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先生做的春卷
14天,能让人练会什么技能?成为私房菜馆的大厨,或者是自律起来让你刮目相看的会读书能锻炼的好青年?
疫情发生以来,宅在家里不出门、不串门、不聚会的市民,宅家也有“不得闲的生活”,他们晒美食、晒健身、晒食谱、晒成果,成为朋友圈网红,而各种团购群里关乎家居生活的商品畅销不断,社区居民接龙的团购能力爆棚。
昨日,本报从社区中“搜索”出一群多彩“宅”生活的代表,从他们“14天”养成记里看看不一样的居家宅生活。
养成记1
小夫妻居家做“大厨”
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过得格外低调,为了避免接触,大家都选择宅在家里。有人调侃,“终于到了啥也不干在家躺着也能给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了”,无奈躺多了腰酸背疼,浑身不自在。为了不辜负宅在家里的时光,不少市民干脆苦练厨艺,一只鸡有五六种吃法,一个馒头可以捏出十几种造型,有的吃货,连炸油条、手擀馄饨也不放过。一个14天下来,堪称大厨养成记,年轻夫妇檀先生和阿清就是这样的代表。
“我们都爱吃,爱折腾。”檀先生说,虽然他们是对吃货夫妻,但和很多年轻人不同,他们喜欢自己亲手做,并且享受其中的过程。平常工作忙,疫情期间,两口子居家办公,快节奏的生活突然慢下来,这也给了他们施展厨艺的空间。
这不,面粉是食材的主力。立春的那天,他们自己做了春饼。在他们看来,春,就是扑面而来的暖,正所谓“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阴和暖气生”,自己做的春饼,饼皮通透,吃在嘴里,暖心暖胃。“来,啃了这口春饼。啃得草根断,万事皆可为。”檀先生的美食记录,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平凡的日子里,夫妻俩常常一个当主力,一个打下手,炒茶、煮奶茶;煎蛋、面包和咖啡;炸油条、手擀馄饨;就连元宵节吃的汤圆,也是一家人亲力亲为,从和面开始,到煮汤圆,还原了食物最原始的模样。“都是看着菜谱,学着做,你也可以的。”面对朋友们的点赞,阿清和老檀有些小开心。
这样的居家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两人的默契,在彼此眼里,对方都是值得被鼓励和肯定的那个。“这个蛋挞真的可以,她还故意把糖减半,吃起来不那么甜,但是超级酥。”“很好吃啊。确实也蛮好吃的。”老檀骄傲地说。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老檀做吃的比较多,我只负责吃。”……阿清翻出老檀做春卷时的照片,忍不住笑了。在特殊的时期,两人静下心来,好好珍惜这样的时光,每天的日常,有互动,有爱,有欢乐。“但其实我们也都在期待,一切尽快好起来,早点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阿清说。
养成记2
安静陪娃寓教于乐
特殊时期,宅在家里的市民秦先生既不研究美食,也没变成健身达人,但他也没闲着,“我未来14天主要工作就是陪孩子愉快地完成每天的亲子作业”。
秦先生说,这个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疫情来袭,尽管家里人都没有疫区过往接触史,但为了防控疫情的需要,他们取消了所有外出行程,全家老小7口人也因此商定出每个人的角色:60岁的母亲是全家唯一获批出门的人,负责全家生活开销的采购;妻子负责做饭菜,孩子及70岁的父亲负责“吃喝玩乐”;小姨子则被认定为“加班狂魔”;而秦先生则被认定为“最适合教孩子写作业的人”。孩子上学有作业不稀奇,实际上,秦先生的孩子6岁,就读于一所民营机构的幼儿园,受疫情影响,幼儿园开学时间推迟后,老师们就开设了“空中课堂”给孩子布置“家庭亲子作业”。每天吃完晚饭,秦先生就会随时留意幼儿园班级群的班主任发的动态,“一般大约晚上7时,老师就会在群里公布当天的作业和完成要求”。
记者看到,在秦先生晒出的作业课表里,有认识数字、趣味手工课、音乐欣赏、小小画家等。秦先生说,这些课程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作为家长可以趁着延长假期“安静地陪娃”也是一件好事。但刚开始陪娃完成亲子作业的头三天,他觉得“陪伴时间度日如年”,遇到一堆烦心事。比如说,孩子不乐意,学习坐不住,听不懂。为此,苦恼的秦先生还去朋友圈里吐槽了一圈,不久,家长、同事,甚至老师都留言支招。
