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摄影师 镜头下的生动与温暖

2020年01月16日09:08  来源:重庆晚报网
 
原标题:城市公交摄影师

孙立在拍摄

▲除夕 孙立 摄

▲汗水 孙立 摄

▲收银员 孙立 摄

▲最后一公里服务 孙立 摄

▲孙立有空就拍身边工作的同事

拉近焦距,对准拍摄物体,镜头中的人物表情开始变得丰富,随着四周天气的逐渐转黑,人物的形态与环境最终合二为一。“咔嚓”一声,快门按下,这张名为《除夕夜》的照片,不仅打动了无数陌生人的心,也打动了全国城市公交摄影评委的心,获得了三等奖。

照片里的主人公叫付高艳,这张拍摄于2019年除夕夜的照片让她感慨万千。“我记得那天回家,年夜饭都吃过了,但家人还是等着我回家一起团年,感谢他给我拍下这张珍贵的工作照。”付高艳口中的他,就是城市公交摄影师孙立。他拍的照片,没有气壮山河的风景,没有艳丽逼人的模特,没有花哨的滤镜,却是一个个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没有什么比用镜头记录更打动人,我的初衷是把重庆公交发生的点滴故事告诉给更多的人。”孙立说。

故事一

除夕夜的守候

2019年除夕,北碚区鱼塘湾公交车站调度室里,一个瘦弱的女士,正坐在电脑面前,认真地看着什么。窗外,零零星星的几辆公交车依旧按着点在正常发班,车上的乘客,已经寥寥无几,正准备开车的刘师傅突然顿住了脚步,站在调度室外,拍着窗户给里面的人说了句:“嘿,小付,新年好!我们猪年再见哦。”还没等女士抬头,窗外熟悉声音的熟悉背影已经渐渐消失在夜幕下,公交车的车灯亮起,即便车上只有一位乘客,它的终点,也不会改变。

每每看到这张照片,付高艳都很感慨,“原本去年除夕夜不该我值班的,当时值班的调度叫胡旭兰,因为她很多年都没有和家里人过年了,我就主动说,胡姐,您回去和家人团年吧,这个除夕的班,我来替您值。”听她说完,胡旭兰突然眼眶一红,拉着她的手满是感激。

记得大年二十九的那天,付高艳早早和家人团了年,尽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除夕,但考虑到第二天要上班,付高艳的妈妈还是煮了汤圆给她吃,“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妈妈的话,平淡之中充满了对她的满心祝福。付高艳说,除夕这天早上5点20分就上班了,一直到晚上10点多,直到最后一辆公交车驶离,她才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拎着包带着对家的向往,回家了。

当时,孙立恰好经过此处,望着调度室里那孤单的背影,心中甚是感慨。于是,他按下快门,抓拍到这张名为《除夕夜》的照片。

故事二

车窗外司机的汗滴

一位穿着衬衣的公交车驾驶员,在酷暑难耐的8月,把半个身子伸出窗外擦玻璃,脑门上的汗珠大滴大滴地往下掉,让人看了很是心疼。

这张照片,是孙立于2016年夏天拍摄的。拍完这张照片孙立自己都没想到,他竟然用镜头记录了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在当年的公交集团杂志上,这张照片被采用,用来反映一线工作人员的艰辛。被拍下的驾驶员叫周仁勇,他还记得,那天天气着实很热,应该有40多摄氏度,以至于开车行走在北碚的街头,耳边尽是刺耳的知了叫声。按照公交车的保养维护要求,车辆进入停车场后,驾驶员要及时打扫车内卫生。刚把地板扫干净,这时,周师傅发现车窗玻璃上有好几个手印,看上去很是显眼,“可能是哪个小朋友抹上去的。”于是,他拿起抹布沾水,拧干,一点一点地擦去车窗内外的手印,期间汗水不停地流,“我当时专注擦手印,没想到孙立拍下了这个瞬间,真有点不好意思。”周仁勇笑着说。

故事三

无人售票公交车的收银员

城市里的无人售票,每天会有不计其数的乘客往里面投币。每天下午,收银中心的收银员就会开着小车,收集公交车上的钱袋。孙立拍摄的这张照片,是夏天收银员收钱的场景。只见照片里穿天蓝色衣服的女士,左手打开收银箱的门,右手将钱袋从里

面取出来,整个过程记录的,是一个不被我们熟悉的工种。

孙立告诉记者,公交车的收银箱设计非常科学——用钥匙打开箱子门以后,需要插一个卡板进去,才能把装钱的袋子取下来,这个袋子取下来时就自动密封好了,避免票款的流失。接下来,再换一个新的袋子上去,整个过程只有2分钟的时间。

据了解,北部公交一共有974辆无人售票公交车,每天开着车在城里收取钱袋,想一想就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随着刷卡和二维码乘客的数量日渐增多,收银员收到的纸币和硬币总量也会逐渐减少,但哪怕只有一位乘客使用纸币,收银箱就要存在,为乘客服务。

故事四

最后一公里温情回家路

轨道蔡家站通车了,住在附近两江民居小区的市民出行方便了,但开通的第一天,着实让很多居民感到了焦虑。家住两江民居小区的杜先生说,他在解放碑一家影楼上班,2013年12月28日,随着轨道交通6号线的开通,他从住家所在地去解放碑上班,再也不用“跋山涉水”一般的辛苦了。然而第一天,由于没有规划两江民居到轨道蔡家站的公交车,那天早上他花了10块钱坐出租车去的轨道站:“当时还在想,公交都没得,以后坐轨道交通也不方便。”没想到,两天后的早上,小区外就有了一趟577路迷你巴士,起点站是蔡家轨道站,终点站是灯塔。

孙立的这张照片是在577路开通半年以后拍的,当时577路成为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典范,也让许许多多的乘客,回家的路变得温情。

人物对话

镜头下的人物更真实生动

今年29岁的孙立,开了4年公交车,做了2年管理工作,甚至在开公交车之前,他还当过售票员。可以说,有工作经验以来,他的工作都和公交密不可分。

2015年,收入不高的孙立花8000元买了一台佳能70D相机,对于丈夫的“大手大脚”,妻子很是不理解,“喜欢用手机拍就行了,干嘛非得买个相机?”“老婆,我买来给娃儿拍照的。”那会儿,孩子还小,为了打消妻子的疑虑,孙立没事的时候也喜欢给孩子倒腾几张照片。与别人在影楼照的千篇一律艺术照不同的是,他镜头下的孩子,要么正在吃饭,要么正在和妈妈嬉戏。久而久之,看惯了影楼照片的人们,对孙立拍的照片非常感兴趣。

但孙立的兴趣并不止于拍孩子,作为一位团员,团支部搞活动,他的任务也是拍照。以前用手机拍,拍出来的照片放大了看就很失真,“有一次我带着相机去拍,没想到拍出来的效果特别好。”自那以后,拍工作照就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一年后,摄影技术成熟的孙立,卖掉旧相机后花16000元买了一台新的尼康D800相机,每天回家研究角度、光线、结构,很快,他的摄影技术也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镜头下的人越来越真实,镜头下的故事越来越生动,镜头下的生活越来越有味道。孙立说,他也希望自己拍更多乘客的故事,让他们与城市公交之间的连接点,因为图片而显得生动起来。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毕克勤 摄影报道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