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多地陆续复工,出行人数日渐增多。在疫情尚未结束之时,出行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可马虎不得。
【复工前失眠咋整?先睡心,后睡眼】
疫情与长假同步到来、信息过载、生活与工作界限模糊,也让更多人打乱了原有的睡眠节奏,这不,近日小编还从朋友圈看到一些人因为第二天就要出门复工,而失眠睡不着,其实,在医学上,根据失眠持续时间长短划分失眠,有短暂性失眠、短期性失眠和慢性失眠。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治医师曾慧梅介绍,失眠也是一种主观体验。
因此有可能一部人出现出现睡眠节律问题,可能也是因为之前长期“宅”在家,打乱了“生物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切忌不建议盲目使用一些保健品,曾医生就强调,离开医生指导盲目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成瘾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睡眠体验做睡眠环境调整,更重要的是做好睡眠的心理准备,即“先睡心,后睡眼”。
建议在返工前,一定要调整好作息——
饮食作息:参照正常上班来管理日常起居生活,以适应重回工作岗位的要求。
知识准备:了解病毒传播的相关知识和疫情发展的相关权威信息。减少担心被传染的不必要的焦虑。
病毒防护:准备好口罩、免洗消毒液等用于上下班通勤和工作期间病毒防护的东西。
【复工后如何做好心理建设?】
专心工作:工作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工作时间,如非工作之需,不看手机,不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信息等。
适当了解疫情:工作休闲之余拿出一定时间了解疫情状况。
不交流负面信息:同事间不交流、不传播可造成心理恐慌、引发人身歧视、影响单位工作氛围的谣言信息。
少走动不聚会:只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中尽量减少人员间的近距离接触,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等非面对面的沟通途径。下班后不聚会,尽量减少与更多人的接触。
保持与家人的联系:每1-2天,与异地家人保持一次互通安好的沟通。
积极自我鼓励:疫情下正常工作,对自己而言是一个历练和学习的机会,积极的自我鼓励可以提升自我价值感。
主动求助:工作中如有身心不适,要积极主动求助,不带病(生理疾病、心理困扰)工作。
而随着复工复产,规律的睡眠与生活提上日程,但熬过的夜,失过的眠不是吞褪黑素就能完美解决的。专家建议从失眠、熬夜原因入手解决问题,对恢复睡眠保持信心,不可盲目、跟风用药。
【出行时 这份防护小知识请查收】
外出复工的市民朋友了,除了做好心理建设外,也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比如,在外出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全程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乘车时推荐戴手套。如果有公共场所监测体温,也要主动配合体温检测。
对于没有乘坐私家交通工具的市民,建议要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以下是个人出行乘坐交通工具时的防护建议:
(综合自人民网健康频道、广州日报、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