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社区拾里共享庭院喜气洋洋。项目开发运营负责人李标给村民报盘——拾里共享庭院一期在2019年94天的有效经营时间里,兑现股农保底分红14.2万元,入股农户最高收入2万元;增加村集体资产公司收益2.1万元;返聘27名村民,增加村民工资性收益7.9万元。
由于没有植入文旅产业,几年前,拾里共享庭院所在地——石家院子的一、三产业很难良性互动。2018年6月,汪家村(现汪家社区)成立公司,开始运营拾里共享庭院,激活农村闲置房屋、土地和人员等“沉睡资源”,形成可持续的农民收入增长点。
共享资源把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
拾里共享庭院之名,来源于老地名——石家院子。
2018年,成都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选在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上。作为成都首批打造的林盘点位之一,石家院子先行启动、探路。
当年6月15日,汪家村(现汪家社区)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成都市新都区陌上汪家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并由村支书刘华杰任董事长。为把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石家院子29户村民全部签字同意,将16.72亩林盘地、宅基地等统一量化入股到陌上汪家公司。而李标团队则在此基础上负责开发运营拾里共享庭院一期。
项目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针对农房、院坝等,李标团队制定出对应价值的折股标准。然而,林盘里到处是随意搭建的建筑物,如不清理,计算出的入股数量难以服众。为此,当地开了50多次村民“坝坝会”,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拆违,深入院落逐户沟通,最终将其全部清理。
根据规划,拾里共享庭院一期项目引进商家,打造共享书吧、田园火锅、特色餐饮咖啡茶院等9座产业院落。为此,当地整合区、街道两级财政资金,投入到林盘保护修复和环境风貌打造上;村民承担自己闲置房屋的主体修建费用;无资金的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修建,农户和集体按5:5的比例分配收益;装修则由村民、李标团队和入驻商家协商分担。
如今,走进村民郑碧英的家,记者看到一栋有川西田园风格的楼房。主人住一楼,门朝田园开,庭院、卧室、客厅、厨房、杂物间整修一新;营商区域的门朝林盘开,形成了“商住分离,商住一体”的新型林盘村居格局。
共享成长联营+互助式用工
虽地处乡村,但运营94天来,9座产业院落实现了盈亏平衡。怎么做到的?
原来,为实现多方参与、多方共赢,李标团队与入驻商家实行联营制:免收租金;商家的营收、财务等事宜由李标团队一起处理;二者按一定比例进行盈利分成。
“拾里帮帮团”也是李标团队的创新。他们在招聘的27名村民中,抽了9人作为产业院落“共享服务员”,并进行培训。其他院子忙不过来时,只要在系统上喊一声,相对有空的服务员就会主动去帮忙、补位。
李标测算过,“拾里帮帮团”可使林盘产业院落的人力成本总体减少一半左右,再加上免租金和统一管理等“管理福利”,“商家综合运营成本降低了50%到60%”。
目前,李标团队还与成都大学、成都数智凌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了CMS客如云庭院餐饮系统、SLAMS 智慧休闲民宿系统、CAPOSS特色农产品产销系统等9个系统,实现了自助点餐、统一结算、透明收益等功能,为后期深度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据悉,拾里共享庭院二期将推进“喜乐IP文化聚落”,涉及农户154户及5个林盘保护修复项目,面积是一期的11倍。
共享庭院能否继续取得成功?李标很有信心:“一期,我们用了一年时间来做村民的工作,二期只用了4天,因为大家都看到这个模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