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徐芝文:把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作為四川農業由大變強的根本抓手和有效載體
人民網成都3月9日電 (朱虹)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受訪者供圖
徐芝文介紹,四川作為農業大省,優勢明顯,至少有3張金色名片:“糧豬安天下、川味譽天下、鄉村美天下”。所謂“糧豬安天下”,因為四川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和西部唯一主產省,馬鈴薯、甘薯、油菜籽產量長期保持全國第一﹔也是全國唯一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生豬出欄長期全國第一。所謂“川味譽天下”,則因四川不僅有蜚聲中外的川菜,還有享譽全國的“川字號”農產品。“三品一標”農產品位列全國前茅,穩居西部第一﹔是全國最大白酒產區、產量佔全國1/3﹔是全球最大紅心獼猴桃和全國最大晚熟柑桔、晚熟芒果、檸檬生產基地﹔竹葉青、天府龍芽、蒙頂黃芽馳名中外。所謂“鄉村美天下”,因為四川是中國“農家樂”發源地,“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數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國前三,春可賞花、夏能避暑、秋適品果、冬宜養生。
徐芝文說,四川農業短板也比較突出,農業大而不強、產品特而不優、品牌多而不響,“接下來,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揚優勢補短板,樹牢產業化思維、提升標准化生產、強化社會化服務、夯實項目化支撐,把建好‘天府糧倉’作為加快四川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根本抓手和有效載體,在深化‘五良’融合上下功夫、求突破。”
眉山市東坡區永豐村的高標准農田。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一是建良田。這是建好“天府糧倉”的根基。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啟動實施天府良田建設攻堅提質十年行動,分階段把全省630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在全國省一級率先出台高標准農田建設技術規范,分類明確平原、丘陵、山地建設技術標准,出台整合涉農專項資金建設高標准農田實施意見,推動制定四川省農田建設條例。堅持整灌區、整市、整縣、整片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今年將推進都江堰灌區,遂寧、眉山2市和10縣、100片建設,完成425萬畝建設任務。推進過程中,據測算,四川省平原、丘陵、山區高標准農田建設畝均成本分別約為7400元、9600元、11200元。對此,建議懇請將中央補貼標准統一提高每畝300-500元,緩解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同時,支持都江堰灌區全域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
二是育良種。這是建好“天府糧倉”的核心。加快建成全國唯一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四川種質資源中心庫。加快建成天府種業實驗室創新平台,開展種業科技攻關,今年將培育水稻、小麥等10個育繁推創新聯合體。全力實施制種基地提升三年攻堅行動,今年建設5個種業集群和1個國家級、2個省級現代種業園區,示范推廣10個優質糧油“當家品種”,力爭實現水稻、玉米、小麥、薯類四大糧食作物畝均增產8公斤以上。對此,建議國家支持四川創建全國區域糧油、蔬菜、生豬種業創新中心和育種基地。
三是推良機。這是建好“天府糧倉”的支撐。通過“路線圖+清單制”開展研發攻關,制定四川農業裝備產業技術攻關路線圖,發布丘陵山區農機裝備需求目錄,組建產學研用推聯合體,突破玉米大豆單粒精量排種技術、高濕物料低破碎高效脫粒等核心技術,今年研發適用新機具100台(套)以上。通過“先行縣+先導區”推進宜機化改造,今年建設全程機械化先行縣10個、先導區100個。通過“服務中心+服務隊”強化農機服務,在90個產糧大縣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在鄉鎮組建農業機械化專業服務隊,實現一縣一中心、一鎮一隊伍全覆蓋。對此,建議國家層面設立農機裝備創新專項,在四川建設中國丘陵山地農機研發中心,集中開展聯合攻關,解決丘陵山區無“機”可用、有“機”難用、不會用“機”的問題。
武勝縣標准化智慧養豬場。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四是用良法。這是建好“天府糧倉”的關鍵。以縣為單元組織所有種糧大戶開展高產競賽,推廣經驗技術,促進產能提升。今年在90個糧食生產重點縣,每縣建成1個萬畝高產示范基地,打造“噸糧田”千畝示范片40個。大力推進標准化生產,建設經濟作物標准化示范基地100個、牛羊禽兔標准化養殖場40個、國家級水產健康生態養殖示范區4個。開展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省創建,全域帶動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示范縣,注冊發布“天府糧倉”省級公用品牌並出台准入管理辦法。對此,建議支持指導四川開展系統化踐行大食物觀示范創建。
五是強良制。這是建好“天府糧倉”的保障。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設立“農業高質量發展”專項,保障推進“天府糧倉”建設。今年將成都平原、丘陵山區種糧大戶補貼標准分別提高到每畝90—100元,糧食生產重點農機具購置補貼比例提高至40%、增加5個百分點。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縣為農服務中心+鄉為農服務站+村為農服務員”三級服務鏈,今年在1000個村示范推廣“大托管”模式。健全農村產權制度體系,在20個縣開展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在1市5縣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在6個縣深化省級第二輪土地延包試點,在10個縣開展集體資產收益權抵押擔保等權能拓展試點,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對此,建議國家層面健全種糧收益保障機制,適當提高種糧大戶補貼,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讓種糧不虧本、有錢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