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春色,年年动人。前些天,天气转暖,在家“宅”了一两个月的成都人,遇上阳光的诱惑,变得“毫无抵抗力”。不论是公园还是运动场,又让人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看着大家其乐融融的劲儿,部分过于松懈的行为也引起了笔者的担忧。在成都某绿岛公园,一些在此散步、骑车、铺地毯休憩的市民已经摘下了口罩,而周围不断有陌生人擦肩而过;在成都杉板桥附近的一处足球公园,在踢球者进入公园前并没有工作人员做测体温、登记信息等相关工作。事后被问及时,他们的回应令人咂舌——“那就随便写一个吧,不要超过37℃,走个过场”。
公园内市民聚集,病毒传播风险显然比家里更高;和陌生人一起从事身体接触较为频繁的户外运动,也存在着一定感染概率。个人防护措施打折扣、基层防控落实出现松懈的迹象,是基层防控落实和监管不到位、民众警惕意识出现松动所致。
成都市体育局在不久前发布的《全市体育场所有序恢复开放的指导意见》中专门提出,各体育场所要设专人于入口处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实名登记;健身人员出示健康码、佩戴口罩入场。可见,为避免疫情出现反转,相关部门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关键在于,执行者能否不打折扣、严格细致地落实?
战“疫”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依规防控。抗击疫情,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远没有取得彻底胜利。试想,如果由于公园、球场管理的疏忽,出现哪怕一例传播者,那又会耗费出多大的社会资源去排查、检测、隔离、治疗;又会让多少家庭又过上忐忑的日子;又会让一个片区乃至一座城市陷入怎样的不安?
成都连续15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并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这次战“疫”,敌人凶残狡猾。在国内疫情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境外输入风险。市民们在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情绪上有一定程度放松可以理解,但思想上、行动上仍然应保持警惕,该有的个人防护依然要到位。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疫情相关宣传力度,提升市民风险防控意识。而公园、餐厅、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必须要继续落实最严格、最全面的防控举措。除了基本的入口检测、巡逻抽查、日常消毒等工作,还要在场所显著位置公布疫情防控责任人及属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方式,公示人员疫情摸排、防控措施、消毒等情况,张贴相关防控知识和健身注意事项。
此外,监管部门要继续提高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巡查力度,扩大监督范围,不留死角。对于一些防控措施打折扣的公共场所,应该及时提醒、警示、约谈。对于屡教不改的,要依法惩处乃至“拉黑”。只有继续落实最全面、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我们才对得起一线英雄的用汗水乃至生命换来的成果,才能牢牢把握抗击疫情这场战役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