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無聲照溝壑

——黨員、作家劉光富烏蒙山貧困老區文化傳播紀實

羅元彬

2020年07月20日15:37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3.劉光富的“富”

“如果期待依然在,總是春暖到花開。請你輕輕留下來,讓夢卷走這塵埃......”《奢香夫人》的這句歌詞,運用在劉光富身上也恰如其分。長期跋涉於文學創作之路上,他終於從“文盲家庭”一步步躋身作家行列,但他始終保持著謙虛謹慎,堅持稱自己為業余作者、文學愛好者。他的創作,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寫出了自己的高度。自1995年在《四川日報》發表處女作小小說《斗智》以后,眼前這位長臉男人,也是徹底顛覆了文學社指導老師曾經給他作出的“沒有文學天賦”的斷言。他就像一匹橫空出世的黑馬,縱橫馳騁在敘永文壇、瀘州文壇,在中國自然資源作協系統內也是佼佼者,創造包括了作品研討會在北京現代文學館召開等奇跡,迄今為止已經在《人民日報》、《北京文學》、《中國報告文學》、《大地文學》、《四川文學》、《四川日報》等國家級、省級重量報刊雜志發表散文、小說、報告文學等近百萬字﹔並出版了《我的土地我的村》、《夾縫裡的行走》、《新時代的映山紅》等4部個人專著。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他任性地從業余時間裡“擠”出來的,有的人業余時間也許“擠”出來的是幾個回合的麻將厮殺或是一頓昏天黑地的酒精麻醉,而劉光富的業余時間“擠”出來的卻是幾部文學作品和一座無數文人雅士心心相念的書院,蒼天讓人到這個世界上來,有的選擇享受,有的選擇折騰,劉光富顯然屬於后一種,有人曾經當面質疑他:“有一份工作,一份工資,不好好過日子,整天這樣折騰圖個啥?”劉光富知道自己到底為了什麼嗎?

對文學的痴迷,讓劉光富達到了近乎瘋狂的狀態。他認為:醉心文學“雖饔飱不繼,自得至樂”。他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2012年,他以一篇散文《父親與村》斬獲“中華寶石文學新人獎”。也因此結識了著名傳記文學作家陳廷一老師,並建立了師徒關系。從此他迎來了創作的井噴階段。當年擔任“中華寶石文學新人獎”評委之一的陳廷一老師回憶說:“劉光富的散文《父親與村》一下子刺激了我的眼球。我被他的新散文風格深深地吸引了。強烈地感受到,憑著他的個性化的語言,即那種小說化、詩化、開放性的語言給文章增添了魅惑﹔他的看似無技巧的嫻熟技巧,那種波瀾不興、靜水深流的敘述讓人折服,還有他的文字裡投射出的可怕真實......著實讓人心動了一陣子,覺得這個后生有前景。我曾斷想,他如果用這種個性化語言寫小說,絕對是另類。”(《夾縫裡的行走(序)》),應該說,老作家陳廷一一路走著,肯定閱人無數,眼光是非常獨到的,如果劉光富就是烏蒙山裡奔跑出來的一匹踢雪烏騅的話,陳廷一絕對是他的伯樂。

2013年,他又以一篇散文《老樹下的快樂時光》斬獲了當年“冰心兒童文學獎”。2014年,他憑借散文集《我的土地我的村》榮獲“中華寶石文學獎”。三年三度獲得國家級文學獎項,讓邊城敘永瞬間沸騰了,聲譽和影響力也由此不斷崛起,同樣為他后來北京挂職,成為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上挂駐會作家鋪平了道路。2015年,他所在的敘永縣國土資源局接到北京來電,而他也如願以償。

劉光富的“富”,更是在個人創作出現井噴之后,獲得榮譽的精神之“富”,這是一種“十年枯坐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富”。但他並沒有因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更沒有躺在榮耀上止步不前,而是以更大的心力去關注家鄉文化傳播,關注家鄉百姓蒼生文化素養的提升。魚鳧書院創建以后,他在深入發掘敘永縣本土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發現,400多年前,大明才子楊慎貶謫雲南永昌衛期間,曾多次往返於瀘州、敘永之間,在敘永魚鳧關、雪山關等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作為四川省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楊升庵,他的家風家訓尤其值得人們稱道,被中紀委傳揚,由此,具有敏銳文化和政治意識的劉光富立即意識到:要使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家鄉敘永縣徹底擺脫貧困,提升家鄉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質是根本。因此,他以研究楊升庵文化為切入點,巧妙地引入楊升庵家風廉政文化研究,充分利用敘永縣民政、司法等方面的人脈資源,開設了“孝愛講堂”,在魚鳧書院免費為敘永縣城鄉居民傳播孝愛,開展道德倫理教育,大力弘揚升庵家教家風。這項活動的開展,有效地化解了許多家庭矛盾,提升了家鄉父老的道德倫理素質。這項獨特的課程,也成為了魚鳧書院大講堂一道獨特的風景。

