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这也是我们党建工作的一大难点。
由于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决定了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在现实中,有的流动党员不愿亮身份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基层党组织也不愿意去主动服务流动党员,因此就演变成了“党员不愿主动找组织,组织不愿主动找党员”的现象。并且有的软弱涣散党组织存在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等问题;还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无抓手、缺载体,对作用发挥好的流动党员不能及时表彰激励,对长时间脱离党组织、作用发挥差的不能警示告诫、及时清理,使党员存有亮不亮身份无所谓的心理,造成许多党员成为“挂靠党员”或“口袋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要加强流动党员“能见度管理”,就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失、流而有家、流而有学、流而有为。一是要完善社区营造中心,深耕院落治理现代化。借力辖区智力资源,对流动党员、社区骨干开展专业培训,着力提高其引导居民自治、开展社区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搭建多元参与平台,深入推动参与式治理。积极推行符合区域实际的社区参与式治理模式,引导流动党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参与社区营造工作,共建共治共享“宜业宜居”的人居环境。三是运用“互联网+”手段,建立智慧党建平台,流动党员只要使用个人身份证号即可在PC端或移动端登录智慧党建平台让基层党员、流动党员找得着组织,组织找得着党员。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流动党员实行“全盘掌握、追踪管理”,为大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撑,切实强化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把基层党建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刘馨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