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坛泰斗自传在中国出版  感受川端康成

2020年02月24日08:55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感受川端康成

  最近,日本友人援助武汉医疗物资时所赠的古典诗句,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发人们对日本文学的关注。

  正好,日本文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自传《天授之子》最近在中国出版,让我们一起在川端康成的自传中,体味独特的日式文学审美。

  自传体小说集国内首发

  《天授之子》为川端康成的自传体小说集,收录《故园》《东海道》《感伤之塔》《天授之子》四部小说。

  这本自传体小说集,是一部窥探作家灵魂深处的珍贵作品,以独特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日本美的象征。此次国内引进出版,受到众多读者欢迎。

  川端康成从两岁到十四岁期间,父母、姐姐、祖父母相继去世,这使得他一生中都萦绕着“天涯孤儿”的情结。《故园》中,以迎接养女为契机,作者回顾了自己孤独的少年时期;《东海道》则缅怀故人的上京之旅,探讨艺术与永恒的关系;《天授之子》中,描写与养女之间的父女之情,记述了战后日本笔会的活动……

  之所以说该书是窥探川端康成灵魂深处的珍贵作品,是因为作者自称“天涯孤儿”,但其文字却展示出一卷养女与父母之间饱蘸怜爱之情的白描图,于平淡中见真情。正如作者所说:“回望故园中、松荫下孤独敏感的少年,无比温馨而又澹泊清澄。”

  鲜明的“日式之美”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新感觉派作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百多篇。作品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他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当选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并获得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勋章。

  1968年,他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这样定位这位日本文坛泰斗:“他叙事技巧高超,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

  川端康成忠实地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集中表现日本人精神特质,无论是《雪国》里雪中不言的山村人家,《山音》中的葱茏世界,还是《千只鹤》里雪子小姐的千只鹤包袱皮,志野茶碗和引人浮想联翩的传统日式茶道,川端康成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日式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描绘了艺妓、歌舞伎、和服、清酒、寿司、茶道、祗园会、五重塔、富士山,这些日本符号都凸显 “日本美”的格调。  

  精彩书摘 

  树上读书

  从上小学的时候起,我几乎每天都要爬上院子里那棵野瑞香读书。

  它是祖父心爱之物,爱的程度仅次于那棵老松。这棵野瑞香也相当老了,从它那树干头部向四方伸展它的粗枝,我的脚就蹬在树枝上,靠着树干,姿势随便绝不难受,而且我在树上的位置总是固定的。回忆起来,那高度也许有所夸张,实际上大概要比屋顶高一些。我坐在树上就觉得这里是我的巢一样。

  快到四十岁的时候,初次看到明惠上人树上坐禅的画像时,我不由得流了泪。还没有想起野瑞香上的自己,眼泪就夺眶而出了。这可能是把明惠和幼年的自己得意地相提并论之前纯洁的感动吧。粗糙的照片上依旧看得出松树的生命力生动感人,照片上的小鸟高声歌唱。我在树上的时候,成群的小鸟飞到野瑞香上鸣唱也是常有的事。

  上树读书之类癖好,大概一直保持到结婚之前。

  其实,树上读书既没有原因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是突发奇想,习惯成自然。并非感伤,倒是贪于野趣,也没有想到这样做是与众不同的。

  树上读书的回忆,我没有和别人说过,我也没有因它回忆起往事。我生平不喜欢追忆自己过去的事,不以为这有什么意义,所以树上读书的事即使有时回想起来也不过是带出淡淡的哀愁色彩而已。看到明惠上人画像不由得流泪,连我自己也为之吃惊。

  我有时候想,在野瑞香上读书的幼年形象,也许蕴含着我天生的性情和平生的幸福。

  爬到树上读书的孩子,回想起来也好,从旁观者的角度说起来也好,那形象可能是孤独和寂寥的吧。然而孩子却觉得有趣,急急忙忙地往上爬。被树枝树叶包围着的我这个巢虽然有些暗,但是读到中途的书让我恋恋不舍而不顾其他。

  傍晚,凉气和一股木香袭来,刚有此感觉的一刹那,就觉得冷清寂寞,想赶快下来,在树干稍高的地方撒手往下一跳,震得两颊一颤,那声音从耳朵穿了过去一般,接下来感觉到的是凉而且湿的苔藓,和方才在树上的感伤情怀交织在一起。这是刚上中学之后的事。那时耽于古典作品,不明意义只是诵读,不过读起来那调子非常美好,令人憧憬不已。这样的读法,不免带有感伤情绪。

  但是,盛夏季节的午觉照例睡在院子里的石头上。从那棵野瑞香往里走有一棵大橡树,南边还有许多树,因而这里形成一片阴凉,我仰卧在石头上,或者听橡树枝上的蝉声,或者眯起眼睛看树叶之间的天空。那块石头长度足够我伸直了腿,可是却像一块炸豆腐一样横着直立在那里,宽度勉勉强强和我的肩宽相等,仰卧在上面翻不了身。如果把手臂放在肋骨处,就会立刻从两边耷拉下来。高度有两三尺左右。我记得睡在上面还从来没有掉下来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波)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