劉光富的“富”,是關注地方文化的執著之“富”。敘永縣是中央紅軍長征四渡赤水轉戰地。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有兩次就發生在瀘州古藺地界﹔並在敘永石廂子召開了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博古交權會議”,在縣城近郊營盤山留下了餓死不摘民眾橘子的感人故事。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游擊縱隊更是發源於敘永並長期轉戰於敘永,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北上。魚鳧書院文化呈現方面,同樣注重了這一塊,劉光富由此向當地民政部門申辦、在全川成立了首家縣級民間紅色文化研究機構——敘永縣紅色文化研究會,並不斷投入精力和資金挖掘、傳承紅色文化。

敘永縣是一個人才輩出之地。繼劉光富在2013年首位獲得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之后,在他的帶動下,近年來又有陳言熔、葉科霞等榮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敘永兒童文學的蓬勃發展,吸引了《中國校園文學》主編徐峙、《中國兒童文學》主編馮臻等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邱易東、肖體高等實力派兒童文學作家的關注。劉光富緊緊抓住這一契機,以魚鳧書院為平台,多次邀請他們到魚鳧書院為敘永及周邊區縣文學愛好者指點迷津,帶動了敘永、興文、古藺、合江等區縣一大批文藝青年愛上兒童文學、潛心創作兒童文學。同時,他還出資聯合中共敘永縣委宣傳部等單位舉辦“魚鳧書院首屆童謠”比賽,並精心將獲獎作品整理編纂成敘永本土童謠集《月亮和我捉迷藏》,日后,這本書成為了提升當地少年兒童們閱讀興趣的鄉土教材,影響深遠﹔同時,2014年,劉光富自己創作童謠還獲得四川省委宣傳部舉辦的童謠大賽一等獎。2014年,劉光富以自己獲得“冰心兒童文學獎”的作品《老樹下的快樂時光》為藍本,自編自導拍攝了微電影《大樹下》,這部微電影的成功拍攝和放映,讓當地和外界很多人了解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烏蒙山地區鄉村兒童的生活,讓許多與他同時代出生的人找回了兒時記憶。獲得了瀘州文藝界的一致好評。這部微電影獲得了團中央、中央綜治委舉辦的“為了明天.關愛行動”微電影大賽三等獎。劉光富一手堅持兒童文學創作,一手使勁舉起的兒童文學火炬,同樣照亮了當地和周邊區縣一大批青年文學愛好者,他們的作品多次在《上海少年文藝》、《北京校園文學》、《兒童文學》等重量級兒童文學期刊發表。2017年,他現在工作的興文縣也誕生了首位“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獲得者。

傳遞兒童文學的火炬,是劉光富的“富”,促進文藝交流更是劉光富的“富”。魚鳧書院創建以后,本身就是當地藝術交流的一大活動場所。五年來,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文學、藝術家3000余人次到魚鳧書院與敘永當地及周邊區縣文藝界人士開展文藝沙龍、講座等活動,極大地促進了敘永當地及周邊區縣的文藝繁榮。

劉光富的“富”,是傾注於文化扶貧的“富”。據2017年10月29日人民網報道:“四川省作協會員、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駐會作家在‘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中,始終圍繞弘揚主弦律、抒寫正能量開展創作,積極踐行文化扶貧。自2013年以來,他先后深入到烏蒙山扶貧連片開發地區二十余個市、縣、區進行採風......與基層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體驗勞動生活,根據採風整理創作,已先后完成三部扶貧題材的作品。”報道中所指的三部扶貧題材作品,一是他的精准扶貧電影劇本《烏蒙山的鄉親們》,這部作品后來還被國土資源多年部列為重點文化項目﹔二是他的書寫烏蒙山地區扶貧“第一書記”群體的報告文學《攻堅,在路上》,后更名為《新時代的映山紅》於2018年12月正式出版發行﹔三是他的描述烏蒙山區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散文集《夾縫裡的行走》,該書2017年5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劉光富的“富”,在於執著挖掘文化旅游開發價值的“富”。興文縣地處宜賓、瀘州兩市結合部,是川滇黔結合部的樞紐。同敘永一樣,是巴蜀遠古少數民族棲息地。與敘永不同的是,興文這片土地上,自秦漢時期至明朝中、后期,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僰人。公元1573年,僰人在當年的“九絲之戰”中神秘消亡。這個神秘民族的存在歷史,是興文縣旅游開發別具特色的一道文化風景。2018年7月,劉光富作為引進人才到興文縣委宣傳部工作以后,一直致力於研究僰人文化的收集整理合研究,並著手編寫關於僰人生存歷史的《僰亡1573》,目前正在籌劃出版的過程中。