“我总结了几点陪孩子一起学习的方法。”秦爸爸信心满满地说,其实在跟孩子一起学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方法,孩子都会喜欢轻松有趣好玩的氛围,因此就得将学习变得有趣。比如,老师给出命题画一幅画,那么,家长可以换个表达方式来告诉孩子,可以让孩子自己围绕主题讲一个故事,然后用画笔把这个故事表达出来。这样孩子就会感觉自己的故事是非常有趣的,也会更乐意把这个故事用画笔展现出来。
秦先生说,随着假期延长,很多家长也会遇到诸如此类的育儿问题。他建议,家长们要学会放弃单纯教授,让孩子们把学习变成在情境中演绎,在游戏中体会,这样更能激发孩子们掌握新的知识和本领的兴趣。
养成记3
宅家里种菜快乐又自在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延期复工,这倒让杨欣悦有机会体验一把现实版种菜。她在朋友圈晒出菜地,让她成了“网红”。
杨欣悦工作在柳州,娘家在南宁市邕宁区。1月18日,她早早回到娘家过年,不想却遇到新冠肺炎暴发。在村里,村民们非常重视疫情防控,往常村头大树、小卖部都会有很多人聚在一起打牌、跳舞,今年通过宣传,各家各户自觉不串门、不聚会。
在杨家,兄弟姐妹都带着孩子一起回乡过年了,家里还算热闹。但每天宅在家里闲得慌,于是,杨欣悦瞄准了后院菜园子里一块闲置的菜地,扛着锄头就把闲置的菜地重新开荒,锄草、翻土、施肥,然后种下了红薯苗。每天,她起床后就到菜地蹲守观察“有没有抓土”“有没有生根”“怎么叶子还是垂头丧气”。
杨欣悦往菜地跑的举动也引来奶奶的注意。“你这样种红薯苗,方法不对。”奶奶看过杨欣悦的菜地后,马上纠正说,红薯苗正确的栽种方法应该是把叶子剪掉的这一段横着栽种在土壤里,老辈人常说“横栽红薯竖栽葱”,就是这个意思。“原来红薯苗是横着栽种的。”杨欣悦恍然大悟。在奶奶的协助下,20多天后,杨欣悦的“开心农场”有了点小规模:菜地里不仅种了红薯苗,还种了小葱和萝卜。
杨欣悦说,小菜地开垦成功,让很多宅在农村过年的朋友通过视频或者电话向她讨教,她也不断研究宅在家里种菜的各种方法。例如,她利用可乐瓶自发豆芽,还有水培蒜苗,红薯根水培等,这些种菜小成就让她和朋友们的居家生活丰富而有趣。
养成记4
变身“Tony老师”亲手剪发
受疫情影响,理发店等服务行业复工时间纷纷延后,“如何理发”成了困扰市民的一大难题。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深藏不露的“Tony老师”诞生了,翻箱倒柜找出堪称“传家宝”的理发工具,亲自上阵。
“平时小孩的头发都是我理的,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头发还能自己理。”家住凤岭南的张先生,说起自己的理发经历,有点好笑又难忘。怕剪得不好,他还专门让家人在边上“监工”,电推剪使用不是很熟练,但整个过程也算是有惊无险,勉强完成任务了。
城里理发店的美发大师,尽管回到乡下过年,依然是你们难以超越的“Tony老师”。
资深造型师李荣恒年前回武鸣老家过年,大明山脚下的乡土乡情令人留恋,他用镜头记录下了春节家乡的年味。但这个春节注定是不一样的,公司复工的时间再次延迟,他也只能留守家乡。
左邻右舍的乡亲头发也要理一理了,李荣恒亲自上阵,免费给他们理发。大伙各自戴着口罩,期待新造型,新年新气象,在李荣恒的改造下,新造型令人眼前一亮,这份新年的礼物,让大伙心花怒放。当然,为了安全起见,他也只能小范围开展,在个人能力范围内,给亲友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待在家乡的日子,虽有难得的团聚,但也有中年人的烦恼。“这样的大环境下,活着就好。”李荣恒期待早日回到城里,回到熟悉的工作中,为一家的生活继续打拼。
他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感慨道,以后再也不抱怨堵车了,因为那才是繁华大道,以后再也不嫌弃人山人海了,因为那才是国泰民安。(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记者彭媛媛 周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