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導則(試行)》提出

成都市將建6種公園社區 各有建設特點

2020年01月06日07:53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我市將建6種公園社區

  本報制圖 趙蘊如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如何讓我們身處的社區更加具有公園城市的特質?我市提出將建設公園社區——這就是我市將於近日印發的《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中提出的。

  公園社區旨在提升綜合服務功能

  《導則》提出,公園社區是公園城市建設的基本單元,是公園城市生態價值、美學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社會價值等最直接的體現。其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綜合服務功能的提升,強調生態環境、公共空間、居民家庭、城市建筑、歷史文化、社會服務、經濟發展等要素的有機融合,具有社區形態開放宜人、空間環境優美舒適、社區文化特色鮮明、建設方式低碳永續、交通系統綠色人性、功能產業多元混合、公服設施便民共享等特征。根據成都本身特色,公園社區的規劃片區由若干公園社區單元構成,每個單元范圍與15分鐘公服圈范圍一致。

  6種公園社區 各有建設特點

  《導則》將公園社區分為了6種,按照不同的側重予以打造建設。

  其中綠色社區按照“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理念,在舊城公園社區內改變“攤大餅”式的傳統發展模式,引綠入城,優化公園布局﹔在新區公園社區內形成城綠交融的嵌套式組群化布局,把城市放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將農村田園風光引入城市,使得城市居民能夠感受真實的大自然,實現“推窗見田、開門見綠”。

  美麗社區要求降低開發強度,優化城市形態,嚴格按照形態分區容積率要求,形成清新明亮、綠意盎然的宜人環境。有條件的片區應沿重要開敞空間構筑觀山視域廊道,構建“望山見水”的景觀眺望系統,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盛景。

  共享社區落實推廣街區制的要求,體現“公共開放、尺度適宜、窄路密網”的設計理念。新建居住型社區內不鼓勵建設封閉性住宅小區。對於已建成的封閉性住宅小區,建議逐步提高開放性。商務商業型社區宜採用完全開放模式,街區宜不設圍牆,樓宇間道路宜開放為公共道路,供慢行系統及機動車通行。

  人文社區結合歷史文化遺產、歷史街巷、建筑遺址、古驛道等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公共開敞空間﹔以綠道、水網為載體,串聯大遺址和古驛道,彰顯成都水文化、古蜀文化以及商貿文化。

  活力社區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循環高效的社區,積極引進世界知名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研發中心等﹔積極爭取國家實驗室、超算中心等創新平台﹔積極建設孵化器、加速器。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構建“基礎研究-科技研發-創新孵化-應用轉化”的創新產業鏈。

  生活社區堅持“設施嵌入、功能融入、場景代入”理念,統籌建設公共設施,推進優質公共服務均衡配置,構筑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推進公園綜合體建設,提供一站式的綜合公共服務。記者 袁弘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