劉光富的“富”,也體現在關注民生的“富”。自2008年以來,四川這片擁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土地頻繁遭受地震蹂躪。2018年12月16日,宜賓興文發生了5.7級地震。這是正值興文縣脫貧攻堅關鍵時期自然災害對黨和政府凝聚力、公信力和執行力的一次嚴峻考驗。這次地震,瞬間牽動了上至中央、下至鄉鎮和村、社區各級各部門。通過一個周的干群齊心協力抗震救災,興文縣創造了零死亡、零重傷的抗震救災奇跡。抓住這一熱點題材,劉光富聯合興文本土作家羅元彬共同創作了長達4萬字的抗震救災報告文學作品《興文力量》。通過兩人的通力合作,三易其稿,於2019年3月發表於《中國報告文學》2019年第3期頭版頭條“特別關注”欄目﹔2019年5月,《興文力量》再次入選於《大地文學》卷五十一。向社會各界傳播了興文縣在12.16地震后干群齊心協力抗震救災過程中涌現出來的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2019年4月12日,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聯合興文縣委縣政府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為這部作品召開了研討會,李春雷等多位全國重量級報告文學作家以及《中國作家》、《大地文學》、《中國報告文學》等多家重量級刊物主編、副主編參加了這次研討會並發言對作品加以肯定。

“興文力量就是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抗震救災,脫貧攻堅的力量。既要抗震救災,又要兼顧做好其他工作,這就是興文力量的支撐。興文力量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主編、著名文學評論家李炳銀先生在研討會上如是說。

中國作協全委會成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主席陳國棟先生高度評價說:“......讀過之后,感覺這個作品真的很不錯,是基層作家寫出來的大作品。”

“《興文力量》是一部正面反映興文抗震救災及時有力,成效顯著,側面反映興文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的報告文學作品,有效地融入了興文獨有的文化旅游元素,極具文學性和藝術性,讀后令人振奮和震撼!”著名傳記文學作家陳廷一先生如是說。

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兩次“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春雷先生在研討會上,不吝贊譽之詞:“這篇作品穩健、成熟,文本深入、故事感人,對大災難的記錄客觀、詳實,具有史志作用。”

劉光富的“富”,是為烏蒙山貧困地區傳播文化多方舉債的“負”、也許許多人並不知道他為此還背負不少的債,隻知道他的名字裡的“富”是無限光彩的精神財富之“富”,據我所知,為了發展和傳播烏蒙山區的文化事業,這些年,他幾乎貼進去了自己的所有家資,甚至包括自己的親人、朋友以及愛人的娘家親屬,能借的都借,願意支持的差不多都支持了。在文化海洋裡泛舟,劉光富是任性地搏擊風浪的弄潮兒,船槳劃過的地方,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無比精彩﹔他的諸親六眷和朋友在他執著追求的精神感染下,也都在默默地為烏蒙山區的這棵文化之樹長青培根護土﹔國內外許多文藝界知名人士多次走進魚鳧書院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並幫著多方爭取支持幫助,用無聲的行動支持劉光富早日把敘永縣的文化推上一個台階,並輻射到周邊烏蒙山區﹔中國人民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的高材生彭天江本來有機會在大城市發展的,在魚鳧書院文化氛圍的吸引下,在劉光富文化行動力的感召下,放棄優越的條件,選擇了魚鳧書院,成為劉光富得力的助手,為共同促進邊遠貧瘠的烏蒙山區文化繁榮洒下青春和熱血。

尾 聲

“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月光洒下了響水灘......”敘永是奢香的娘家,是劉光富的根之所在,靈魂的棲所。600多年前,奢香夫人播撒在烏蒙山地區的促進民族文化繁榮的種子,已經永久地載入了史冊。劉光富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員,他心甘情願所做的這一切,只是新時代思想指引下的文化大繁榮,散發出來一束並不起眼一輪山月的光,山月無聲照溝壑。烏蒙山區的溝溝壑壑間,劉光富隻問耕耘,不問收獲,心如磐石,默默付出。劉光富沒有去選擇別的,而是選擇了文化扶貧這塊“硬骨頭”。他深知,隻有不斷揮舞手中的“镢頭”在這片文化貧瘠的土地上開墾,才能使它逐漸肥沃起來,並讓開始擺脫物質貧窮的人們最終逐步擺脫精神上的貧困。

“如果期待依然在,總是春暖到花開......”書院裡,絲竹管弦聲又起,彈奏著鳳凰傳奇演唱的《奢香夫人》曲調。奢香的故裡,劉光富正在乘著“文化自信”的春風,以鳳凰起飛的姿勢在烏蒙山貧困地區炫出一段文化發展的傳奇,用情懷和擔當傳播文化,活躍在逐漸被更多的人認可和參與文化的環境中,無論暫時多麼艱難,劉光富作為一名篤定前行的黨員、文化傳播志願者,始終是快樂的。他也深信,在組織和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文化傳播的道路會越走越寬廣,魚鳧書院作為一方文化傳播陣地,影響也可能會更大更深遠。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