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

巴山

2020年03月25日21:32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春有百花夏悠凉,斑斓金秋银妆冬……一年四季云蒸霞蔚、溪流潺潺。这,就是位于大巴山余脉的云雾山,虽海拔不过千余米,但群峰叠嶂,峭壁林立。于城市人而言,可谓理想的休闲去处,而对世代根居于此的山里人,云雾山却成了他们生存的天然桎梏。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竹人,虽从小就听说云雾山的大名,但直到十年前,我都不知道这里还生居着数百户人家。

“云雾山上的人还过着‘原始’生活。”十年前的那个盛夏,我在公园纳凉时,偶尔听到了这一信息,一下引发了我的好奇心,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约上几个文友踏上了前往云雾山的“猎奇”之路。未曾想,“猎奇”之行却成了我们的“探险”之旅。

我们驾车从大竹县城出发,沿210国道行至庙坝镇后,往右拐上一煤渣机耕路,随后一路颠簸到云雾山脚的大枫树煤矿时,便再无车路可续了。打听到上山的路只有三十几里,我们便毫不犹豫地决定步行。然而,当我们寻着曲里拐弯的羊肠小道上山后才发现,那哪是人走的路啊——那看似一条经过岁月风霜打磨无数的路径,沿途的陡险简直没法形容,手脚并用地匍匐爬行远远超过直立行走的路程,更有多处悬崖,须得双手拽住山间藤蔓方能像攀岩一样攀爬上去,稍一不慎就会坠入深谷……幸好我们一行中没有女士。

当我们一路惊险一身疲惫地到达山顶时,天已经黑透了。算时间,我们足足爬了八个多小时。好在是夏天,好在我们早准备了露营的帐篷。

此时的县城正是三十七八度火炉,而这云雾山顶却夜凉如水。历经了艰辛,我们仍庆幸寻到了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开始寻访山里人,因住户都分散太远,穿行了一整天,我们也只走访了四户人家。没有电,用煤油灯照明;没有电话,不知道手机为物;两位老太太甚至不知汽车长啥样,因为她们一辈子就没出过山。他们的穿戴全是手工缝制,要买布料、油盐或针头线脑什么的,都是家里的壮年男人久不久下一回山;生疮害病全靠祖辈传下的方子,在山里采摘草药……

每家院子周围有几块薄脊的田土,山林里有两三头放养的猪、牛和十几只鸡鸭。这,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本。

山顶有一胡姓人家,说是家,其实压根不像。就两兄弟,一个四十多,一个刚过五十,都没结过婚。兄弟俩相依为命守着两间四面透风的木架房。许是平日少与人接触,都显得腼腆而木讷,偶尔回答一句也说不利索,唯有一句背得顺溜:“我家坐在云山头,吃穿用度无处求;祖辈留下苦日子,不知啥时熬到头……”

一时间,我们都有恍若隔世的错觉。

正是此行让我知道了这里叫黑水村。从黑水村回来后,我立马将自己的经历写成近万字的纪实散文,发表后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反响……

恍忽之时,岁月的日历已翻到2019年,我再一次来到黑水村。听说该村已经整体退出贫困村,成了全县乃至川东北地区精准扶贫的典型。此行于我而言,不仅“好奇”,还捎带着将信将疑:黑水村民真的脱贫了吗?今天的黑水村又是一个什么情形?

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约上当年的文友,再次选择了盛夏,选择了当年的路线。当我们的汽车行驶到庙坝镇后,拐上的不再当年的煤渣路,而是一条与国道同样宽阔平滑的柏油路。当我们一行正为是否走错道争论不休时,大枫树煤矿已出现我们眼前了。大家正跃跃欲试准备下车爬山,驾驶员却一脚油门,汽车呼呼地继续前行。打开车窗一看,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长蛇一般曲曲弯弯向山上延伸。因为周末,不时有汽车从山上下来。当大家还沉醉在山里的美景时,汽车嘎一声停了下来:“已到了山顶了!”一看时间,从煤矿到山顶不到四十分钟。下得车来,尽皆惊呼:“哇噻,好漂亮!”而我更是惊喜:一排排别墅式的两层洋楼呈现在面前,再细一打量周围环境,这不是当年那胡姓兄弟居住的地方吗?

