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鸡长鸣

蒋先平

2020年04月01日11:37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雄鸡一唱天下白”。出自于唐代诗人李贺在《致酒行》诗词里一句精典名言,是指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其意义不光是驱赶黑夜,迎来了光明,远不此这些。

在大英县天保镇花天坝村有一位乡姑,长年与鸡为伴,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芦花鸡的专业大户。饲养5年来,发了鸡财,致了富。她的名字叫漆庆,听上去是一个男性,相反,她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女强人。

在扶贫攻坚的号角声中,漆庆冲在了第一线,伴演着重要角色,投身到扶贫攻坚的滚滚洪之中,因人而异,做到了精准扶贫。她充分发挥本地闲置资源优势,把在外地打工学到的技术、资金带回家,返乡创业,在家乡兴办养殖场。她以养殖基地为中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寄养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乃至四川发展养鸡事业。她引进山东珍禽品种芦花鸡,这在当时大英属于首创。近年来,由于养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年出售芦花鸡20多万只,投放市场,畅销不衰。加上鸡蛋,年总收入达6-7千万元,她成为四川芦花鸡的总代理。

漆庆常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伸出援助之后,帮助本村及其它地方贫困户,出技术、出资金购买鸡苗或半大鸡,送给贫困户饲养。鸡长大后包回收,零风险。这种芦花鸡个头不大,一般在3斤左右,但营养价值好,市场销售价格高,称之为土鸡之王。她所帮扶对象全部脱贫,走上了致富路,被干部群众赞誉为扶贫路上的贴心人。

打工路上遇知己

在大英县东南边陲,距县城12公里的天保镇,浅丘地貌,小座山头连绵不断,棕紫泥土壤。但土地肥沃,生态林覆盖着山青水秀,自然条件优越,民风淳朴,交通便捷,纯属农业型,历来盛产粮食、棉花、水果、畜禽、渔业等。

当人们走进天保,最吸引眼球的是天保湖,其库容之大,一望无际。只见湖水清澈,水面波澜曲折,可与蓬溪赤城湖相媲美。素有“平湖茫茫驻清水,倒影叠叠映黄橙”之称。半岛千姿百态,绿树成荫,花果山的花季,香溢四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天保湖的情怀,感动着苍天。1977年3月17日的一个晚上,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天保湖还在远山的掩映下沉睡着,夜幕渐渐降临,朦胧皎洁的月光,透过远山、近树、丛林、土丘全都胧罩在花天坝村庄。在5社的漆家大院,早已人深夜静,宁静得像死一般。

鸡鸣三声,东方破晓。飘动的片片白云,露出了晨曦的笑脸。村里村外的人们,还沉睡在甜香美梦的时候,漆家湾一农妇大声喊出:“陈昌秀生娃儿了,是个千金啊”!呱呱落地的女婴,是漆家的幺女,就是现在的漆庆。她膝上有哥哥、姐姐,自己占老三。她降生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幸运的是,在山谷间,花天坝村有一条小河,清澈见底。听当地村民讲,从未干过,这是一条生命之河,养育着全村人民。漆家湾又是两面环山,与安居白马和观音两地交界,顺山走向,依山傍水,以东朝南,可谓风水宝地。

漆庆的父亲漆长早,现已83岁,母亲陈昌秀比丈夫长2岁,俩老都是憨厚忠实农民,要抚养3个子女,在当时农村大集体时代,还是比较艰难的。可喜的是,从漆庆出生的第2年,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东风吹、战鼓擂,命运从此得到了改变。她哥哥漆笛、姐姐漆春华双双考取了大学,毕业后都参加了工作,唯有漆庆初中毕业就回乡务农,呆在父母身边。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可她是一个女孩,在那个年代,要供哥哥、姐姐2个大学生,靠种地来勤扒苦挣,父母算是竭尽全力了,家境一直贫寒,紧帮帮的过日子,在村里是最穷的人家了。从小吃苦长大的漆庆,面对这段寒酸的日子,一筹莫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打工潮席卷全国,不甘贫穷落后的漆庆,内心涌动,自谋生路,决定出去打工挣钱。她的想法被父母知道了,把漆庆臭骂了一顿。

