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志愿者,用青春一直追寻着关于蓉城的绿色梦想

2020年03月25日16:3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在成都,总有一些人在用脚步丈量着成都的每一处山川河流;总有一些人深入高校或是进入社区,用育人者的身份,一遍又一遍地向大家讲述着关于环保的重要性;也总有一些人从生活的点滴出发,细节入手,言传身教,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环保志愿者的他们,将生命中的无限热爱奉献于此,用青春韶华追逐着关于蓉城的绿色之梦,守护着蓉城的水光山色,潋滟晴空。

蒋周获得“优秀环保志愿者”称号。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供图

蒋周:携手川港青年做环保,做美丽中国的行动者

蒋周,现任职于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荣获2019成都“优秀环保志愿者”称号。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他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环保教育引导与环保活动实践相结合,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川港青年互动交流为契机,积极带领川港青年宣传环保、服务环保和践行环保公益活动。

2018年,蒋周以四川省教育厅全省高校交流项目“大学生香港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会同省内高校组织了8个环保主题团、120名学生赴港,与香港大学生交流、参观环保设施,通过社区服务深入学习和了解香港高校的环保行为和理念。同时,利用香港大学生来川学习、实习和就业契机,他先后组织了10批次,5所香港高校,300余名香港青年来内地开展环保活动:携手香港演艺学院共植友谊树、川港青年环保走进龙泉青龙湖小学活动、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学生参观成都垃圾处理厂等。

为形成良好的氛围,蒋周将环保教育带进课堂,将环保实践带进社区,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工作目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及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惜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品德。

将环保与扶贫相结合,开展了“川港青年环境保护公益计划”废旧物品收集变卖献爱心活动,将收集到的物品捐赠给色达县歌乐沱乡中心小学的弟弟妹妹们。

作为一位川港两地教育、文化的传播者,他以环保搭建起了川港两地青年互动交流的桥梁。

“保护环境,青年先行”,这是一名高校环保志愿服务者的倡议和心声。他不忘大自然对人类的给予,不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论,不忘川港互动交流文明的互鉴,不忘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他将带领更多川港青年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为建设美丽中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魏蔚进行堆肥温度测量。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供图

魏蔚:携真心扎根社区,以专业带动志愿

魏蔚,2019“优秀环保志愿者”、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项目总监。她2011年加入“根与芽”,主要负责推动生态社区建设板块的工作内容在社区的实施,同时协助环境教育的部分工作。近9年投身于社区一线的她,在多个社区负责开展过以“垃圾可持续管理”为主题的生态社区建设项目,协作多个社区小区参与其中,并为多个社区及社区组织机构提供环保培训指导。魏蔚认为,环保志愿者首先必须是一名崇尚环保生活的实践者,然后是一名热心人,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影响周围人,同时还是一名有心人,不断地学习提炼,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传播环保知识和理念。

从2011年起,魏蔚与她的专业团队开始扎根在锦江区河滨社区,开展以垃圾可持续管理为核心的生态社区建设工作。通过整合来自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企的资源,将问题转化为需求,变成各方能参与、能入手、能改善的具体工作内容。在河滨社区的望江嘉苑、东方逸景、河滨佳苑、锦州花园等开展以小组培育、废物利用、绿化堆肥为特点的环保志愿者工作。

以上一阶段工作为基础,魏蔚和她所在的环保社会组织将垃圾管理的问题放到探索餐厨垃圾的减量上。由于生活垃圾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含水量极高,又容易腐烂发臭的餐厨垃圾,如果能够有效处理其源头将是垃圾管理项目的一个极大进步。所以,魏蔚又投身到社区餐厨就地处理的探索过程中。不过这条路极具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当时垃圾分类还不被大家所关注,多年来分类清运制度和分类清运系统都不完善甚至滞后,无法实现前分后运,即便能实现餐厨分类清运,但是后端的分类处理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四川的饮食特点是高水分、高盐高油,根据当时的经验来看这类餐厨堆肥特别容易发臭,导致居民翻堆,在没有成功案例和方法的参考下不敢贸然进行。