早已等候于此的村支书说,这是他们的新村聚居点,不仅家家户户接通了水电气,而且还安装了网络:“你们看,现在城里人都上山来避暑呢!”新村旁边果然有一停车场,至少停放有一二十辆汽车。

“不敢相信,简直不敢相信啊!”回想十年前的情景,再次让我感觉恍忽。突然想到一事,我问:“那胡家兄弟现在咋样了?”

“你看,那不是胡老二吗?”村支书手指那边,一男人正忙着给人端茶送水。定睛一看,还真是胡家老二,只是比当年精神多了。

“他们家现在可过得好着哩,不仅住着楼房,还开起了农家乐,老二还娶上婆娘了哩!”

“嗬,还真想象不到!”文友们一个个惊叹不已。

“黑水村的变化,与我们的驻村第一书记文琪分不开,正好她今天也在村里,我带你们去村办公室见见她!”村支书说这话时非常激动。

村委会就在新村聚居点旁边,我们很快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功臣。

文琪,本是县委办公室公务员,一个未曾历过风吹日晒,喜爱浪漫时尚的城市年轻女子,2015年4月,来到黑水村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上任第一天,听说村里来了扶贫书记,村民们从山里四面八方赶来,可一见文琪面后人人都大失所望:“一个白白净净的城里女娃,看那斯斯文文的样儿,怕是连山路都走不稳,还帮我们扶啥贫哟!”

面对村民们不屑不满的目光,从未经过如此场面的文琪十分尴尬,尴尬之余则是万分地恼怒。城市出生的她,大学毕业便进机关,农村于她就是另一个世界。虽然县上对驻村第一书记进行过专门培训教育,但文琪心里的结始终没能解开:难道是在县委办干得不好,才让她出来做这个扶贫第一书记?她不敢问领导,只好一直埋在心头。

县上的死命令是,2018年底前必须脱贫。一开始,文琪完全是带着满腹的情绪入户走访。山里人家分散,山路太难走,第一天只走访了三家就让她疲惫不堪,万万没想到的是,三户人家的贫困状况深深触动了她。许是女性天然的慈悲心,也许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让她暂时抛开自身的杂念:不管如何,要尽快完成每家每户的摸排工作。

于是,文琪每天翻山越岭,穿行在山林间,渴了饮一捧山泉水;累了就靠在树上喘口气。为了早点摸排完,她顾不了周末和节假日,也不管天晴下雨,连续20天,她磨穿了两双崭新的运动鞋,走遍了全村476户人家,记下了86个特困户的详细情况。

全村因病残致贫者达90%,这些病残大多与恶劣的居住环境有关,有病去不了医院,有的甚至就是下山时被摔致残的……那被铁链拴着野兽般嚎叫不断的精神病老人,那长年病瘫在床呻吟不断的花季少女,那浑身破烂不堪臭气刺鼻的智障孩子……那些不忍触目的画面让她每天都夜不能寐。应该说,文琪是在接连不断的心酸和悲凉中完成走访的。

解民之痛苦刻不容缓,文琪通过各方的艰苦努力,终于得到市、县医院的爱心支助,医院一次次派出医疗人员爬山涉水到村里免费送医送药。为解决特困家庭的不时之急需,她与村“两委”商议决定,成立黑水村公益助困基金,除部分申请财政支持外,她率先拿出一千元,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踊跃捐款。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实施哪一项,钱成了首要问题。光是打通上山公路就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同时改造房屋、易地搬迁、新村聚居点建设、发展产业,哪一样都离不了钱……为了筹集资金,文琪带领村“两委”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四处奔走,有1%的希望必尽100%的努力。功夫不负苦心人,县上分管联系领导、各帮扶部门、县内外爱心企业等,终为其诚心、信心和决心打动,纷纷倾力支持。