已经到了90年代初,从一个农村小姑娘的漆庆,长大成为了20多岁的女青年,她有理想、有抱负,迸发了一股强烈的事业心。在一个风雨交加,寒冷切肤的夜晚,漆庆的父母把她叫到床前,轻声细语地对女儿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贯了,你哥哥、姐姐在外面工作,也不指望他们拿多少钱,能平平淡淡过好日子就行了。你已长大成人了,一个女子家,东奔西跑,我们不放心呐。”

听了父母这番话,漆庆昏睡了3天3夜,寡言不语,闷闷不乐,食不下饭。父母看出了女儿的心思,这事,就此作罢。

漆庆的父亲漆长早还比较明智,他看到农村不少青壮年纷纷出去打工创业,都发了财,农村的土瓦房变成了楼房。还有的人在城市里面买了房子、车子,手头有了钱,说话的底气十足了。这一切,漆长早看在眼里。他开导妻子陈昌秀说:“老伴,现在流行打工潮,年轻人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为何不可?农村的轻壮年走了那么多,留守老人又何止我们两个呢?”其实,母亲留女儿,是想找个好点的婆家,结婚成了家,再去立业。

父母用农村的旧风俗,积极催促女儿与侄儿成婚。这是一桩表哥表妹近亲结婚,是不允许的,双方父母坚决同意,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漆庆同表哥熊坤结了婚,婚后生有一儿一女。熊坤在遂宁城里开出租汽车,漆庆在大英、遂宁开服装店卖衣服,生意红火,一家人的日子还是过得很好的。

到了年富力强的漆庆,家庭条件得到改善,两个子女上学读书,卖点衣服,总觉得小打小闹,这不是她的性格,不满足于现状的漆庆,开始了寻找发财之路……

2010年8月,漆庆远去山东潍坊,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做伙食团的工作,为工地几十个人煮饭,这个活路虽然辛苦,一年下来还是能挣一笔钱,比卖衣服还强。在工地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当地的工人聊天时聊到了一种鸡,这种鸡的原产地就在山东。工人们都说芦花鸡是如何如何的好,是一种优质高效的鸡种,也是山东出名的土特产,漆庆越听越玄乎。能否回四川饲养这种鸡,她心里这样盘算着。人嘛,总得有点追求,但她细心一想,对这种鸡不认识,不了解。她本着打烂砂锅问到底,一有空,她就找当地工人闲聊。通过这些了解,在漆庆脑壳里有了印象,心里有普了。

机会不负有心人。2013年春节,漆庆从山东打工回来,与家人团聚。腊月28的晚上,柔和的轻风徐徐吹来,举国上下,欢天喜地度佳节。漆庆人在家过年,心确在想事。她回想起远在万里的山东,思念着山东人提供的养芦花鸡信息,值得认真思考。信息就是金钱,她深知这个哲理。珍禽芦花鸡,在大英乃至遂宁地区,还没有人饲养,不防试一试,由少到多,逐步发展。

企业家马云说过:“干事业不是先有钱,而是先有胆。”漆庆鼓起斗胆,坚定决心,心头像倒进了一罐香甜的蜜汁。深夜,她果然做了一个大大的美梦,干,一定会成功。她把这个梦想,在告诉父母、哥哥嫂嫂、姐姐姐夫时,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都说:“养鸡,既劳心,又辛苦,赚不到多少钱,况且,你对芦花鸡一无所知,不能蛮干,要讲科学。”反对无效,漆庆是一个个性刚强的女人,看准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终于事到人愿,恰好在2014年4月,农历3月17,一位曾经在工地认识的工人从山东济宁给漆庆寄来2只真空冻好的芦花鸡,全家人齐了,把鸡炖起,叫全家人品尝。一边吃,一边在议论,这种鸡真是肉质好,味道鲜,口感香。全家人为之点赞,这为漆庆饲养芦花鸡加了油,壮了胆,信心百信,干劲十足。

妈妈的念头,也打动了儿子的心。2014年暑假,长子熊奇陪同妈妈漆庆去北京旅游几了天。在返回途中,熊奇对妈妈说:“干脆去山东济宁看看芦花鸡”。真是母子连心啊!两人想到一块儿了。乘座飞机,直奔山东,实地观看和考察芦花鸡。通过养殖场直观的看,户主详细地介绍,亲眼目睹了这种鸡,不但鸡身漂亮,而且土味可口,值得一干,就此产生了饲养芦花鸡的宏伟目标。

