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越聊越細 環境資源界委員“群聊”說了啥

2023年03月10日08:5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環境資源界委員“群聊”說了啥

  85名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組成的環境資源界別,3月5日下午第一次進行小組討論時,就有差不多3/4的委員發言。一圈下來,從自我介紹到審議政協常委會報告、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委員間大多已經相互了解。

  環境資源界別是十四屆全國政協新設立的,也是時隔30年后,全國政協再次增設委員界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術委員會主任童金南是連任的委員,過去5年,他是科技界的委員。他回憶說,上一屆,他所在的小組討論時,有人談環境,有人談數學,還有人談軍事,畢竟科技涉及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但這幾天,童金南有不一樣的感受,雖然環境資源界的委員有的來自政府部門,有的來自學界,還有的來自企業界,但大家的討論都緊扣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保護等話題。

  童金南的感受或許正應和了環境資源界別設立的初衷。據全國政協的工作人員介紹,新設環境資源界別,旨在為相關專業背景的委員履職提供更有力的平台,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谷樹忠認為,新設環境資源界別釋放了強烈信號,中國式現代化一定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85名委員的同與異

  開會前,谷樹忠就認真研究了自己所屬環境資源界別的人員構成。他也是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上一個5年,他“隸屬”於經濟界。

  谷樹忠說,85名委員絕大多數是長期從事環境資源研究、教學、管理以及經營等領域工作的代表性人士,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另有多人是來自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水利部、住建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的官員,還有多人是從事油氣礦產等資源經營的央企負責人。

  “新設置的環境資源界別的委員,其環境資源專業背景較以前顯著增強。”谷樹忠說,這將有利於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更專業地開展工作。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是九屆全國政協開始設立的專門委員會,谷樹忠說,當時設立這個委員會不僅彰顯了人民政協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關注,而且進一步提升了人民政協深入研究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能力與水平,為國家可持續發展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谷樹忠也認為,過往的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的委員來自多個界別,委員的專業背景也復雜多樣,會影響討論、研究的專業性,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之一的背景下,確實需要委員們的專業背景有較高的趨同性。

  環境資源界別的委員們都有環境資源背景,但來源卻十分多元,這樣的構成,也有利於從多維度來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參與了我國生態紅線保護劃定的工作,他最關心紅線劃定之后成果如何運用。他在這幾天的小組討論中感受到,來源多元而聚焦資源環境的委員特點,可以讓委員之間產生更多的相互啟發。比如,同組討論的委員中有一些來自能源企業,他們講述的有關能源企業的布局、綠色發展思路,有助於來自生態環境部門的委員對企業產生更深刻的了解。

  高吉喜也是一名生態專家,他說,一起討論的委員中,有不少來自其他部門的專家,大家會介紹一些調查結果、研究數據,不少成果雖然平時也可以從學術期刊上看到,但這樣面對面地交流、互動更有深度,更利於拓寬思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也是老委員,上一屆他參加農業界別的討論。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說,對不少問題的認知,大家有點像盲人摸象,缺乏一個打通的機制。現在環境資源界別把各個環節的相關人士聚在一起,很多問題可以在討論中形成共識,再加上調研、提案,能有效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85名委員中,既有來自中央部委的,也有來自地方環境資源部門的。全國政協委員余國東來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在他看來,全國政協新設環境資源界別,可以從全局上聚合國家和地方的建議意見,讓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話題的討論、研究更加體系化、科學化。

  話題越來越密,問題越來越細

  85名委員分成兩個小組進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重點工作的8條建議中,與綠色發展相關的建議成為討論的高頻次話題。

  童金南說,委員們討論的問題都集中到了環境資源領域,從煤電到新能源,從大氣污染治理到水利工程,“話題越來越密,問題越來越細”。

  他記得,開會第一天,隻要有人起了一個話頭,下一位委員就自然而然地接上。有時怕舉牌申請發言輪不上,遇到了重要的話題,會場上代表委員搶著開話筒,講想法。

  有委員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生態環保的表述,放在了以綠色發展為“大帽子”的章節。高吉喜說,這充分釋放了一個信號: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的前提是綠色發展。不能就污染治理談污染治理,要做好空間布局、優化能源結構、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隻有打出一套涉及多個層次發展方式轉型的組合拳,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以綠色發展為討論主題,85名委員都有厚實的真知灼見,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建議的重點工作都有多層次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黃潤秋是生態環境部部長,兩會前,他不打招呼,直接從北京奔赴河南多地,一舉抓住了多家違法排污的企業。在小組討論時,他結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建議,生態環保領域應進一步加大部門和地方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協調和推動力度,對企業違法違規、嚴重污染環境的行為要嚴肅查處。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教授朴世龍建議,要夯實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科學基礎,提升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觀測和預警能力。

  以往,能源企業的負責人大多在經濟界別,他們的話題大多圍繞企業發展,但當他們在環境資源界別參與討論時,話題緊扣“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電董事長盧鐵忠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國家要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發展核能,要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要求,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大力開發核電。

  煤炭企業一直是污染的“貢獻大戶”,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焦煤集團董事長趙建澤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未來,企業要全面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堅持綠色生產,強化焦煤清潔高效利用。

  “加的微信多了”

  老委員谷樹忠研究了近10年來各級政協委員的提案,他發現,生態文明領域的提案始終佔據較大比重。以全國政協為例,每年全體會議期間委員提交的生態文明領域的提案佔到全部提案的15%以上,部分年份甚至超過20%。

  “這反映出政協委員對包括資源環境在內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谷樹忠說。

  撰寫提案是政協委員的重要職責。在首次小組會上,不少老委員都講述了自己寫提案的心得:“無調研,不提案。”

  余國東也是一名老委員,他在上一屆提交的加強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的提案還獲評全國政協2022年度好提案。今年,他圍繞推動綠色發展准備了5份提案,聚焦“無廢城市”建設、完善環境保護稅、生物多樣性保護、內河船舶大氣污染監管,以及實現“雙碳”目標的對策等。

  他說自己專門就船舶對長江等內河造成的大氣污染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隨著運力的提升,船舶污染加劇。他提交了“關於加強內河船舶相關大氣污染監管的提案”,希望完善船舶污染防治的法規標准體系,推動內河船舶污染防治落實落地。

  高吉喜的提案與自己的專業領域相關,又有些跨界,他建議,在傳承發展中醫藥的同時保護生物多樣性,包括加大對瀕危動植物藥材的替代度、人工培育出與自然界植物藥效相近的作物等。這些建議是基於他自己多年的實驗提出的。

  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海洋司副司長胡鬆琴的提案科技感十足,她建議推動二氧化碳海底地質封存,助力實現碳中和。據她的研究,我國海域的封存潛力巨大,應該提前謀劃,超前部署。

  童金南是地質研究方面的專家,這次兩會,他在思考“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也提了一個與環保相關的建議,設立“長江日”。“可以設在每年10月的第二個周末”。

  對未來5年的履職,童金南充滿了期待,“認識的同行多了,加的微信多了,以后調研工作可以更多地展開,問題解決的步伐就會越來越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張藝 楊潔 劉昶榮)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