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
“我的工作就是给他们做好后勤保障,盯着他们穿脱防护服,保护他们不被感染。”
这是四川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组长、主管护师匡永福反复说的一句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比以前更忙了。
在2009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发现四川首例H1N1患者,当时第一批接触患者的正是匡永福所在的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们。这次疫情中,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匡永福也首当其冲,挡在了防控疫情的最前线。
匡永福(左)和杨希
1月17日,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领导召开会议部署防控方案,从那天起,匡永福就没有闲下来过。所有到院的发热病人,来到医院的“第一关”就是发热门诊。21日开始,发热门诊的医生24小时轮班,随着发病人数增加,医生改为“三班倒”,8小时一个班,放射科是两个班,12个小时轮一班。有的医生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值班期间滴水不进,有的甚至穿着“尿不湿”上班。
发热诊断区(二)
匡永福每天早上7点就到医院来,差不多晚上8、9点才下班,“从早上说到晚,就怕哪里没交代清楚。”她不停地协调各类物资,最重要的是医生护士们穿脱防护服时,她不放心,一定要亲自盯着、看着,一边提醒着。发热门诊的医生护士们,是直面患者、保护患者的第一批人,而匡永福是他们的保护者。
“我们这里大多数都是年轻小妹妹,她们来自各个科室。”匡永福说,很多护士都是各个科抽调来的,她们都是主动请缨上一线。
杨希
2月1日,胃肠外科护士杨希值班,防护服下依旧能看出她的疲惫,但是她说:“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报名的,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吧。“对于每天的工作,她已开始慢慢熟悉,“身体还是感觉比较累,但大家都很好,我们背后有像匡老师这样的后盾。她帮我们准备热饭、热水,她说在我们后面全力支持我们,不会让我们受到感染,会保护我们。觉得非常温暖、放心。”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摄影 吴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