2017年,在王家塘街12号院,魏蔚继续挑战餐厨垃圾的分类的堆肥。在没有相关的成功经验和成果案例作为参考情况下,经过半年多的尝试,她和同事经历了选错容器导致厌氧产生恶臭和蚊虫的失败,也经历了每天工作12个小时、节假日无休的辛劳,以及手脚全被蚊虫叮咬、浑身酸臭的而遭到别人异样眼神的尴尬,终于利用好氧技术将小区的餐厨和绿化垃圾全部就地处理,每月能处理餐厨近0.8吨,并且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城市社区进行餐厨就地处理的方法与模式。以此来号召和培养了一批关心社区环境保护、热心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居民,成为社区环保志愿者,带动社区内4个小区自主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在社区环境治理和环境发展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魏蔚也积极参加到其所属机构开展的众多环保宣传交流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与学校、企业、高校、政府部门、个人等社会各界开展了“根与芽小组”“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小区调研”“生态社区建设行动”“儿童环保舞台剧”“零废弃校园”“环保公益讲座及展览”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培养无数儿童、青少年们等社会公众对环境的热爱,提高了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和社区参与度,同时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良好评价,推动更多人积极加入到改善环境的行动中。

随着国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与铺开,全社会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空前关注,“强制分类”逐渐形成共识的趋势下,魏蔚也将继续秉承自己的初心——“携真心扎根社区,以专业带动志愿”,将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社区都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

李贞(左二)正在进行植树。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供图

李贞:环保就是从生活的点滴开始

李贞2017年加入成都高新区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环保志愿服务工作者。在协会领导以及同事的无私的关心帮助下,她始终践行环保的工作及生活理念,不仅把环境保护融入自己生活方式,还时时刻刻向身边人身边事科普环保、推广环保,在短短的3年间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志愿者。

李贞在生活中便深深地根植环保理念,践行环保的生活方式。她平日不管在家还是在单位工作的时候,都非常注重节水节电,时刻注意随手关灯以及关闭拧紧水龙头,平时在家中也会常备一个桶用来装洗澡水、洗菜水用于冲洗厕所以节约清水,家中一直使用节能灯泡、休息时关闭电脑以节约电能等等。造纸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她在办公室打印资料都是采用双面打印、打废的纸张当草稿纸重复使用,节约纸张减少污染。因为塑料制品降解时间长、难度大,每次到超市购物她都会自备可以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拒绝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因为每消耗一公升汽油就会产生2.25千克二氧化碳,在路程不远的情况下,她总是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垃圾中的金属、纸类、塑料、玻璃都是能够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通过转化成为能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筑材料......为了更好利用这些资源,多年来,她都不怕麻烦,坚持将家里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存放,实现了垃圾资源的再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能源。

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李贞不断自学环保知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向公众传导环保理念。她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非常注重积累与环保相关的知识,不仅经常阅读公众赞誉度高的环保好书,还通过关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解国家及省、市的环保方针政策,最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动态,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科普等等。此举不仅丰富了自身的环保方面的知识储量,也为她在环保志愿服务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向公众推广环保理念,科普环保知识打下了理论基础。今年3月,在由龙泉驿区委组织部、成都社会组织党建研究学会、龙泉驿区茶店镇党委和高新区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主办的名为“红色引擎添动力,绿色成都我参与”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她作为志愿者兼活动主持人,发挥了环保志愿者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社会公众助力植树造林及环境保护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园城市建设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保不仅仅是一声口号,它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应该履行志愿者的职责和义务,在生活中不乱丢垃圾,将垃圾分类,尽量采用公共出行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志愿讲解员的优势,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科普环保,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队伍当中。”李贞说。

3年的环保志愿者工作经历给了李贞颇多感触。她觉得环保志愿者的工作不仅能向公众普及的环保理念,更能让绿色环保的种子在公众的心田生根发芽。而在今年她也成为了环保志愿讲解员,作为新生代的环保志愿服务工作者,她充满了光荣与自豪。在今后工作生活中,她将更加努力地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践行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积极地参与志愿者协会举办的各项环保活动,发挥自身播音主持专业的特长,向公众更好地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为了我们生存的环境能够“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美好”做出应有的奉献。

草长莺飞天,花重锦官城。每一位环保志愿者都在躬行力践,他们用着一颗颗最朴素和真诚的赤子之心,去真正热爱着、竭尽所能地去守护着脚下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山川河流。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发光发热,如同迎着阳光的向日葵,追逐着关于蓉城的绿色之梦,从未停歇。(王垚)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