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急响应调整为二级 下调的时间到了么?二级与一级,到底有何区别?

2020年02月26日08:32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连日来,全国多个省份下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级别。2月25日,四川省应急委员会发布消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当前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决定自2020年2月26日0时起,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

下调的时间到了么?

2月24日,央视就最近出现的新冠肺炎“非常规”病例以及多地下调应急响应级别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对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进行了独家专访。

其中,向钟南山院士提问到:下调应急响应级别的时间到了吗?

钟南山:我觉得下调的时间到了。对此,钟南山院士还举例广东省,他表示,就广东而言,绝大多数城市新发病人数明显减少,这是前提。此外,各地的防控意识也大大提升。目前,我们是二级应急响应,采取一级防控的措施。 并不是不分任何地方,都要采用一级响应。

钟南山院士还表示,分级分区分类处理是最核心的,我认为这是合适的,一方面该紧的紧,该松的松。另一方面,这对发展生产是有利的。

那么,目前四川全省到底什么情况?

从整体来看,目前,四川全省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月24日24时,四川全省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529例,现有疑似病例56例。从2月20日起,全省新增确诊人数均在5例以下,其中2月22日为“0新增”。而从各市州的情况来看,有3个市州连续“0新增”天数超过20天,分别为自贡、阿坝、广元;乐山、广安、绵阳、眉山、雅安、巴中、内江等7个市州的“0新增”天数超过10天。

新增确诊病例减少同时,治愈人数呈上升趋势。2月14日,治愈病例数首次超过新增病例数。2月17日至今,治愈病例数一直“领先”于新增病例数。截至2月24日24时,全省治愈病例数为278人,超累计确诊病例数的一半。

而下调应急响应等级则意味着该地疫情已得到控制,形势好转。省级政府可实行对本行政区的更多事项的决定权。该地区开始逐步进行复工复产。

二级与一级,到底有何区别?

什么是二级响应?

二级响应:启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

事件发生地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非事件发生地的市、县(市、区)政府要服从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调度,支援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

这就意味着,应急处置工作则不再由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改为省指挥部统一部署。

个人防护不降级

对于市民们来说,应急响应级别的下调,一定程度上给大家带来更多的自由。但是也一定不要松懈,坚持少出门,出门戴口罩、不扎堆,勤洗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

日前,四川省疾控中心也向全省人民发出倡议:不要放松警惕,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同时要避免聚会、聚餐等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在家就餐为好。

除了上班,尽可能减少外出,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的频次;复工复产,尽量做到家与单位两点一线。上下班或外出首选步行、骑单车或自驾车;如果必须乘坐公共交通,请避免聚集,并全程佩戴口罩。工作场所请保持通风、清洁,多人同处一室时要佩戴口罩。

集体食堂打饭时请全程佩戴口罩,并与前后人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尽可能分次就餐、分散就餐。

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常通风、多乐观”,坚持科学消毒,不过度消毒。

积极配合社区、单位的健康监测管理工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和就医。

(综合自四川省应急委员会官微、央视网、川报观察、封面新闻、成都日报)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