钱有了,便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寻求适合大山脱贫致富的产业项目。为了打通高山峡谷的道路,文琪顾不得日晒雨淋,顾不得酷暑严寒,每天攀爬在悬崖峭壁间,多次遭遇危险,遍身伤痕累累也不管不顾,第二天又照例出现在工地。此时的文琪,心里再也没有或者说再没精力思考自己的小九九;唯一的心思就是如何尽快改变黑水村的现状,让村民的生活好起来。趁修路的间隙,她还带领村支“两委”和贫困户前往邻近市县选购种羊,发展山羊养殖。

老公在千里之外成都工作,县城里上幼儿园的女儿由保姆照看,文琪回城办事多是过家门而不入。有几次,女儿晚上打来电话:“妈妈,爸爸不在,你也不要我了吗?他们都说我现在都成孤儿了……”听到女儿哭声,文琪也禁不住泪流满面,恨不得立马回到女儿身边,然而,她不能。

黑水村还有那么多百姓、那么多孩子挣扎在贫困线以下,自己的女儿至少还衣食无忧。顾不了女儿的哀求,管不了家人的埋怨,文琪日夜不息地奔波在扶贫脱困的路上。

根据村里特点,先期发展“短平快”的养殖业后,又引进了眉山市鑫瑞农业公司,采取“基地+大户+贫困户”模式,发展藤椒产业,把贫困户和种植户联接起来,形成产业发展链条和利益共同体。

2016年冬,黑水村山上大雪覆盖,一贫困户家养的100只鸡眼看就见效益,却一夜之间被冻死多半。得知情况后,文琪顾不得积雪路滑,不听村干部劝阻,执意上山察看,一路上记不清摔了多少次。当她跌跌撞撞走进这户人家,女主人饱含感激的泪水道:“张书记你这么关心我们,虽然鸡被冻死了,但是我们脱贫信心更大了!”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上山公路打通了,连最偏远最闭塞的6组也通上了水泥路,各村民小村的联山公路全修通了。老人们纷纷感慨:“在山里活了一辈子,总算能顺顺当当地下山了,还是张书记好啊!”

因为一年四季日晒雨淋,皮肤白皙的文琪早已成了“黑妞”;昔日时尚的城里女娃也成了亲朋好友口中的“土家”妹子。

文琪说,她还是喜欢村民们叫她“黑妞”,因为与黑水村同姓啊。

如今,黑水村里但凡上了年岁的村民,都已将文琪当成了自己的闺女,亲切地叫“黑妞”,而在文琪心里,早已放下了初始的杂念,把自己真真切切当成了黑水村的一员……

采访结束后,文琪和村支书都执意要陪我们到山里看看。走在山间公路上,一阵阵清风却从树林里扑面而来,驱散了盛夏的酷暑。入耳的是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水声、鸟鸣声;摄入双目的则是漫山遍野紫褐色的滕椒花、金黄的油菜花、紫红的豌豆花、粉白的扁豆花……姹紫嫣红、争相斗艳。放眼远眺,还有那白色的羊群在绿色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蝴蝶、蜻蜓在空中欢快地起舞翻飞……当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时,一阵汽车的鸣笛声又将我们拉回到现实……

我突然醒悟道:自然也好,人间也罢,只要路通了,气血就畅了,像这云雾山一样,一切都鲜活而生动了!

 

作者简介:

巴山,本名彭明凯,文学学士,已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二百多万字。先后在国内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出版诗集《爱河泛舟》,散文随笔集《五味人生》《拷问世界》《竹海梦天堂》《迈向成功的路》,小说集《滴水看海》《悠悠情思悠悠恨》《你是田光福的影子》《你的秘密田光福知道》等9部文学专集。梁斌小说奖、孙犁散文奖获得者;《读者》和《百花园》杂志签约作家,巴山文学首届作家高研班学员。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