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徐棻带着年轻川剧人“云排练”新戏

2020年03月27日09:00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原标题:87岁徐棻带着年轻川剧人“云排练”新戏

徐棻老师满头银发,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亲切无比。创作了50多部大戏,先后成就了10项“梅花奖”,其中还有两朵“二度梅”,川剧史上第一位女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徐棻71年的艺术生涯,用“辉煌”来形容恰如其分。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87岁的徐棻再次充当“排头兵”,根据川剧传统戏《焚香记》和《情探》,改编了一部青春版小剧场川剧《桂英与王魁》。“我们都是通过手机在线上排演,对台词、讲感情、调节奏,这就是你们说的‘云排练’嘛。”徐棻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终于上班了,第一天网上对唱腔……”梅花奖获得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虞佳发布朋友圈并附上一张图片。图片中有她,有徐棻老师,还有其他同事。原来,他们是在为青春版小剧场川剧《桂英与王魁》开展线上排练工作。

“在网上开通对话框,大家在网上唱。”徐棻告诉记者,“每天下午两点开始,排练至少两小时。”徐棻告诉记者,这样的模式,效果还挺好的。在创排过程中,徐棻实实在在感受到年轻人的活力。“他们有了竞争意识,因为谁也不愿意落后。除了排练的时间学习唱腔之外,私底下都去找作曲周老师给自己开小灶。”徐棻很满意这种良性的竞争。

“在我们戏剧界,小剧场应该是年轻人创新和实践的平台,不然老轮不着他们演戏。在这个平台上,提倡创新,允许失败,就是要让年轻人大胆去做。”《桂英与王魁》主演6人,其中5人仅20多岁;导演张莹,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硕士研究生。这样一出小剧场川剧,对徐棻而言,是小菜一碟。她组织这件事,就是想让年轻的戏曲人,能有个平台来展示自己,挑战自己。“因为戏剧总是要有接班人的,各方面都要培养新人。”

去年是徐棻老师从艺70周年,她出了一本书《舞台上下悲喜录——徐棻谈编剧》,“没有人来接我的衣钵,所以逼着我写下这本书,希望我这70年的经验与教训不会白白浪费,能给后来的戏剧工作者,特别是戏曲工作者有一点帮助,这是我很大的愿望。”

关于疫情期间涌现出的抗疫题材文艺作品,徐棻说:“写歌词或写曲艺比较恰当。至于是不是可以写一台戏,那就要看作者了。如果他有创作冲动,何尝不可以写?题材无禁区,就看怎么写了。”

采访的最后,谈到如何让现在的年轻人走进剧场看戏,徐棻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过去的很多人在娘胎里就听了川戏,生出来就被父母牵着去看戏,对传统文化艺术有认识、有感情。现在这个时代,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时间去解决。”

作为戏曲人,徐棻认为戏曲应当具有现代品格。“我这几十年就做一件事,就是呼吁和努力使戏曲现代化,让年轻人能够接受和喜欢。我的每一个剧目,都要求它具有现代品格,即内容要有现代意识,艺术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所以我的戏年轻人都比较喜欢。在大学里演出大家都喜欢,在剧场里演出,也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任宏伟 实习生 李瀚林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