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魂

——记嘉陵江上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汤开杰

陈宇

2020年04月01日11:40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蜀东泊客

至高无上的荣誉

打开中国地图,但见西南方向一条线从陕西沿四川划下,由细而粗,最后在雾都重庆汇入长江,一路逶迤远去。这就是陇秦烟雨,九曲回肠的长江第一支流嘉陵江。

几千年来,嘉陵江这根水灵灵的藤蔓,润泽、滋养和结出了司马相如、朱德、张澜等一个个闻名中外,举世无双的硕大果子。他们是古老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河中的璀璨和骄傲,也是嘉陵江母亲的自豪。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嘉陵江之子。他就是生长于土地面积为全国万分之一,只有区区九百六十平方公里,却在一万年以前就有迹可循的武胜县嘉陵江上的民间“河长”汤开杰。

汤开杰是嘉陵江畔普通摆渡工,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出生的凉亭村,是唯一一个在石盘乡对岸,嘉陵江右岸的村落,与石盘场镇以及其他十五个村隔江相望。因江上无桥,渡船成为连通两岸最方便快捷的工具。照理说,摆渡工常年送客人两岸来去,伴日月东升西落,接触到的人三教九流,形形色色,自当见多识广,即使不油腔滑调,至少也能讲会说。可汤开杰却不,他朴实无华,就像江边沉默的石头般寡言少语。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从用手推木船到现今双机动船,数十年都在此送往来百姓过渡的船工,竟在2014年7月,走上了由中宣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等多家中央和国家级部门、单位联合举办的,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大会的主席台,成为第十二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中的光荣一员。山旮旯里走出了“大人物”。偏僻的川东小乡村一下子炸开了锅!大家忍不住奔走相告和在田间地头热议。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榜单上是这样介绍的:汤开杰,男,汉族,1968年2月生,广安市武胜县石盘乡人凉亭村村民,石盘沱摆渡工。摆渡至今26年,他的渡船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还凭着勇敢、坚持和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精神,成功挽救了13人的生命。1991年,23岁的汤开杰从父亲手中接过竹篙,当上了一名摆渡工人,为村民出行服务。2012年8月21日,石盘小学学生杨林、彭杰在石盘河坝玩水过程中,不慎落入深水区。汤开杰在赶集回家途中发现了,奋不顾身地跳入江中将两个小孩救起,并立即通过人工呼吸进行急救,救醒了昏迷的孩子。事后小孩家长登门道谢,并塞给他感谢金,他断然拒绝。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棒艄翁”。

走不出的石盘沱

汤开杰小时上学的石盘中学校园里,不知在什么时候矗立起了一块大石头。上面镌刻着三个大字:磐石魂。

石盘沱这个千里嘉陵江上的一个普通渡口,是广安市武胜县石盘乡所在地,也是一个乡场。其名缘于场口边嘉陵江左岸阶地上三个上下依次相连天然生成的梯级石盘。最低一级石盘平常多半没入江中,只有其余两个现出水面。石盘上面除了布满大小不一的坑洼洞穴外,空无一物。空旷平坦的石盘成了孩童们嬉戏玩耍的天然乐园。到了夏天,江水上涨,石盘全部淹没到水中时,孩子们就只好望而兴叹了。

紧靠嘉陵江畔的石盘沱场口虽然不大,但水运方便,加上周围没有其它的集市,所以也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还曾有“戏窝子”之称。沱湾水质好,是嘉陵江里唯一能繁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极具滋阴补肾功效的天然“江团”之地。传说“江团”原本王母娘娘瑶池中神物,七仙女下凡会董永时私带了两条,投放于嘉陵江中。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的“江团”寻遍千里嘉陵,最后才选中了在武胜县石盘沱河段繁衍生息。

岁月的倒淌河退回三十多年前。汤开杰当时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懵懂少年。没事的时候,就随同身为船工的爷爷、父亲等人在嘉陵江上风里来雨里去,遇上嘉陵江,认识嘉陵江、熟悉嘉陵江,直到和嘉陵江浑然融为一体。那时,打工之风渐起。大家纷纷前往广东、海南等沿海城市,去“淘乖”,挣他们人生的第一桶金。在弄潮中,很多人当上了老板、包工头,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有的腰藏万贯,致富思源,还带动家人亲朋发家致富,成为人们仰慕的成功人士。而汤开杰曾一度跟随外出的大哥,如今还在云南经商,也早是拥有数百万的身价了。就是附近好多普通的人,也通过打工,轻松地将自己的住房建成了两楼一底或三楼一底的乡村“别墅”。可汤开杰却没有走出他的“石盘沱”。这主要是因为爷爷。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年那一天,快不行了的爷爷拉着他的手,告诉他凉亭村需要渡工,希望他继承摆渡工作,继续摆渡,为乡亲们办点实事。当爷爷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等着他肯定的回答时。孝顺听话、信守诺言的汤开杰不忍违背爷爷的意愿,只好点头答应。

