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者的心理关怀建议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 何江军

2020年01月29日17:0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为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求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

就被隔离观察者而言,其既不同于确诊患者已进入紧急医疗治疗的阶段,又不同于普通民众有相对自主和安全的状态。在被动监测、社交限制、环境封闭、患病暗示、诊断模糊和信息缺失的状态下,其心理可能貌似平静不以为然、也可能人格解体内心崩溃,引发对自己或医护人员的伤害言行。针对这类群体的心理干预,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

一、告知后续安排,增加可控制感

一旦要求进入隔离观察,其容易激活心理应激状态,感觉震惊、惶恐、失控、无助甚至绝望。此阶段应尽可能按照标准流程,准确告知后续流程和需要配合的细节。家属应尽量保持稳定状态,避免近期作重大决定,增强被隔离者内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二、接纳负面状态,引导压力宣泄

在隔离初期,难免出现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应专门留出时间进行沟通。尤其要真诚倾听与共情,鼓励其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针对不同性格和气质的对象,话题以对方感兴趣的为主,多以开放式的提问,注意话题方向的引导,帮助通过交流宣泄内心的压力,获得心理的支持。

三、适度交流关怀,避免冷热不均

需要注意沟通频率,尽量定期交流,防止刚开始过于聚焦和紧张,后期减少后造成的心理落差与失落。沟通中不要因为自身工作超负荷或者其他情绪影响,表情冷漠、态度生硬,导致被隔离者出现被孤立、被抛弃、甚至责备自己增加麻烦的内疚感。另外,在其面前交流要坦然,避免遮遮掩掩、欲言又止,或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容易引发其敏感多疑,不利于内心平衡。

四、保持平和乐观,积极言语暗示

在观察期间,注意保持常态的交流,不刻意地攀谈,避免触发其他事件的情绪形成交叉影响,也给被隔离者自我整理内心的空间。注意疫情信息的交流语序,保持积极的倾向,比如“人数在增多,但已治好了一些人”与“已经治好了一些人,但人数在增多”,就应尽量采取前者的表述方式。

五、增强认同完善,消除不良认知

在心理干预和互动交流中,可以引导其对曾经应对挑战的回忆,提升对自我的认同和人生的完善感。同时,注意识别和处理典型的不合理信念,尤其是“必须要按照我认为对的方式来进行防护”等绝对化要求的思维、“连防护都做不好,我真是个失败、无能的人”等过分概括化的思维、“被隔离就是终极宣判,家庭、生活、人生全都没了”等糟糕至极的思维。

六、微空间也丰富,主动充实时光

隔离观察期间,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力所能及的组织被隔离者,聚焦当下时光,作一些记录日记、正念冥想、音乐放松、病床微运动及其他活动,主动转移注意力,丰富隔离的时光。

隔离不是别离,科学的心理关怀,让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心桥畅通无阻。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