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宜賓9月9日電 (王軍)2019年,宜賓市長寧縣憑借竹生態竹文化等豐富的文旅資源,成為了首批“10個天府旅游名縣”之一。獲評“天府旅游名縣”一年以來,長寧有何變化?9月8日,“一年看變化”天府旅游名縣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長寧縣,在專場新聞發布會上,長寧縣委副書記、縣長賈利華圍繞長寧縣獲評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縣”一年來發展與變化,以及下一步長寧縣推動文旅發展的新思路進行了詳細介紹。
電影《臥虎藏龍》蜀南竹海取景地。王軍 攝
據介紹,長寧縣堅持把“天府旅游名縣”作為全縣上下“一盤棋”工作,健全領導機制、強化政策牽引、堅持項目帶動等推動文旅持續發展,引領了全域旅游和縣域經濟發展。長寧立足“竹”特色,堅持建設“世界竹生態竹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聚焦“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深化“天府旅游名縣”創建成果,進一步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繼續在全省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旅發展格局中保持活力和競爭力,為四川建設文化旅游強省作出貢獻。
“旅游+”融合發展 長寧金字招牌更響亮
長寧縣竹海鎮永江村竹創鄉村。王軍 攝
賈利華介紹說,一年來長寧縣通過全域融合、景民一體、政策精准、項目帶動等創新舉措,實施“旅游+”融合發展,不斷擦亮金字招牌,狠抓天府旅游名縣提升建設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創建等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了解,長寧縣以蜀南竹海為核心支撐,與“兩海(蜀南竹海、興文石海)”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聯動打造“大竹海”旅游環線和文旅融合“改革樣板”,構建景縣一體、景城一體、景司一體、景鎮一體、景民一體的“五位一體”發展格局。同時通過旅游與竹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相融共生,與農業、工業、體育、康養、研學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催生培育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新業態。
目前,蜀南竹海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5A級景區35個必建項目即將全面完成,長寧縣成功創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試點單位1個、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地1個、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個、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個、森林康養基地3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3A級景區1家,五星級鄉村酒店1個,帶動貧困地區發展觀光農業、民宿客棧等,助力了脫貧攻堅。
正在改造的萬嶺小鎮特色街區。王軍 攝
長寧縣還出台並實施《關於鞏固提升“天府旅游名縣”創建成果建設文化強縣旅游強縣的意見》《發展全域旅游建設旅游經濟強縣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設立5000萬元/年的文旅發展專項基金,率先在全國實現旅游企業用水用電用氣與一般工業企業同價。2019年,全縣實施文旅項目50個、完成投資88.6億元﹔2020年,全縣實施文旅項目68個、總投資289.47億元,項目涵蓋與文旅相關的基礎設施、災后重建、生態康養、歷史文化等多個版塊,引領了全域旅游和縣域經濟發展。
長寧縣戰勝6.0級地震帶來的巨大影響,旅游市場全面恢復,2019年接待中外游客1201.78萬人次、旅游收入142.10億元,分別增長22.16%和14.78%。受疫情影響,2020年1—8月,接待游客626.82萬人次、旅游收入65.10億元。
以此同時,長寧縣圍繞做大“一片海”、深挖“一根竹”、共建“大竹海”文旅發展聯盟等,全域推進災后重建、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全面完成資源普查等工作,目前長寧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核心品牌建設即將完工,旅游景區提檔升級成效明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