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手术抢救现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
人民网成都1月13日电 (王军)33岁的布姆已经怀孕九个月了,由于交通不便,此前的两次生产经历,她从未进行过任何产检,她以为这次也会像之前两次生产一样顺利。
1月8日,布姆意识到肚子里的胎儿已经很长时间不动了,家人把她送到了炉霍县人民医院。B超结果提示,未见胎心音、胎盘早剥,出现大出血、重度子痫前期及妊高症的症状,情况紧急。
由于炉霍县人民医院设备设施简陋,医疗条件匮乏,转上级医院又路途遥远,若冒险转院则母亲也生存机会渺茫。按照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的原则,妇产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成立以县医院冯华副院长、二医院炉霍县医疗队曾静、孙燕主治医师为首的救治小组,小组包括医疗队的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县医院检验科、麻醉科、手术室、药房等部门,迅速开始手术大抢救程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驻炉霍医疗队队长廖天治同医疗队其他队员配合县医院相关科室职能部门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进行前,由于血库中血源储备有限,不能满足手术需要。炉霍县人民医院冯华副院长立即向驻炉霍武警部队求助。五位武警官兵立即前往医院为产妇献了1000ml血,为手术提供了必备的血源。
当天晚上7点,布姆被推入手术室,此时已意识淡漠、心率快、血压低,出现了明显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医生们按照预案,分成三组:麻醉组的孙燕医师和县医院麻醉医师负责麻醉和病员安全;手术组的曾静和县医院陈家慧医师负责剖宫产手术;保障组的县医院外科马钢主任、医疗队廖天治队长和王路长技师负责调配手术所需各种物质和后勤保障。
曾静为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中,发现子宫表面已呈紫蓝色,胎儿已死腹中。经与家属沟通,同意切除子宫,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保住生命只是第一步,手术过程中,在积极的抗休克处理,输血、输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后,布姆的血压由休克血压逐渐上升到正常,直到最后停用血管活性药,大家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抢救,晚上22点30分,手术终于完成,布姆也在术后很快苏醒。
此次抢救工作,妇产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多科联合协助完成了整个救治过程,得到了当地医院的赞扬。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驻炉霍医疗队发扬了仁济大爱精神,群策群力完成了产妇的抢救工作,同时现场教学当地医生。也是作为省卫健委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的落地体现,惠及当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