外出打工的路“断”了,汤开杰有些懊恼,学会了烟酒,偶尔也用打牌娱乐的方式来消遣。他认为摆渡不是一个事儿,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但一想到对爷爷的承诺,就只能安下心来。每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摆渡乡亲们和南来北往的客人。也许是因为祖传的原因,汤开杰工作中干任何事情都较劲认真。他牢牢记住爷爷传授的经验,“事故往往都是因大意而起”“小心使得万年船”。对“证照不齐不发航、停航封渡不发航、气候不良不发航、乘客不穿救身衣不发航……”的“几不发航”的规定倒背如流、烂熟于心,而且严格执行,做到了摆渡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空闲下来的时候,汤开杰也望着烟波浩渺,滚滚远去的嘉陵江出神。毫无新意的摆渡,难道就是自己一辈子生活乃至生命的全部?难道这仅有一次的青春和热血,就要在这看似简单的工作中慢慢耗尽?他困惑着,也思考着,又似乎还在冥冥中等待着,等待着什么发生……

磐 石 魂

时光流淌。

千里嘉陵江在夏天总是显得那么躁动和不安。

1998年夏,有天晚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把庄稼打得东倒西歪。汤开杰一大早出门,来到渡口,将船清洗干净后停靠在岸边。请一同推渡的船工,他的堂兄帮着照看后,就去岸上的地里抽扶包谷苗。正忙着的时候,江边突然传来呼救声:“有不有人,快来救命哪,救命……”听到喊声,汤开杰撒腿就往出事地点跑。刚跑到凉亭子,他对着两百米外高岩下的堂兄喊:“快去救人!”正在船上清理东西的堂兄却高声回答:“我还在忙呢。又不是我的儿子,何必去多管闲事操空心。”汤开杰却不管不顾地跑下两百米的高岩,跳到河中救起落水的孩子。这时,堂兄才不慌不忙走上来观看。想不到不看则已,一看他就一下子气昏了!原来落水的孩子正是他的儿子。遗憾的是耽误时间久了,为时已晚,孩子再也没有醒来。堂兄只有抱着死去的儿子呼天叫地:“儿呀,是爸爸对不起你。早知是你,我不要命也要把你救起……”

“所以说只要有人落水,不管是谁的孩子都得救!是别人的娃儿更得救。不救,别人会恨你一辈子。对我来说,哪怕是和我有仇的人,在那种情况下,我还是要救。”汤开杰有点激动地说道。经历了这件事,汤开杰终于发现,除了摆渡外,守护这一片水域的清净,保护大家的平安也是一个摆渡工,不,是一个“河长”义不容辞的“天然责任”——至于其它的,又有什么比这会更有意义呢。

2012年8月21日,川东起起伏伏的丘陵中,夏日沉闷的高温像蒸笼一样,热得人快要喘不过气来。汤开杰接到洪峰将至,下午封渡的指令。于是通知村里的老乡尽快过渡到对面的石盘乡赶场采购生活必须品。当他也买了东西回来,坐在岸边的凉亭子里小憩时。突然听到一个慌乱的声音在喊“救命呀,救命呀……”时间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性命!听到呼救后,汤开杰一边狂奔一边脱衣服,手机、钱包、钥匙等东西被扔得一路都是。当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江边时,看到一双小手从宽达五六百米的江心伸出来,在水面胡乱飞舞。汤开杰纵身跳入水中,以最快的速度游到落水者身边,从后面一把抓住他,使劲地推向岸边。幸好来得及时,小男孩只是呛了几口水,没什么大碍。正当他准备松口气时,“叔叔,河里还有一个哥哥……”旁边呼喊救命的小女孩又着急地喊起来。汤开杰立即扭转身,顺着小女孩指的方向再次扑进水中。十秒,二十秒,三十秒钟过去了,却还是没有发现淹没在水中的孩子。他钻出水面换了一口气,又潜下去,一次,二次,三次……啊,成功了!他终于在水中摸到了另一个孩子。汤开杰用力将小男孩带到岸边,推岸上时,已经筋疲力尽,脸色苍白。差点瘫倒在了地上。周围的群众看到被救起的孩子全身发青,一点血色都没有了,不禁叹息:“这娃儿肯定没得救了。”有些人胆小,根本不敢近前细看。见此情况,汤开杰再次奋力站起来,用手背探得小孩胸口尚有热气,于是立即抱过孩子,将孩子背天脸地扑放他到的腿上,双手在小男孩背上按压、搓揉,帮小孩倒出了一大滩恶臭难闻的腹水。然后又将小男孩翻过身来,平放在地上,做人工呼吸。这样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小孩终于苏醒过来。闻讯赶来的小孩父亲对汤开杰感激涕零。

