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出亮眼民生答卷:这份承诺 有力而温暖

2020年01月03日07:02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这份承诺 有力而温暖

2019年12月17日,阿坝州若尔盖县下了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室外温度低至零下13摄氏度。但在若尔盖县中学宿舍里,电采暖设备散发着股股暖流,孩子们舒适入眠。

与若尔盖相距数百公里的甘孜州色达县也刚下过雪,在克果乡到然充乡的崭新柏油路上,牧民索朗骑着摩托车稳稳驶过,“这条路翻修以后,下雪打霜都能走。”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收获,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19年1月,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9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梳理发现,30件民生实事中涉及教育8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各5项、医卫和住房各3项,还包括交通、通信、环保等领域。可以说,件件抓住痛点,件件贴近民心。

一年来,全省相关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抓统筹、建台账、理项目、强督促,积极推动《方案》落地落实——

在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乃乌村幼教点,7岁的程娇可以流利地用普通话唱儿歌。在家里,她已是父母得力的普通话小翻译。据悉,2019年,在凉山,超过11万名跟程娇一样的彝族学龄前儿童,接受了学前“双语”教育。他们进入小学,将不再因为语言问题而落下功课。

在广元市昭化区香溪乡元林村,春节将近,村民邢小玲喜滋滋地翻看着自家新房的照片,盘算着要置办哪些家当。2019年,包括她家在内的30多户村民在土坯房改造中搬入新居。而在全省,有15万套城镇危旧房和11万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

此外,跟若尔盖县中学的孩子们一样,2019年,全省有28万余名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取暖问题得到解决。而让色达牧民赞不绝口的农村公路,全省也新建了6000公里。

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有14件民生实事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其中,有12件超额完成。四川省交出了一份高效亮眼的答卷。

在川西高原、在大凉山腹地、在川东北山区,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一串串扎实的数据彰显着这份答卷的成色,也寄托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

关爱

返乡农民工成“科技创新之星”

□本报记者刘春华

2019年12月20日,在2019中国(宜宾)农民工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中,凭借“晚熟柑橘种养循环高效绿色栽培项目”,返乡创业农民工王长明成功入选宜宾市“十大最杰出农民工科技创新之星”,获创业奖金5万元。

王长明是宜宾市江安县四面山镇石坝村人,多年来一直在外务工。了解到家乡党委政府很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他打算返乡种柑橘,为家乡发展出力。得知王长明的想法后,当地镇、村、组大力支持,并帮他完成整地、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8月,江安县名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并在石坝村、向阳村流转土地500余亩,建立晚熟柑橘种养循环基地。2019年,依托合作社,王长明发展柑橘产业发展核心示范片5000余亩,辐射周边村、社发展1.7万余亩。

王长明还通过种养循环高效绿色栽培模式,解决周边养殖业污染问题:与当地一家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安装养猪场至基地粪便处理管网5000余米,每年消化养猪场有机肥上万吨,一举两得。

在王长明的带动下,村民的增收机会也多了。合作社建立以来,每年吸纳老龄劳动力8000余人次、带动贫困户就业200余人次,带动地方人均增收800元,上百名年轻人受其影响回乡创业。

【点评】

省特邀民生观察员、宜宾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副秘书长张兴明: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有技术、资金、眼光,还有对家乡的热爱和留恋。因此,他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队伍。

宜宾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非常重视。除了农民工科技创新大赛外,当地还举行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暨农民工创新创业发展大会,并表彰了优秀农民工,出台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我们相信,这种对家乡的热爱和留恋最终将转化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治理

污水变清水百姓笑开颜

□本报记者殷鹏

“项目建成后,你们看到的将是一座公园,而不是污水处理厂。”2019年12月27日,自贡市东部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推进一期工程建设。

釜溪河位于沱江下游右岸,是自贡人的“母亲河”。为让“母亲河”焕发新颜,自贡大力推进以截污清水、水系连通、治乱护岸、筑景兴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流域综合治理,总投资达到300亿元。目前已启动36个项目,完成投资118亿元。

其中,东部污水处理厂是自贡市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标志性工程,设计污水处理规模5万吨/日,治理后出水将达到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自贡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磊介绍,东部污水处理厂采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方式,与传统的地上敞开式污水处理厂相比,噪音小、异味少,“污水在地下处理厂‘悄悄’就变清了,地面则将建成一座漂亮公园,供居民休闲娱乐。”此外,当地还投资58亿元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3座,对主城区和乡镇的89个污水处理厂(站)进行提标改造。

釜溪河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市民马俊说:“清亮的河水与美丽的滨江公园相得益彰。带着孩子来玩,感觉真好!”

【点评】

省特邀民生观察员、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甘露:

由于城乡生活污水具有隐蔽性、分散性、随意性等特征,使得生活污水治理难度加大。现实表现为建设及运营经费不足、已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未全覆盖、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尽快完善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开阔思路,从金融、税收等角度制定相应对策,并长期持续引导百姓树立生活污水处理意识。

放心

让更多孩子吃到安全可口的午餐

□本报记者李丹

“午餐时间到!”2019年12月27日中午,放学铃声响起,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开始享用暖心又安全的营养午餐。

安岳县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近年来,该县在确保营养餐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加速推进食堂供餐模式,并于2019年春实现学校食堂供餐全覆盖。至此,该县246个校点、10.0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吃上了两荤一素一汤的营养午餐。

如何确保营养午餐的安全?在岳新乡中心小学食堂备餐间内,记者看到,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将饭菜装入饭盒,“营养餐的食材在入库之初就有迹可查。”

