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阿坝松潘县: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郭莹

2020年01月23日07:00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农历春节将近,四川松潘古城年味渐浓。漫步古城,街道两边大红灯笼高悬,行人如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街边的年货摊上,龙波周正在为家人购置年货,“春节要把家里装扮得喜庆一点,来年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龙波周家住松潘县安宏乡烟囱村,过去是当地的一名贫困户。他说:“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家生活有了很大的起色。”

近年来,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增强群众内生动力。除了健全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机制,实现群众长效增收以外,该县扶贫开发局不断强化政策兜底保障,破解群众发展瓶颈制约,切实改善基础设施,防止群众致贫返贫……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筑牢脱贫攻坚根基。

扶贫干部前往村民家中走访。松潘县扶贫局供图

产业精准扶贫 藜麦种植促进群众增收

烟囱村平均海拔3300米,是全县有名的高半山贫困村。虽然全村拥有2000余亩土地,但由于气候原因,传统胡豆、小麦、青稞和土豆等农作物产值不高,农业生产受到束缚。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为了能就近照顾她,龙波周放弃了外出务工,这让原本就生活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回想起过去艰苦的日子,龙波周颇为感慨,“那时候真是穷啊!进退两难!”

贫穷让龙波周一度消沉,是政府的帮扶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2019年,龙波周家庭年收入增加了万余元,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精准扶贫项目——藜麦种植。

2017年,松潘县投入资金792万元,完成烟囱村2300余亩土地整治和水利灌溉工程,变坡地为梯田。

土壤土质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得到改良,但究竟种植什么经济作物带动群众增加经济收入,让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犯了难。经过长期调研,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将目光聚焦到了种植高收益经济作物藜麦上面,“烟囱村海拔高、日照好、土地污染少,非常适合这种作物的生长。”

松潘县扶贫开发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刚开始,农户们对这种新作物不了解,顾虑很多。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2018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在烟囱村租用4亩最贫瘠的土地种植藜麦,当作全村的试验田。

当年10月,4亩试种藜麦喜获丰收,亩产达到200余斤,让村里的农户跃跃欲试。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2019年,烟囱村成立农业专合社,采取“专业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藜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村民出租土地和务工。2019年,专合社实现租地收益13.5万元,实现劳务收益22.5万元。

“现在,我们村采取不回收藜麦种植成本,预留来年种植投入的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另外,我们还并注册产品商标,申请绿色、有机转化等产品认证,为产品走向市场提供条件。”扶贫开发局工作人员说,现在大家对种植增收都信心满满。

扶贫干部入户了解群众生活情况。松潘县扶贫局供图

激发内生动力 近8000名贫困人口脱贫

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被激发,思维方式也从“伸手要”到“自己干”。曾经的贫困户,70岁的泽哈足和老伴如今可谓养老无忧。因为女儿远嫁,老两口身边长期无人照顾。得知他们的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和泽哈足的帮扶联系人对他们格外上心,除了平时的看望陪伴,还帮他们打扫卫生、办理医疗报销、改造牲畜养殖暖棚。泽哈足说:“我现在还能帮助村里做一些事情,吃穿用度也不愁了,这都是国家政策好!”

烟囱村种植藜麦只是松潘县脱贫攻坚帮扶中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松潘县始终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根据村情、户情对症下药,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和产业发展计划,为贫困户量身打造“作战手册”,确保人人有脱贫门路。

2014年以来,松潘县已经稳步实现2125户7846名贫困人口脱贫、55个贫困村退出,全县贫困发生率从13.5%降至0.03%。哪怕是松潘最偏远的乡村,也是一副安居乐业的画面。

生活好了、日子美了,百姓的干劲儿也足了。松潘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马松说:“虽然我们‘摘帽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我们不会停步,我们会继续激发群众干事创业、致富奔康热情,将扶贫进行到底。” 

(责编:李强强、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