一路前行,一路思索。饲养芦花鸡的蓝图,早已在漆庆心中描绘。

回乡创业多艰难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年修得鸿运来。

回家后,漆庆着手运筹养殖芦花鸡事宜,她成天奔走于村上,天保镇上,畜牧站上,咨询落实相关手续。

花天坝村在天保镇地理位置还算差的,坡陡土薄,基本上处于广种薄收,粮食产量低下,大集时期,村民缺衣少吃,粗粮淡饭填饭肚子就不错了。漆庆所在的5社,条件更不用说,老百姓习惯于种植传统农业,贫困落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滋润着亿万人民的心田。万物复苏,气象更新。赶上好时代的漆庆,从贫穷的痛苦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党中央一系列农村政策顺民心,合民意,真是及时雨,雪中炭。她决心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干一番事业,大力发展芦花鸡。

人生,是短暂的,一个人能在人生的路上留下坚实足迹,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漆庆打工归来,艰难地跋涉,闪光的足迹,留下了串串脚印。返乡不几天,她就向山东济宁一个养殖场,预订了1000只芦花鸡苗,在本社利用邻居空房子,当作鸡圈,开始养起鸡来。当然,漆庆的这一举动,遭到了不少风言风语,有人冷嘲热讽地说:“她漆庆在外面混不走了,回来养什么鸡。”还有人直言了当地说:“漆庆能说会道,卖衣服做生意,是一把好手,回乡养鸡,能干出什么大事?”面对这些流言蜚语,漆庆根本不在乎,让别人说去吧,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干出名堂来,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证明。在饲养过程,她白日昼夜同鸡打交道,吃住在鸡舍隔一间屋子里,算得上鸡婆了,对养鸡技术进行前期摸索。为深入了解芦花鸡的养殖技术,2014年11月中旬,漆庆再次去芦花鸡的原产地——山东济宁进行实地学习考察,拜人为师,虚心请教,当好学生。在老师们的真传下,很快就学到了芦花鸡的常识,初步掌握了养殖技术。2014年4月引进的芦花鸡苗,到年底长成大鸡,投放市场销售,她一边摸索,一边推销,赚到了返乡创业的第一桶金。她大力发展山东特色产品芦花鸡的信心更足了,决心更大了。2015年,漆庆已在山东订了5万只以上的鸡苗,扩大养殖规模,在本村租用300亩空地,6户老百姓的空房子,作为养殖场,进行规模化饲养。

在漆庆兴趣正浓,热情正旺,干劲正大的时候,她的丈夫熊坤当头一棒,犹如一盆冷水,熄灭她的火焰。原来,每周星期五还到老家花天坝村养殖场,看一看,问一问,。在经过一年的苦口婆心的劝说叫她不要干这个,家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干嘛这么辛苦,但是漆庆都无动于衷,坚持自己的创业路,后来,熊坤看来建立这个养殖场不仅特别苦还看不到希望,风险也特别大,慢慢夫妻感情也一落千丈。为了不让熊坤跟着自己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2015年9月,夫妻分手,一个好好完整的家庭,就这样破碎,都是鸡惹的祸。当然,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为了芦花鸡,她竟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她没有因此而消沉,顶住社会压力,更顶住家庭压力,愿为芦花鸡而牺牲自己,这就是漆庆的一种创业精神。

人,只要有了精神,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对于漆庆这个事业型的女强人来说,赞美当之无愧。

2016年至2018年,漆庆的养鸡事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养殖芦花鸡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幅射到周边区、县及四川各地,成为山东芦花鸡四川的总代理。在漆庆的花天坝村、圈舍里、院坝内、果树下、山坡上、遍地的芦花鸡健步如飞,身披黑白碎花羽毛的芦花鸡,令人们频频赞叹“好美”。“好美”之外,更重要的是挣钱。为防止芦花鸡乱飞乱跑,刚起步小量饲养那一年,漆庆找村民编织了简陋的篱笆,直至养殖步入正轨才买了正规的圈栏。由于山东与四川的气候不一样,为使鸡苗安全存活,她科学饲养,为鸡升温,保持适应鸡苗生存的温度,存活率达到98%。漆庆一边养殖,一边印制名片和芦花鸡简介,在成都、遂宁、南充等地比较上档次餐馆和农家乐推销。同时,她多次参加省农展会和当地创业大赛活动,提升芦花鸡的声誉。漆庆养殖芦花鸡引起了县上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极大关心和扶持。2016年6月23日,县委书记蒋喻新在视察漆庆养殖场时说:“芦花鸡,是山东的特产,引到我们川中地区来,这个农业产业化项目选对了,现在农村的闲置地和空房子多,利用起来,变成聚宝盆。养鸡投资小,见效又快,既可以散养,也可以群养,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那么,你漆庆就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县委书记这番话,很有份量,感人致深。同时,也把漆庆养殖芦花鸡推上了风口浪尖,只有做大做强芦花鸡的发展,才不辜负蒋书记的希望,变压力为动力,大胆朝前走。

