地,待疫情稳定后再返回南充市。对正在返程路上的人员进行摸底。建立详细的登记台账,做到底数清,任务明确。对已经返回的人员做好登记报备,做好居家隔离,安排人员对居家隔离人员生活保障等予以安排。

今天是试行防控的第一天,许多人对我们的劝导不理解,认为出入是个人自由。在进村的主干道上,设立防控点,每过一个居民,我们都耐心宣传:当前居家是最好的防护,也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建议居民在家过春节,取消家庭聚会,不要走亲访友。绝大多数居民表示理解,对我们的宣传给与肯定,表示愿意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上午十一点多,一位四十天前丧偶的大娘,步履蹒跚地走到我跟前说,同志,今天是我老伴去世两个月,一会儿我的姊妹们到家里来看我,能不能让她们进来?我说,大娘,社区已经发通知了,不是本村的常住居民一律不能进入,目的就是防止人员流动,减小交叉感染的几率。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措施,希望您理解、配合。如果把你的亲戚放进去了,其他走亲访友的居民会认为我们执行规定不严,一旦有病毒携带者进入,会危及他人健康。我刚说完,大娘的眼睛就红了。老伴去世后我心里空落落的,姊妹们来看看我。说到这里,大娘迟疑了一下,我理解你们,那我在这里等她们,见个面就让她们回去。我想说,面也别见了,打电话让各自回家好了,可又说不出口。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呢?

我没有解释什么,耐心听老人诉说着。让她将想说的话说完,她的心情也许会好一些。此刻,倾听是最好的沟通方式。老人说了好一阵儿,声音渐渐低下来。这时包户干部来了,搀扶着老人,说我陪您回家,外面冷,小心受凉感冒,那就麻烦大了。家里需要买什么东西,就给我打电话,我买好给您送来。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需要耐心,也需要沟通技巧,更需要彼此的包容与体谅。

1月29日 天气阴

天气如昨,仍旧灰蒙蒙一片,上午查验出入的居民身份证,解释了多少遍不知道,只觉得口干舌燥、嗓子冒烟。防控点没有水喝,只能等到中午回到社区,才可以喝到热水。快一点时,一位大姐提着一个暖瓶走到执勤点说,这么冷的天,站着肯定冷了,喝点热水,身子就暖和了。我也没客气,赶紧从包里掏出水杯,倒了满满一杯热水。正说着,来了几个拉行李箱的人,我把杯子拧紧,装进包里,查验来人的车票信息,及时与包户干部沟通,登记人员身份信息。并告知来人,未来14天必须居家隔离观察,不能外出,如需生活物品,社区超市和包户干部会送货上门。并告知这些返回的人,100人里80个人严防死守,18个人无所谓,2个人到处乱跑,这2个人就会通过18个人,让80个人的努力白费。好好在家待着吧,你所谓无聊的“家”,却是医生、护士、警察、社区干部以及所有为之努力的人回不去的“家”。

长途跋涉归来的人,多数都能接受居家隔离的措施。一位从湖北回来的居民通过短信告诉我,居家隔离的这些天,社区干部天天打电话问他生活有无困难,体温有无异常,关心备至,很是温暖。他会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没有小家就没有大家,个人不出事,就是不给社区不给政府添麻烦,就是最大的支持。听了这话,心里很欣慰。大多数群众都是有觉悟的人,自律的人,有感恩之心的人。

下午五点多,一辆白色越野车停靠在我执勤的社区门口,我的目光迅速扑过去,第一反应是,是不是从武汉返如人员?一个身穿白色棉衣、短发的女人从车上下来,向我走过来,将手里的三个小白瓶塞到我手里,说,这是消毒酒精,你们用得着。这么冷的天,辛苦了。这是我年前存的货,送给你们,做好防护。我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医用消毒液,正想说句感谢的话。她转身直奔对面的值班岗亭。后来得知,她给许多岗亭的执勤人员都赠送了医用消毒液。要知道,这样的医用消毒液在药店已经买不到了。一瞬间,我心跳加速,身子发热起来。

下午回到社区,我向社区干部反映了这个情况。原来,这名免费为我们送医用消毒液的人叫王倩,是该社区的居民,她共为在岗执勤人员赠送了120瓶医用消毒液。

病毒无情人有情。点滴温暖,让坚守在疫情防控岗位的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更有意义了。回来的路上,我哼唱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我们走在大路上》。同事问我,你咋这么高兴?我说,生活是从希望中走出的未来。

1月30日 天气晴

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病毒“狡猾”,可以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传播。更令人担忧的是,还有一般3-7天的潜伏期,潜伏期内无明显发热症状,还存在传染性。这些信息听起来真是令人心悸。可许多群众并不了解这些信息,甚至对疫情存在麻痹大意思想。虽然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各种音频都在播放官方发布的信息,可一些人始终觉得疫情离自己很遥远,并不重视。

站在防控点上,见了不带口罩的群众就做劝解工作。态度好一点的说,马上去买。有点礼貌的说,谢谢提醒。也有不理解的人,戴不戴口罩是我个人的人,关你什么事情?狗逮耗子,多管闲事。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没有气,那是假的。可我不能跟这样的群众生气,只能讲疫情形势,讲个人预防的重要性。口干舌燥、苦口婆心,我深切地感受着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渺小的个体是否能逃过一劫,关键在于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我给家人准备了十个口罩,因为这几天没有回家,一直放在车里。当我看到一对年轻夫妇从小区出来未戴口罩时,忙上前劝说回家戴口罩。小两口说,在家一周了,家里没有口罩。给社区门诊和超市打电话询问,都说没有口罩。疫情肆虐的当下,不戴口罩敢出来活动,太危险了。我忙说,走,我给你们送两个口罩。一起走到停车场,我从车上取出两个口罩送给二人。

也许还会遇到不戴口罩的人呢。我索性将剩下的口罩全部装进大衣口袋里。果然,没过多久,就看见没戴口罩的一家三口。说是孩子有点感冒要去社区诊所看一下,家里也没有口罩。又送出去三个。不一会儿,十个口罩就送完了。下午六点多,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从顺丰快递车上拿下一个包裹,走到执勤点上。我问,什么东西。男人说,从上海寄过来的口罩。我的眼睛立刻亮起来,赶紧说,多少钱一个?不卖,我给家里人准备的。男人头也不抬说了一句。我一看一大包,至少有上百个,就凑到跟前说,卖我十个吧,我也给家里人。旁边的保安大姐帮腔道,卖几个吧,就当学雷锋了。男人说,好吧,十元一个。我当即给他微信转了一百元钱。我心里一高兴,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不远处的同事。同事说,赶紧给我一个,我送给运输垃圾的保洁员,他天天出入小区,也不戴口罩,太危险了。

一扭头,一个社区干部步履匆匆,对我招了招手。我问,忙啥呢?给居家隔离户送生活用品。随着返回社区的外省人员的增加,社区干部上门服务的频率加大,个个都得是铁腿铜脚才能胜任工作,不然根本无法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下午的研判会上,得知他们个个住在社区,夜里常常忙到一二点,甚至三四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都是参与者、亲历者。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作者简介:

晓宇,资阳人,爱好文学,已在《人民日报》《扬子晚报》《新华日报》《旺报》等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500余篇。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