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邑通過黨建引領社區精細化治理
“微網格”托起“大民生”(基層治理新實踐)
天剛蒙蒙亮,四川省大邑縣香檳大道小區微網格長羅海燕換裝出門,正好在電梯內與下樓散步的張玉軍老人“偶遇”。
92歲的張玉軍是羅海燕負責聯系的30戶居民中年齡最大的,也最令她牽挂。老人平日裡不喜歡兒女時時看護,可腿腳、聽力又不好,獨自出門有安全隱患。羅海燕便養成了晨練的習慣,早晨悄悄護在他左右。
今年以來,為解決原有網格管理粗放、效率不高等問題,大邑縣通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創新,嘗試“微小化”劃分網格、“屬地化”統籌管理、“精准化”服務群眾、“多元化”提供保障,著力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精准化水平。
網格建到院壩
延伸指揮主軸線,串起治理著力點
前兩年,羅海燕一直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夠“實”。作為社區志願者,她一人負責管理、服務300多戶居民。“遇上收集居民意見、入戶排查等工作,至少需要半個月才能全部完成。”羅海燕幾乎把業余時間都用在了社區,但她仍感到有些力不從心,“記住大家的名字都很困難,更別提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了。”
今年以來,大邑縣以原有綜治網格為基礎,構建“微網格”體系:鎮(街道)建立微網格治理指揮部,干部包村聯村下沉作戰﹔村(社區)黨組織建立微網格治理工作站,下轄各小區建立居民小區(院落)黨支部,最后以覆蓋30—50戶的標准劃分微網格,商戶、景區按實際情況調整規模,形成全域覆蓋、統一指揮的微網格格局。
為了把微網格管理好,大邑縣各級黨組織積極鼓勵居住在微網格內的黨員擔任微網格長,5000多名黨員響應號召,極大填補了用人缺口。“把社區、院壩裡的黨員發動起來,微網格就有主心骨了。”大邑縣委組織部部長趙波說,“黨員們本身底子好,縣裡又編發了詳細的微網格長工作職責,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當上微網格長后,䢺江鎮太平村黨員岳建兵被安排了一項任務:幫扶獨居山中的鄧萬福老人。鄧萬福無兒無女,又不會使用手機,岳建兵堅持每隔兩天進山一次看望老人,也多跟老人聊聊家常。時間長了,兩人成了忘年交。“把微網格管理好,把每個像鄧大爺這樣的人關注到、照顧好,很有成就感!”岳建兵說。
健全功能體系
線上線下齊發力,服務精准又高效
自從有了微網格,社區裡的“民生賬”越記越細。
在青霞街道芙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委書記唐小娟抱出一摞厚厚的微網格台賬向記者展示。芙蓉社區有常住人口近1.4萬人,原先社區隻掌握居民們的基本信息。“微網格長入戶走訪后,對120多名五保戶、失能老人等特殊人員的信息做了單獨收集。”唐小娟說,“普通居民的信息欄也前后擴充了多次,從身體狀況、心理健康乃至興趣愛好,我們都在逐步納入進來。”
當好“調查員”不夠,還要做好“服務員”,提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芙蓉社區微網格長李小蘭的網格裡隻有18戶居民,可幾乎家家都有難念的經。李小蘭將相關情況反映到社區匯總,同質化問題集中解決,特殊情況一戶一策解決。沒多久,調解員、法援律師和社區醫生陸續上門解決問題。可是李小蘭覺得,自己在政策法規、醫療健康、應急管理等領域還有不少知識盲區,工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為了提升網格員服務效能,芙蓉社區黨委組織了多場線上線下培訓會,著重對救災搶險、安全排查等應急工作方法進行講解、訓練。縣委社治委、衛健局等部門還專門選派了聯絡員,隨時為大伙答疑解惑。“做好培訓和聯動,就能把各種職能整合進‘微網格’中,逐步實現‘一網多用’。”唐小娟說。
穩定多元保障
用活基層人財物,辦事議事有熱情
一場院落治理“壩壩會”上,悅來鎮寧江村寧江小區居民、微網格長與社區干部圍坐一堂,討論熱烈。寧江小區是農民安置小區,鄉親們習慣了自己種植蔬菜。此前,小區設置了約2畝的家庭菜園,但遠遠無法滿足鄉親們的需求。想要增設菜園,還得解決好耕種與環境的矛盾。
對此,微網格長車福祥提議,可以學習生態農場的做法,在小區現有綠地景觀植入“可食地景”供大家耕種,大伙兒都覺得可行,但這樣所需的成本比普通菜園高出不少。“資金上不用擔心,村裡全力支持。”寧江村黨委第一書記孫雪梅給大家吃下定心丸,同時“約法三章”,“必須以有機標准耕種、管理菜地。”達成一致后,鄉親們約好下次“壩壩會”上把設計方案敲定,爭取早日開工。
近來,大邑縣各級黨組織統籌規劃,利用小區樓棟架空層、物業用房等場所,分級建立300多個網格治理工作站,鼓勵通過“壩壩會”調解鄰裡糾紛、協商社區事宜。同時,整合社區保障資金、下撥黨費、各部門基層工作經費等2300多萬元用於微網格治理,將“金點子”變成現實。“現在議事有陣地,辦事有保障,我們工作勁頭更足了!”車福祥笑著說。
隨著人、財、物在微網格中盤活涌動,居民們的情感、習慣也在發生變化。城市小區內,微網格長們積極承辦烘焙課、親子周末等活動,小區的人情味兒更濃了﹔村鎮社區裡,鄉親們跟著微網格長加入合唱隊、舞蹈隊等,厚植起文明生活的新風尚。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1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