2017年4月27日,县委副书记、县长胡铭超率领农业部门负责人,冒着春阳,翻山越岭,来到天保镇花天坝村养殖场,胡县长一边走,一边对随同的漆庆说:“你有眼光,有经济头脑,利用农村这个大养殖场,把山东的珍禽芦花鸡弄到大英来养,不简单。这种鸡市场前景看好,大有发展潜力,消费者把它称之为土鸡之王,很受广大消费喜爱。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为振兴农村经济多作贡献。但形成规模之后,要做好防疫工作,严防鸡瘟病,保证芦花鸡正常、安全、健康长大出售,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鼓励和鞭策,使漆庆热情更加迸发出来,产生巨大能量,付出一个女人的全部汗水和心血,以之报效社会。2017年10月25日,在遂宁市举行的第二届西部金穗粮展会上,一锅香气四溢的芦花鸡汤,引来众多客商围观者,精心制作的这锅鸡汤的人就是漆庆,她趁此推销她的芦花鸡,这种直观亲闻的宣传效应,非常特别,是无声的广告。

漆庆在芦花鸡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扩大规模需要资金,这个难题如何解决?她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用在了养鸡上,资金还是有较大缺口。她多方奔走,吃尽了苦头。当漆庆在最困难的时候,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杜锐总是给她打气、鼓励,放下领导的架子,帮助协调关系,解决问题,使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为养鸡事业注入了活力。2016年终于争取到县就业局创业贷款10万元,用于修建钢结构扩大鸡舍。

2017年1月,又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在农商行贷款40万元,继续扩大养殖基地,占地面积达到了1000亩。2017年6月缺资金购买鸡苗,得到了农商行天保分行的支持,信用贷款10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

帮助他人早脱贫

“当时,漆庆返乡想发展芦花鸡的时候,也找我们咨询过。我们通过网上查询,了解到芦花鸡是高蛋白,低脂肪、绿壳蛋,迎合了现在的消费趋势,有利于推广。”这是天保镇畜牧站站长郭金达说的。畜牧站专门为她负责技术指导,传授防疫知识,规范养殖条件。天保镇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和指导,要求镇畜牧站派出技术人员,驻扎在花天坝村养殖场,进行兽医全程监管。以点带面,为在县上建设一个芦花鸡原种场提供经验,以便在县内推广芦花鸡。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漆庆的芦花鸡养殖项目,得到了天保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花天坝村“两委”也把养殖芦花鸡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号召全村人民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养殖之中。天保镇党委书记王涛,镇长蒋华红多次到养殖场,为漆庆搞好服务和协调相关事宜。镇上从农村政策、资金扶持给予倾斜,纳入重点农业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在一天的采访过程中,漆庆无数次提到天保镇党委书记王涛,在她创业过程中是王书记不断的鼓励和关注,以及帮助她对外宣传,在最艰难最困惑的时候,是王书记帮助我层层协调,她说没有王书记,我也不可能会走到今天。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漆庆深知这个道理,帮户脱贫是她的奋斗目标。养鸡,是一门技术,她在农村没有养过鸡,更没养过什么芦花鸡,毫无经验,既然自己爱上了养鸡事业,就要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对于这位40开外的中年妇女来说,要经受住极大的考验,除了去山东济宁考察和网上得到的东西,与实际运用还有一定差距。只有学习、再学习,才能提升自己农业和养鸡专业水平。她先后参加了四川农业大学2017届青年农场主调训,对自贡、泸洲等地进行了参观、商讨、调研活动。2018年4月27日,漆庆又随副县长杜锐带团参加了四川农博会,既当养鸡户,又当推销员。在她眼里,芦花鸡全身都是宝,鸡肉、鸡蛋、鸡苗、鸡毛,样样都见效。她在学习、参展、传授技术活动中,推销也找到了许多门路。她每月都要从山东济宁采购芦花鸡出壳的鸡苗,座飞机当天就能到达双流机场,运回大英只要3个小时,自有基地存栏量已达9000多只。平时用包谷、麦麸、米糠、豆粕打碎,按一定比例配制饲料。漆庆由外行变为了内行,她说:“公鸡一般喂5个月就出栏了,1只重量一般都在3.5斤左右,市场销售1只在120-150元,除去成本,每只利润为20元,鸡蛋每个价格5元,芦花鸡是绿壳蛋,纯属绿色食品。” 2017年在成都农博会上,马来西亚客商一次性签订鸡蛋1万个,每个10元,价值10万元,随后就把货发过去。从此,大英的芦花鸡蛋走出了国门,创造了外汇。

