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帮扶单位市政协机关前几天帮我销售了1000多斤滞销时令蔬菜。最近天气好转,又到了蔬菜种植的好季节,我得抓紧时间把大棚里的菜苗移栽了。”近日,巴中市巴州区大茅坪镇得阳村蔬菜种植大户张茂林戴着口罩在他家的蔬菜地里忙碌起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值战“疫”的关键时期,又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得阳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组织动员群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确保战“疫”生产齐头并进,实现“两不误,两促进”。
疫情防控不停歇
“广大村民们注意了,请大家尽量少出门、不走亲访友、不要扎堆聊天,停止操办各类酒席等群体聚餐活动”…… 从大年初二开始,得阳村村委会广播就开始播报疫情防控知识。村民王玉英说:“宣传这些疫情防控知识都是为了我们村,为了我们的人身安全着想,我们要响应这些号召,不要到人员多的地方去,一定要勤洗手,爱护卫生,保护好自己。”
防治疫情输入,最重要的是加强防控知识宣传。除了“村村通”广播全天候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外,得阳村还通过微信群、流动宣传车、移动小喇叭等载体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宣传。在进村的主干道上设置了卡点,组织村社干部及志愿者24小时轮班值守,防止外来人口和车辆随意进入。向村民发放《临时通行证》,每户每两天可派一人购买必要生活物资。同时,每天村社干部都要在村内进行巡查,及时劝导制止扎堆、打牌、聚餐、出门不戴口罩等现象。
劝阻村民停办酒席是难上加难。六社村民张甫安去世,其儿子张明德准备在2月18日为张甫安举办丧礼,宴请村民。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知道情况后,立即赶到他家里了解情况,从当前疫情形势、公告要求等方面对其进行劝阻,苦口婆心劝说了1个半小时。最后,张明德表示理解、配合,丧礼一切从简,只有他家人和料理丧事的人参加。
生产抢时不耽误
防疫不误生产,春耕不误农时。在今年的春耕工作中,得阳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旋律,早发动、早安排、早部署,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工作。2月29日,得阳村的田间地头,村民忙着除草、翻地、挖坑、施肥,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以往这个时候,二社村民张国平早就外出务工了,今年受疫情影响,准备3月份才出门。趁着天气好,他帮助家里老人一起劳动,不仅将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把几亩地都种上了蔬菜。“农村从不养懒人,勤劳致富全靠双手。”他说,如今的脱贫政策很好,不能等靠要,还是要自力更生,这样才能稳定脱贫。
老母亲常年吃药,两个子女还在读书,得阳村贫困户张小平仅靠打零工难以维持一家人生活。这两年在得阳村养殖大户张力的帮助下,先后投入8万元修建300平方米的家庭养殖场,累计出栏生猪100头。受昨年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存栏生猪全部清零,今年正愁买不到小猪。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他协调购买20余头猪仔,他这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在养猪的同时,他还养殖了60多只土鸡。
农业稳则天下稳,农民安则天下安。在这个关键时刻,得阳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通过加强科普知识宣传、保障农资供给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集中精力投入到春耕生产工作中,全面消除撂荒耕地,实现应种尽种,力促今年农业既增产又丰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务工就业不再愁
在家多停留了2周的村民李琼英心情很激动。本应在2月5日返回宁波务工的她,因疫情原因一直在家等消息。几天前,她接到厂里的电话告知,浙江、四川两省已对接,可以办理相关手续去上班了。“早点上班总是好的,在家待着心慌。”接到通知后,李琼英迫不及待来到村委会开具相关手续,然后前往镇卫生院办理外出务工人员健康证明。
外出就业是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得阳村有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大多原定大年初十左右返岗复工,但受疫情防控、交通管制等影响,外出务工延后。得阳村成立了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专班,分片负责包干区域,对全村各组逐户详细摸排今年务工人员外出意愿、工作地点、出发时间、岗位变化以及存在的困难,建立了相关台帐,同步指导健康申报证明在线系统填报流程。
“全村务工人员基本上分布在浙江、西藏、山西、青海、深圳等地,常年在外务工有348人,今年返乡的务工人员有215人。”巴中市政协机关驻得阳村第一书记陈聪告诉记者,目前,得阳村已分批次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2月份已有9人外出,还有175人计划3月份外出务工。
得阳村还联系政协委员开办的企业、市内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基地等吸纳就业。同时根据巴中市相关部门发布本地企业招聘岗位匹配输送,帮助在家的农民工迅速找到合适岗位。村民张波去年经过驻村干部帮助联系到深圳市务工就业,受疫情影响现在一直在家未能出去,眼看今年收入成问题,驻村干部迅速给他介绍到巴州区工业园某企业务工,已帮助实现就近上岗。(吴江 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