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国国奥队在U23亚洲杯暨东京奥预赛小组赛第二轮0-2输给了乌兹别克斯坦,提前一轮失去了晋级淘汰赛的资格。根据规则,想要参加奥运会,必须要在本次U23亚洲杯上至少杀进4强,因此,小组出局也意味着中国国奥同时失去了东京奥运的门票。临时抱佛脚的战略,失败了。
你能想到吗,在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前,中国国奥已经是唯一一支有希望代表中国男子三大球参加东京奥运的团队。早在去年夏天,中国男篮在本土举办的世界杯上折戟,他们在小组赛第二阶段最后一战中73-86不敌尼日利亚,失去了直通东京奥运会的资格。奥运会落选赛,中国男篮与希腊、加拿大身处死亡之组,同区对手还有乌拉圭、捷克和土耳其。按照赛制,每个赛区的第一名才能获得东京奥运会的资格,这几乎是中国男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就在中国国奥输给乌兹别克斯坦的两个小时前,中国男排0-3不敌伊朗,未能获得最终的奥运入场券。至此,东京奥运,对中国男子三大球项目说了“不”。
相比于关注度较低的中国男排,足球和篮球似乎同病相怜。不论是不是以东道主身份参赛,足球和篮球都无法给人交出满意的答卷。我们在场上体现最多的就是“技不如人”,以往,总有篮球迷调侃足球,如今,当中国男篮和中国男足回到同一水平线,这样的声音也逐渐少了。
同病相怜的两个项目,堕落的原因也惊人的相似,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联赛表面繁荣,其实人才断档。中超联赛,最吸引人的依然是高价引进的超级外援,至于本土球员,多数只能干打下手的活儿,再看看所谓U23年轻人的成绩单,黄紫昌、段刘愚这样的球员能火,实际也是反映了中国足球后备力量不足的现实。同样的局面,男篮的CBA联赛似乎也不陌生,四川在三外援帮助下转眼从一支打进季后赛都无比困难的球队成了总冠军,第二年,他们借着总冠军的余威进了季后赛,却被血洗。之后,就开始原形毕露的“摆烂”,所谓的本土战略、培养新人,并没有让人看到未来的希望。
同一支球队,有没有外援可以“判若两队”,这实际上就是人才造血失能的恶果。中超提出要成为“世界第六大联赛”,能拿出的资本一定只能是大牌外援表演,以及疯狂烧钱的吸睛程度。而之前,网上有不少人将CBA称为全球第二大联赛,可CBA和中超的现状如出一辙,在U23政策保护下出局的国奥以及“第二大联赛”培育出的男篮都说明,任何虚假繁荣,都只是迟早要破的泡沫。
中超和CBA过于舒适的环境,让不少人失去了竞争的意识,失去了向上的冲动。中超轻而易举上千万的年薪,还有多少人愿意降薪走出国门去体验奋斗的孤独?CBA外援名额限制让不少国内球员抱起了金饭碗,就吃准了你“不用也得用”。所以,目前中国三大球的运动员中,能够在顶级联赛闯荡的,也只有武磊一个人。
郑智还能入选国家队,是悲哀的。诚然,日本也有三浦知良这样到了50多岁还将参加顶级联赛的老将。但得分清楚,郑智和三浦知良对于一支球队的意义是什么,后者只是作为精神象征,只是因为热爱而享受足球。而郑智呢,有时候还需要他来继续扮演球队中场核心的作用。找了这么多年郑智接班人,至少迄今为止,还没出现。照目前中国足球的人才状况,郑智这样水平的人短期内也很难出现。
央视名嘴贺炜在国奥输给乌兹别克斯坦之后在社交媒体说:“中国男子三大球运动,好像还没赶上大国崛起的步伐。如果不明白问题在哪里,舆论还停留在输是因为不够拼搏,赢是因为足够努力的层面,这样的尴尬,估计还得继续下去。”换言之,竞技体育的失败并非只因为场上的参赛者发挥不佳,战术不对。想要找到更多原因,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场外。
在昨天下午结束的第98届日本高中足球联赛决赛中,静冈学园3-2逆转青森山田夺冠。来自日本全国40余家电视台参与赛事报道工作中,赛事组织者宣布本场比赛到场球迷数为56025人,创下自第81届决赛以来的历史新高,并且连续两年实现到场球迷突破5万人的壮举。前一天刚刚经历国奥无缘东京奥运的中国球迷,只能酸酸地羡慕这一日本足球的盛况。
高中联赛一直是日本足球发现人才的主线,现役日本国脚中,有不少人都是通过高中联赛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比如大家熟知大迫勇也、长友佑都、柴崎岳等。完善的选拔机制,为日本拓宽了人才选择面。而长久以来形成的热烈氛围,又反哺了日本的体育事业。昨天,推特日本区的趋势(Trending,类似于微博的热搜)前三名已经全部被高中联赛决赛包揽,而我们的微博,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盛况。这样的C位,多数时候会被“明星公布恋情”占据。
男子三大球,我们缺的并不是拼搏精神。技不如人、人才断档的背后,实际上是长期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氛围的匮乏。就好比,学生练体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球员踢球除了挣钱外,是不是也真的出自热爱呢?
或许,我们的三大球还有中国女排可以顶一顶,但竞技体育谁说得清,女排也不能保证次次夺冠吧!套话在此就不说了,东京的夏天,对中国男子三大球来说有点冷,希望借此机会,能够让我们彻底冷静,彻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