“在创业的路上,如果你坚持了3天,那是心血来潮;如果你坚持了3个月,那是刚刚开始。”漆庆坚持5年了,特别是近3年来,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扶贫攻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2017年,合作社注入1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购买鸡苗发给贫困户养殖,合作社包回收。在一次采访活动中,花天坝村党支部书记王林毫不掩视地说:“我们村过去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现在好啰,全村456户1796人,绝大一部分人靠种地、外出打工、经商办企业富裕了。但也还有少数人因病、因残、天灾人祸,造成家庭困难,村上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关照”。说实在话,多亏了漆庆,为贫困户排忧解难,送上致富金钥匙。

心地善良,口快直语的漆庆,对村里的这些贫困户看在眼里,帮在心上。2017年,漆庆帮扶50户,以“三带四联”的形式,同贫困户签订了扶贫合作协议,明确脱贫的目标、任务和完成的具体时间,收到良好的效果。花天坝村6社漆长帮,年过60,孤身一人,除了做点庄稼活,什么都做不来。漆庆送他50只半大芦花鸡,在院坝里寄养,三天两头跑到漆长帮家里配送鸡饲料和技术指导。到2018年春节,全部长大卖出,收入9000多元,一举脱贫。木鱼石村8社沈阳学,原在上海打工,因母亲李茂琼 70多岁了,年高体弱多病,父亲沈先银也是70好几,双老居住农村,生活十分不便。为照顾父母,沈阳学辞职回家,呆在父母身边,尽到当儿子的孝心。没有了外来收入,靠种点粮食维持生计,父母又经常患病,请医拿药,家庭搞得紧巴巴的,经济上是入不敷出,艰难度日。从2016年开始,漆庆扶持沈阳学芦花鸡苗150只,2017年400只,2018年450只,连续3年给予扶持,鸡长大后全部回收,每年收入6-7万元,家庭经济状况大为好转,现已脱贫。

扶贫攻坚仍在路上。花天坝村1社唐廷华、7社沈定康,4社谭国久等30户贫困户,作为2018年漆庆的帮扶脱贫对象,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任务十分繁重,压在了她的肩上。勇于担当的漆庆,发誓不负众望,迎难而上,挤出仅有的资金,购买2000多只半大芦花鸡,无偿送给30户贫困户饲养,长大后公司包回收。这样以来,贫困户都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花天坝村农民养鸡发了财,每只利润20元;村上也发了财,每回收一只芦花鸡,村里可提成1元作为集体经济的收入;漆庆在回收、出售的营销中,每只鸡有10元的毛利,这种一举三得的好事,都是漆庆的功劳。”花天坝村主任漆长光如实说。

这些赞美之词,漆庆高兴了,她满脸微笑,逢人便说:“这几年,我付出的汗水,没有白流;所花的精力,没有白干;所有的苦劳,结出了硕果。创业道路,虽然历尽艰辛,但回想起来,终于得到了温暖。”

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众人拾柴火焰高。漆庆以发展芦花鸡为引领,走出了脱贫攻坚新路子,可歌可颂。在创业路上,她也不是那么顺利,正当她遇到困难时,各级领导同志,纷纷来到这偏僻的山村、鼓励、支持和帮助她,还有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党和政府的扶持让漆庆先富了一步,她不忘初心,去带动一大片富。在采访她时,兴奋地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雄鸡高唱迎朝阳