据介绍,安岳县坚持学校食堂自主经营,食堂劳务由政府购买服务解决。食堂所有食材都是政府公开招标采购的。相关企业还统一派专人、专车配送,确保食材新鲜安全。从业人员方面,当地不仅要求食堂从业人员须持有有效健康证且培训合格,还实现了食堂从业人员统一派遣和管理。

针对一些村小无食堂的情况,安岳县实施由中心校向村小配送食堂供餐试点工作,使103个村小供餐实现了“蛋奶模式”向食堂供餐模式的转变。

“这种供餐模式只是一种过渡。”安岳县学生营养办主任、县教体局副局长蒋凤说,今后,将在优质村小里逐一修建标准化食堂,逐步取代配送食堂供餐模式,“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吃得好、吃得放心。”

【点评】

省特邀民生观察员、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团长刘春香:

教育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各部门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落到了实处。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少数民族县及少数民族待遇县、革命老区县,每年有350万余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民族地区县城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膳食补助。孩子们吃上了热乎的饭菜,营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也相应提高。

提标

政府代缴医保 贫困户放心住院

□本报记者刘春华

“政府代缴的医保帮了大忙,这次住院花了1万多元,我自己只出了500多元。”2019年12月24日,太阳照进大凉山腹地深处。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瓦子村收获社,28岁的沙马比作告诉记者,政府为她代缴的基本医疗保险发挥了大作用。

沙马比作是瓦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在外务工,体弱多病的她在家照看小孩。去年11月22日,她突然头痛不已,高烧不退。被送到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后,她预交费用5000元。出院后,医院退给她4468.49元。

在沙马比作出示的出院费用结算单上,记者看到,她这次住院12天,共花去10847.22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报销 6912.45元、大病保险报销 1820.25元、医疗救助报销 1390.05元、卫生扶贫救助报销192.96元,个人承担费用531.51元。

昭觉县医保局局长王建中介绍,当地政府为贫困群众代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从最初的每人每年180元,已经上涨到每人每年250元。以前,像沙马比作这样的贫困户小病扛、大病拖,现在贫困户的就医负担减轻了,可以放心看病、住院了。

【点评】

省特邀民生观察员、省政协委员、凉山日报社汉文版专刊部副主任石进:

因病致贫是贫困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即便摆脱了贫困,要想追赶上发达地区的步伐,必须要建立起更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发展兜住底线。这其中,就包括医疗保障体系。

而如今,随着国家医保扶贫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医保带来的好处,能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所以,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道。

改造

村民感慨:新房子的好说不完

□本报记者黄大海张庭铭

还有十几天才返乡,但广元市昭化区香溪乡元林村村民邢小玲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家了。2019年12月26日,工作间隙,邢小玲又从手机里翻出新房子照片仔细看。

2017年起,元林村陆续完成了100多户村民的土坯房改造工作。其中,2019年,有30多户村民完成土坯房改造,搬进新家。元林村村主任王金生介绍,聚居点内有80平方米和120平方米两种户型,村民可按政府提供的图纸自行修建。相关部门除了以每户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外,还投入资金完善聚居点周围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新房子的好,说也说不完。”说起新家,邢小玲打开了话匣子。去年交房时,邢小玲回去看过,“120平方米,宽敞!厕所、厨房啥子都有。外面路也修通了,以后回家不用走泥巴路了。原来房前屋后全是土沟,现在都是水泥院坝。安逸!”

元林村的土坯房改造工作是广元市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

广元市安居扶贫指挥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该市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1253户,完工11158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297户的98.8%;土坯房改造开工38980户,完工33988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9270户的86.5%。

“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新房,我们也要住进新房。日子越来越好,要加油干!”邢小玲说。

【点评】

省特邀民生观察员、广元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何开金

土坯房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次性地完成改水、改厨、改厕,推动了农村生产发展、生态优化、生活提升,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也为乡村振兴开了好局。

这两年,我多次到昭化的农村去。最大的感受就是那里的土坯房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希望当地能再接再厉,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免费

街头“音乐会”遍地开花

□本报记者袁婧边钰

“成都有很多免费的文化场所和活动……”临近期末,正在四川音乐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读大三的刘睿思交出了一份自己关于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调查报告。这个报告,源自刘睿思过去半年来的实地走访和调查。

2019年,成都街头艺术表演在洛带古镇、安仁古镇等旅游景区、音乐小镇探索试点。全年累计开设点位60个,招募艺人7批共计371人,街头表演场次2038场、累计时长达5395小时,吸引现场观众超过200万人次。

对于这些数据,刘睿思有切身感受。她说,在春熙路、宽窄巷子、城市音乐厅……只要有街头艺人出现,就仿佛进入了音乐会现场,“印象最深的是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

除了街头艺术表演,刘睿思还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社区基层服务中心小书店、剧场等都免费对外开放。”刘睿思说,如果遇上“成都百姓故事会”“名师大讲堂”等公益性市民文化讲座,更是热闹。

“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还需不断丰富和拓宽形式。”成都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为市民提供多样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馆内还多次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及艺术普及讲座,并为文艺团队提供教室预约等。此外,为了让服务更便捷、高效,成都市文化馆还上线“文化天府——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将文化项目和产品“干货”免费放在网上,让市民自行“点菜”。

【点评】

省特邀民生观察员、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毅:

文化艺术生活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给市民提供多种文化活动,本质上是在满足民众对现代高质量城市生活的追求。而街头艺人,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民间自发的,它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对于提升城市整体的文化艺术素养发挥着作用。

四川日报记者付真卿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