救人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第一是要有救人如救火的心理。第二也要讲技术,否则被淹在水里的人乱抓,有可能搭上救人的人的性命。谈到第一次救人,汤开杰依稀记得,30年前的自己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少年,有一次他正跟着爷爷和父亲学摆渡。那时石盘沱刚刚退水,石盘上留下了一个大水凼。一个姓彭的小学生放学回家,趁等渡船的时间,走到水凼边去玩,结果一不小心跌了进去。正巧遇到汤开杰的渡船靠岸,他二话没说就把他救了起来。现在“彭”四十来岁,自从大学毕业后,已在成都一家建筑单位工作多年,早当上工程师了。“我救过的人中,他最好了,每年回来都要来看我呢!”说到这里,汤开杰的脸上毫不掩饰地开出了璨烂的笑容。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著名作家艾芜,有人认为到文联工作是耽误了他。因为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写出和《南行记》一样的作品了。艾芜却不认可:哪里哦,我推出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得茅盾文学奖,难道不是成绩?!”

朴实勤劳,和嘉陵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汤开杰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告诉我们,也像是在告诉自己:“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不仅要细心,还不能起心。只有心正才做得好事,对得起天地良心。”

汤开杰,就像嘉陵江边石盘乡乡场下面的石盘一样,实诚、硕大。他的皮肤历经风雨和江水的浸润,泛着黄色。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乎有了金子般的质地和色彩。

——这让人又想起石盘中学校园里,那矗立着的石头上的几个大字:磐石魂。

长亭更短亭

凉亭村这个村名的来历,也是有故事的。而汤开杰,正在成为传承和延续这个故事的主角。

近年来,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人口锐减,过河的人越来越少了。汤开杰尽管收入微薄,但仍然信守当年对爷爷的承诺,不离不弃地坚守在摆渡的岗位上。他不仅见义勇为,救人于水火中,还感恩社会,主动为乡里乡亲做好事。

汤开杰生长、生活的所在地凉亭村的凉亭子,始建于康熙时候的1714年,在乾隆时期的1759年进行重建。自从有了凉亭子,乡亲们养成了祖祖辈辈无论是赶场还是出行,只要路过凉亭时,都要去里面歇凉,坐上一坐的习惯。汤开杰笃定地认为:正在申请市、县级文物保护的凉亭子,是少有的文化遗产,每一个人都应尽力去保护它。因为只有保护好了凉亭子,才会让那些走出去和返回来的老乡,能够随时找到自己的根之所系。抱着这种想法,他一方面每年坚持请人给凉亭捡瓦,进行维修。也同时多方奔走,积极倡议大家出资,用水泥包浆亭柱基础。对凉亭进行翻修。

当他看到村里的公路很不方便凉亭村的乡亲们进出往来时,就耐心说服家人,用多年摆渡下来积蓄的3万元,修起了一公里多长的乡村公路。

石盘沱码头渐行渐远,凉亭村故事常讲常新。坐在凉亭里,俯视脚下烟波浩渺的嘉陵江,连心胸也旷达起来。遇到偶尔的一阵风吹过,更是心旷神怡,好像五脏六腑都被奔腾的无私无欲的大江濯洗得澄明起来。看亭前花开花落,观江中浪涌浪消。一时犹如醍醐灌顶,瞬间禅悟了汤开杰在平凡的坚守中拥有的人生意义:扎根嘉陵江畔,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宝贵时光,也用纯粹得几乎纤尘不染的心,为南来北往的乡亲们往返摆渡。也是在为自己百年人生的修行摆渡。正所谓普度,就是一一去度。度了别人的同时,也度了自己。汤开杰坦言,希望儿子跟自己一样,能够继续担起摆渡的重任。也但愿一茬茬从凉亭,从石盘沱出生、长大、外出打拼的乡亲们,秉承磐石般的性格和思想,并通过长亭更短亭的凉亭,和滔滔不绝的嘉陵江一样,无私地、不舍昼夜地送往远方…… 

 

作者简介:

陈宇,70后,笔名蜀东泊客。写作诗歌、散文、评论、非虚构等。著有文学专著六册。曾在国内二十余省、市、自治区及海外的《诗刊》《星星》《绿风》《中华文学》《散文选刊》《中国水利报》《读者报》《企业家日报》《西藏日报》《华西都市报》《当代汉诗》等一百多家刊报发表作品。系鲁迅文学院学员,中国水利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评协会员。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县委重点掌握联系服务专家(人文社科类)。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