喔喔鸡鸣,预示着早晨的来临。在花天坝村5社养殖场,有一个身影不停地晃动,时而走,时而蹲。天保湖那边的远山,已从沉睡中醒来,盈盈地凝着春的盼眛。田里的麦苗犹如嬉春的女子,恣意舞动她那嫩绿的衣裳。这个人就是漆庆,她一大早为养殖场的鸡撒放饲料,活泼可爱的芦花鸡,飞鸣追逐,充满着无限生机。

近年来,漆庆凭着自身的奋斗精神,起早摸黑苦干,芦花鸡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养殖网点,遍布了全川。为方便管理和指导,她先后成立了大英花天坝养殖有限公司,大英芦花鸡纯种繁育基地,大英聚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国珍禽芦花鸡四川地区总代理。这一连串的金字招牌,是她养鸡事业兴旺昌盛的象征,也跟她带来了许多耀眼的光环,先后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荣誉称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集体;遂宁市“三八”(红旗手);返乡创业优秀人才。

在一片赞扬声中,漆庆显得更加稳重和诚实,低调做人,大胆做事。以大英为芦花鸡养殖基地,扩大到其它地方,已在成都、凉山州进行了合作洽谈。据漆庆介绍,2018年出售芦花鸡达到25万只,总收入7000多万元,这个惊人的数字,为芦花鸡养殖户带来了多大的福音啊!

创业的路上,漆庆还在马不停蹄地奔走。2018年9月13-15日,第五届中国(四川)国际物流博览会在蓉城举行。在参展摊位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她40而立,笑起来时,总爱把嘴唇收成一个简状型,一身粉红新崭崭的衣服,合身得体,抬手动脚,铿锵有力,为客户介绍产品头头是道,流畅无比。在成都商展会这个大雅之堂,如此展露风采,实乃企业家的雄才大略。这是一个从川中农村靠养鸡富裕起来的农民——漆庆。参加国际性的大型博览会,她还是第一次,出场不同凡响,尽显巾帼英雄,伟大的中国农民。

进入秋季,高烧已退,天气还是要温柔得多。刚参加完中国(四川)国际物流博览会的漆庆,成天忙于事业,还要参加一些重要活动的她,早已疲倦不堪,又匆匆忙忙赶回大英,参加遂宁第四届创客大赛动员会暨中秋佳节联谊会。一路奔波,一路前行。漆庆把疲劳忘记得一干二净,幸福的暖流蜂涌而来,她想:“我有如此之多的机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农博展销会,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看得起我,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苦在累值得。”

遂宁第四届创客大赛将在2018年9月19日-20日在斗城举行。各区、县组织创客层层初赛,然后选拔到市决赛。准备时间只有几天,对于漆庆来说,还是非常紧张的。她往返于天保花天坝村养殖场——县城——遂宁,一天几头跑,很少休息,人都快累病了。身体一天天消瘦起来了,她强打起精神,积极备战,决心在全市创客大赛.复赛中不甘落后,争得名次。

19日的斗城,雨过天晴,秋阳普照,微风宜人。在创客大赛复赛现场的讲台上,有位女士的发言,台下特别关注,博人眼球,1.6米以上的个子,胖胖结实的身材,圆圆的脸,眼睛大而有神,身穿浅红色的衣服,浪漫飘洒的头发,显出了一身朝气。这就是来自大英花天坝村芦花鸡养殖场的漆庆。看上去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在干事创业上创造了不平凡。在她激情流畅的发言中可以看出,赋有其它女性不同的才能,总结和阐述了生态特禽芦花鸡养殖大有可为,博得全场赞叹不已,掌声四起。她的发言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2个小时的讲话,会场里除了4次鼓掌外,其余鸦雀无声,参会人员专心聆听。她的发言一完,有人上前同她合影纪念,握手追捧,更有人依依拥抱。用她自己的话说:“关键时刻,豁出去了”。

其实,漆庆的名字,早已留在了广大群众心中,芦花鸡长鸣于巴蜀大地,展开腾飞的翅膀。

 

作者简介:

蒋先平,男,生于1964年9月,1992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四川省遂宁大英县某机关干部。  自参加工作以来,热爱新闻和文学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半月谈》、《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党的建设》、《四川工人日报》《遂宁日报等报刊台杂志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1000余篇,其中获得中、省、市、县奖60多篇。著有《时代回声》、《追梦红土地》等3部。报告文学《唤醒土神》2017年3月,刊发在《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由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沧桑四十载遂宁的全媒体时代》,荣获报告文学一等奖。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